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阿汤哥合作的导演克里斯托夫·迈考利在基本没有砸了【碟中谍】招牌的情况下,中规中矩地完成了电影,该有的追逐、飞天、下水全都不少,依旧精彩。只不过这一次虽然阿汤哥仍然是绝对的主角,但丽贝卡·弗格森“谍女郎”比重加大,让电影不同以往,多了些许亮点。
阿汤还是No.1
【碟中谍4】的成功之处在于,在阿汤哥这个绝对主角的大前提下,保证了其他人的特点。新人宝拉·巴顿,杰瑞米·雷纳,个个有戏,连开场不久即翘辫子的乔什·哈洛威(《迷失》中最帅的那个)都那么有悲剧感。这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职业特工队”的春天来了。事实上,这春天仍旧不过是阿汤哥一个人的。
相比第四部的百花齐放,第五部的所有资源都集中到阿汤哥、谍女郎和西蒙·佩吉这三人身上。这本没错。只是这三人穿插来去,使劲折腾也没能让电影更上一层楼。对这个长卖的系列而言,折腾得好不好不重要——【碟中谍6】已经立项。
“铁打的阿汤哥,流水的名导演”是系列不变的宗旨。如果当导演没什么风格,又没什么想法时,学学迈考利是最好的。毕竟他和阿汤哥系从拍【刺杀希特勒】时就认识了,【侠探杰克】都拍成那样也没影响俩人的铁哥们关系。
以这些标准来看,【碟中谍5】是名副其实的大获成功。
蛇蝎美女的本分
阿汤哥老了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当他死命地扒住空客A400M的舱门时,那种龇牙咧嘴,不拼不行的辛苦劲从银幕上直透出来。相对的,和那些同阿汤哥搭过戏的卡梅隆·迪亚兹、米歇尔·摩纳汉一样,丽贝卡·弗格森也透着一脸老相。
出水芙蓉时滴下来的水,仿佛能在身体上多划上几道褶子——很容易就被出场才几秒的唱片店小美女(赫敏·科特菲尔德)抢去风头,引得观众散场后纷纷询问这妞是谁。一如当年【危情谍战】,出场不过几分钟的盖尔·加朵抢了迪亚兹的风头。
【碟中谍5】完全能被当成007电影。因为在艾曼纽·贝阿之后,这是第一次把“谍女郎”提到了相近的高度。强·沃特就无不鄙夷地点穿了阿汤哥的小心思:“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
至于之后的热辣女友桑迪·纽顿、正牌老婆米歇尔·摩纳汉全都是美国人粗鄙想象力的产物,不足为祸水。好容易出个Maggie Q或蕾雅·赛杜这类尤物,又压根和主角扯不上关系。丽贝卡·弗格森很幸运。女人的三心二意,女人的善变和女人的魅力她全有了——周旋于辛迪加,军情六处和IMF,占尽剧情上的便宜,仿佛蛇蝎美人。
蛇蝎美人要的是你侬我侬,月光下的欢愉和床上春光尽现都是透视胸衣下隐隐露出的刀尖——丽贝卡的确露了一手耍刀的功夫。这【碟中谍5】就万万挨不上了。
比起不上床就不干活的007,伊森·亨特只搞柏拉图式情调,不搞上床那一套(除了热情似火的【碟中谍2】)。当他在失手被囚,得美女伊尔莎相助后,就对其念念不忘,并对其角色正义属性深信不疑。
事实上,这个角色也的确没什么好怀疑的。上一个既在卡萨布兰卡,又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还叫“伊尔莎”的是英格丽·褒曼(卡萨布兰卡)。
伊森·亨特和反派所罗门·莱恩的魅力较量不比“里克和拉兹洛”,有正常审美趣味的女人都知道选哪个(褒曼当年演戏时可不确定角色会选择谁);而伊尔莎的姓“Faust(浮士德)”又明确点出了她和反派有交易,实属身不由己——就差在脑门上写“我是卧底”这几个字了。阿汤哥对女主角没什么想法,追到了她就等于追到了反派。俩人除了工作关系还是工作关系。片尾高潮处,俩人眼神对视0.1秒,万籁无声,心意相通,是片中少有的妙笔。
无限可能的高度
阿汤哥绝不会犯这被抢风头的错误。同类型的杰瑞米·雷纳大概在【碟中谍4】里太抢眼了些,因而在IMF小组里彻底没了地位。连佩吉都能和敌人过几招,前部长带来的“参谋官”被晾在了一边,不得不去长官亚历克·鲍德温一起应付无聊的文戏,还要和老黑文·瑞姆斯搭戏,完全没动手的机会。
