《沉默的羔羊》导演乔纳森·德梅于4月26日在纽约因病去世。乔纳森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影,1991年他导演的《沉默的羔羊》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5项大奖。在奥斯卡历史上,只有三部影片曾获得全部五个核心奖项,《沉默的羔羊》就是其中之一。
《沉默的羔羊》之所以能成为奥斯卡经典大作,我认为主要是他将人的二面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引起观众的共鸣。故事主要围绕FBI美女探员史琳达,凶手比尔以及心理学博士汉尼拔三个主要人物展开。而这三个主人公都无一例外地具有突出的双重性格。
探员史达琳有着不幸的童年,自幼丧母,十岁那年又目睹了父亲被劫匪枪杀,这给史达琳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使她感到孤独、无助。后来她去一个有牧场的亲戚家,当她听到即将被宰杀的羔羊凄厉惨叫时,她感到异常害怕,试图去解救那些可怜的羔羊。当她抱着羔羊跑了几里路后,最后还是被抓回宰杀,这使她感到更加无助。之后她被送进了孤儿院,童年的创伤使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史达琳希望自己能振作强大起来,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保护他人,这也是她选择当探员的理由。但她依然无法摆脱童年阴影,尽管自己有了力量,外表看起来坚强,但内心深处依旧认为自己像羔羊一样弱小。直到影片最后当她亲手击毙了比尔,才可以说她真正地强大起来了,或许可以带她走出童年的阴影。
比尔是一个心理变态的人,他是一个易性癖,这也是由他童年时期遭受的暴力导致。比尔之所以会走到杀人制作人皮衣服这步,都是作为弱者的他被压迫、被践踏造成的心理扭曲的结果。童年的暴力让比尔的人格发生了分裂,他渴望转变自己的身份,以此来减少来自外部的暴力,因此他把自己看作是女性,心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比尔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但是能够做变性手术的医院都拒绝了他,他决定用女人的皮做一件真正的女人衣服,穿上这件衣服他认为自己也就成为真正的女人了。心理扭曲程度已经非同一般。从一个弱者到一个施暴者,比尔角色的转换都是来自于暴力本身,他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令人发指的杀人恶魔,但是归根结底,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无助的受害者,他的伤害不仅仅是来自于身体,更严重的是对心理的伤害,这伤害是永远无法痊愈的。
心理学博士汉尼拔,更是一个人格分裂者。他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医生,有超凡的专业素养,超高的智商,敏锐的观察力,一双深邃的如鹰眼般的蓝色眼睛好像能洞穿一切,曾获得过众多心理学界的成就与名誉。他在人前表现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然、温文尔雅,使你根本无法将他跟一个食人恶魔相联系起来。而他却是一个真正恐怖的食人恶魔,曾经将一个人口调查员的肝脏吃掉,将一位护士的半边脸咬下并将其舌头吃掉。这些血淋淋的现实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而他却能淡定自若,就算是在吞掉护士的舌头时脉搏依旧是八十五,他的心理素质之强大简直无法让人理解。
影片中看似英雄的史达琳其实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看似残暴的比尔其实是一个无助的的弱者,而看似绅士般的汉尼拔医生其实是一个食人的恶魔,真是天使的一半是魔鬼,魔鬼的一半是天使,让人琢磨不透。这也是影片引人入胜的关键,可以看出导演乔纳森的高明之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