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都不打算写第二季《二十四小时》的,只是上周突然发现,这一季已经收官了,而且居然只有10期。不知道第二季期数的缩水是不是因为整体招商不够,也或者是在内容上实在有些为难了。
第二季的《二十四小时》依然沿用了第一季中“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背景,节目整体依然通过做游戏打通关的方式串联起节目的各个环节等。尽管在队员设置上做了调整,主打剧情 文化的主题,但是这档户外真人秀依然没有在同类型节目中形成自己的记忆标签。
以至于冷眼君始终都没能明白浙江卫视制作这档节目的初衷是什么,有了《奔跑吧兄弟》、《挑战者联盟》,为什么还要有第三档户外真人秀?
一定程度上来看,《二十四小时》更多像由几档模式较为成熟的真人秀中较为亮眼的环节拼凑而成的节目,与其说是连续剧悬念式户外真人秀,其实就是一档户外游戏类真人秀。
其实第二季的《二十四小时》因为加入了大张伟、董力、周游等受众群体偏年轻的明星,节目的娱乐性与笑点比第一季有所增长,但是大面积更换MC实在有风险,比如《了不起的挑战》到《我们的挑战》。
被“遗忘”的主题
2015年《极限挑战》的播出让“剧情式真人秀”的概念首先在国内被传播开来,但在当时“剧情式真人秀”的概念只是被大家总结得出:就是在一档节目中,每一期节目会有一个大故事背景,在这样一个故事背景下,嘉宾通过完成游戏任务顺利通关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故事的结尾并非只是产生游戏赢家而已,这是节目剧情与各个环节紧密连接的例子。
在《极限挑战》第一季收官之后,湖南卫视于2015年11月推出了另一种形式的剧情式综艺真人秀《全员加速中》第一季。与《极限挑战》有所不同的是,《全员加速中》第一季属于游戏真人秀环节与故事情节成“分离”状态的节目,但是“分离”中双方又有一些联系,因为故事情节是推动游戏环节继续前进的关键所在。
其实无论哪一种,节目的环节都紧跟主题行进对于形成节目特点而言都是有益而无害的,而到了《二十四小时》,在先导片介绍完故事背景后节目主题与节目环节便悄然的“分道扬镳”,每期节目只有在开头和结尾才会让人意识到节目背景是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轨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二十四小时》先导片
根据节目背景介绍来看,《二十四小时》是沿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轨迹,让参与者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但是节目只是在片头用动画的形式做了背景介绍,待正式进入节目主体后,“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主题并没有在节目各环节的推进中体现,无论是剧情设定还是游戏规则设置,细节与主体几乎没有关联,各环节与主题也被无形的割裂开来。
尽管两季《二十四小时》都延续着明暗两条线进行展开:明线是由陈坤、韩庚等人组成的“航海兄弟团”通过各项环节的任务关卡搜集线索,帮助自己回忆起穿越之前的事;暗线则是每一集,几位固定嘉宾需要与当期特邀嘉宾一起找到节目中的“特殊成员”----星星的主人。
不过遗憾的是,节目的高潮点设定不够突出,尤其是在星星的主人要被揭晓的结尾,紧张感难以体会,节目行至到结尾,真正的星星主人的身份也是通过第三方揭晓,而并非游戏本身参与者自行破解,所谓的悬念式真人秀,其悬念感有所欠缺,节目中时而穿插嘉宾对星星的主人的猜测采访,不仅会打乱节目的节奏,也会影响到观众的猜测。
《二十四小时》第一季在“24小时”的概念凸显上要稍微好第二季,但是两季节目对这一概念的传达还不彻底,让观众感受不到时间逐步流失,需要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的紧张。相比都有时间概念的两档真人秀,《全员加速中》全程使用倒计时所带来的紧迫感和代入感会更直接。
《二十四小时》中渐渐隐退的倒计时牌
《全员加速中》全程倒计时牌
“东拼西凑”的一档“原创”节目
说实话,这档节目越往后看,越觉得它更像一档没有撕名牌环节的《奔跑吧兄弟》,再加上有“穿越”形式介入,还会让人捕捉到一些《全员加速中》的影子。