彻底边缘化的成果,就是佩吉的全方位上位。从J.J.艾布拉姆斯时代留下的搞笑新人,如今已能义正言辞地喊:“我是外勤特工!”IMF小组的标配,已从阿汤哥变为“阿汤哥 佩吉”,不得不说是审美需求的变化。
都在笑谈“阿汤哥下一部该上太空”——那是罗杰·摩尔的【太空城】,都在说“扒飞机”这场戏有多么刺激,都在赞叹阿汤哥工作敬业,但这场戏却和故事没什么关系——一场华丽无比的过场戏。这场戏不负所望地成为了每部【碟中谍】电影的标志性场景之一。
做“高空飞人”是伊森·亨特的兴趣。这招源自德·帕尔玛,不是他的原创,却登上了整个系列的动作最高峰,后来的吴宇森也不得不照样来一段。至于艾布拉姆斯和布拉德·伯德,则纯粹把高空作业当电影奇观展示。
浦东中银大楼和迪拜哈利法高塔本质上是一回事,两部电影都只在楼外做高度刺激的游览观光,却不得入内——至于阿汤哥在戒备森严的大楼里究竟干了什么?这不重要。更令人发指的是,第三部自作聪明地抛出了“兔脚”当大杀器,结尾处却连屁都没放一个。【碟中谍5】总算解决了第三部遗留下的问题,原来所谓的兔脚不过是女主角的钥匙圈而已,大大地开了第三部一个恶意玩笑。
导演麦考利很清楚【碟中谍】该有什么动作,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却无法把悬念和动作结合的更好。等阿汤哥好容易一头栽进A400M货仓,摆在那儿的一堆弹头似乎足以说明故事的严肃性,而无表现的必要——没了。等正片开始,电影突然尴尬地发现,没什么动作场面拿出来说的了。
有限可能的动作
歌剧院三方狙杀、水底憋气偷天换日、摩洛哥巷战追车和公路疾速摩托——这些听上去很诱人,也的确是个好点子。只是迈考利并没拿出其编剧功夫的十分之一本事,有执行但没想法。歌剧院一段是阿汤哥突发奇想要加进电影的。
伊森在“如何同时保住被狙杀目标和狙杀者伊尔莎”本可以大有可为一番的,结果电影用一段毫无新意的打斗了结了这段落,处理上颇不及【007大破量子危机】中的《托斯卡》段落。《图兰朵》的《今夜无人入眠》好听是好听,但那是普契尼和电影配乐的功劳,和电影本身关系不大。
真正“不可能的任务”在这一部里为水下作业。兴许是由于西蒙·佩吉的调侃,“对伊森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似乎也并无实现上的难度(困在水底的伊森由伊尔莎轻而易举地救了出来)。至于两段不咸不淡的追车戏,则可以从太多好莱坞样板里找到更出彩的——阿汤哥本人的【碟中谍2】和【危情谍战】。
至于伊尔莎站在马路中央迫使阿汤哥急刹车的段子,则可以从【皇家赌场】里找到出处。只不过阿斯顿·马丁翻转七周半创下了业界标杆,宝马牌摩托车却无好兴致参与竞争。当阿汤哥喜欢的动作场面一场场上演后,迈考利也就完成了任务。至于妥不妥贴,票房说了算。从这个角度看,【碟中谍5】的精髓在于从过去找寻灵感,重新拼贴成在逻辑上通顺的集锦,就算成功。
但尴尬的是,当这些动作段落紧赶慢赶地演完后,电影后半程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场面,开始讲究文戏和走心——哪怕是第四部里的高级停车大厦也没有一座。患者的兴趣不得不落在伦敦某个黑漆漆的小巷里:伊尔莎正和反派手下的头号打手拼刺刀。后者虽一脸狠像,肌肉发达,动作敏捷,依然可耻地败了。
由于让位给了弗格森,因此阿汤哥很难得没有和反派大战三百回合。即便是当初和非战斗型的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俩人也是狠狠干过一场的。结尾企图营造出一种“俩人智斗”的错觉,无奈反派并无展现任何过人之处便已束手就擒,实在不堪一击。
不要因为低分而错过一部佳片,不要因为高分而浪费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