比如,在节目的后半程要找寻真正的星星的主人时,嘉宾之间的配合难免让人想起《奔跑吧兄弟》中最出名的“撕名牌”环节,只不过《二十四小时》中将“撕名牌”的环节替换成了贴专属logo图等其他表现形式;《二十四小时》中全程一路奔走或奔跑着来进行各环节的做法,也与《全员加速中》的套路相似。
《二十四小时》贴贴纸&《跑男》撕名牌
值得注意的是,节目游戏环节也有“借鉴”的成分:
比如《二十四小时》第一季第三期(20160205期)中的趾压板游戏。趾压板是游戏界的老梗了,这个已经被韩国综艺节目玩剩下的游戏当初出现在《奔跑吧兄弟》时就被网友纷纷吐槽过,没想到现在又被《二十四小时》再拿来玩。
《二十四小时》趾压板游戏&《跑男》趾压板游戏
再例如《二十四小时》第一季第四期(20160212期)中你比我猜的游戏,是《快乐大本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多档综艺节目喜欢设置的游戏之一。
讲真,炒冷饭的游戏设计,有趣度并不高,但不知为何这盘冷饭到了第二季最后一期又被拿来炒了一次:在香港花园时,7名队员玩了一个心灵感应游戏,具体做法是7人将被隔断并戴上耳麦,依次回答问题并且做出自己的选择,若3题中有1题是7人答案完全一致的情况,即为挑战成功。虽然玩法有点点变化,但整体依旧能看到你比我猜的套路。
《二十四小时》第一季你比我猜
《快乐大本营》你比我猜
《二十四小时》第二季你比我猜
《二十四小时》第一季第一期(20160122期)中的移动的音符之粉末大作战的游戏,其实能看到《快乐大本营》上我们都是木头人这个游戏的影子。
《快乐大本营》我们都是木头人
《二十四小时》我们都是木头人
现在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都在思考如何变换更多新的方式方法来“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例如《单身战争》第七期更换游戏规则,《为你而来》也在第八期尝试了新的男女嘉宾互选模式等。规则可以顺应节目播出的需要实时进行调整,那为何游戏套路不能创新一下呢?
人物性格欠突出
冷眼君之前曾说过,真人秀中人物性格一定要通过剧情逐渐形成,没有人物性格的户外真人秀是没有意义的也是缺乏看点的。
不妨先来看看两季的《二十四小时》,固定嘉宾都有哪些:
<>第一季:陈坤(演员、歌手)
徐峥(演员、导演)
韩庚(演员、歌手)
董成鹏(演员、主持人、导演)
尹正(演员)
吴磊(演员)
第二季:陈坤(演员、歌手)
韩庚(演员、歌手)
大张伟(歌手、主持人)
董力(运动员)
周游(演员、模特)
吴磊(演员)
>尽管第二季中有运动员董力的加入,让这个之前只有演艺明星的群体在成员设置上“丰富”了起来,但是对于嘉宾的性格仍然凸显不够,并没有放大参与者的情绪,6个人几乎轮流着做搞笑担当、实力担当等角色。
比如尹正,在《二十四小时》第一季里最开始一直是“苦情”担当,因为做游戏每次都会被整并且一直当不上星星的主人,然而这个“苦情”担当做了一段时间后,便转到其他人手中,实现了“团欺”大逆转。
《二十四小时》尹正被扔进海里
再比如《二十四小时》第二季里的大张伟,众所周知但凡大张伟参加的综艺节目总会笑声不断,但是在《二十四小时》里搞笑担当被平均分配到每个成员身上,因此大张伟的在节目里的搞笑并不突出。
《二十四小时》大张伟穿鸟翅膀
节目整体搞笑担当太过于匀称,每个人都有搞笑的一面展现,使得在嘉宾性格塑造上太过平均用力,这样的做法有时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其实在嘉宾性格塑造上,《奔跑吧兄弟》的做法值得借鉴,虽然固定嘉宾都为演艺明星,但是每个人性格表现都很突出,节目结束后,每位嘉宾都能在观众心中有明确的定位:
<>邓超:逗比、学霸、邓感超人
陈赫:尾巴捕猎者
王祖蓝:捡漏王
郑凯:小猎豹
Angelababy:小组维他命、女汉子
李晨:大黑牛
>甚至中途离开和中途到来的固定嘉宾也令观众印象深刻:
<>王宝强:功夫王、“最难跟拍对象”
包贝尔:新一代捡漏王
鹿晗:狍狍、高速公鹿
>还有队长邓超的那句经典名言:“we are 伐木累”,也在节目播出之后成为新一代的流行语。所以,对于人物性格塑造关键在于抓住嘉宾的某个特点,然后放大这些特点。
其实对于国内将历史故事作为节目背景的真人秀而言,相信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前提还是要让节目本身好看才行啊。第二季收官了,第三季还会见吗?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