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后台的善意留言或是朋友发来的赞许,剧角er都表示很是欣慰。
长期关注剧角的朋友应该知道,一直以来我们的推送都不以追热点为目的,而更注重推荐不能错过的好片(剧)。不过,最近我们开始定期推送一些荐片以外的文章,内容虽不及电影故事吸引人,但却能帮助影迷朋友们进一步了解电影行业,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的喜欢。本文末尾有汇总部分往期推送,错过的宝宝可以再点开看一看哦。
一般来说,提到一部电影的制作班底,最容易被人记住的就是导演和演员,所有跟这部电影有关的赞美或骂名往往都会落在他们头上。但是除了这两个角色,出品人、制片人、监制、执行导演、美术指导、摄影指导、剪辑指导……等等一系列会出现在电影片头片尾的头衔,同样也是中国电影制作班底中的重要存在,甚至有时候他们的“话语权”和“专业度”要远胜过导演和演员。
可能对于非影视行业内的人来说,很难精准地了解这些头衔背后的意义,那么今天我们就展开来仔细说一说。
首先,拍任何电影都需要资金,而出品人(Presenter)就是负责给影片提供资金的人,他们往往都是投资公司(出品方)的法人代表。比如《建党伟业》是中影投资的,那中影的(前)董事长韩三平就是出品人,《泰囧》是光线投资的,那光线董事长王长田就是出品人。
而电影投资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所有投资人都有张伟平的胆识和勇气,敢一人独资张艺谋的整部电影。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把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拉进来共同投资,收益共享,风险同担。当然了,有时也会有非电影行业的投资方加入。
一部电影有时会同时署名出品(人)和联合出品(人),往往投资占比较大的电影主控方挂名前者,而占比较小的多个投资方就挂名联合出品,法人代表系联合出品人。但有时也会把所有投资公司都一起署名出品。
《一代宗师》出品(上图)、联合出品(下图)
《危城》出品
通常情况下,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出品人基本都是某某影视公司的董事长名字(偶尔也有可能是导演老婆的名字),不过近年来有个有趣的趋势就是,国内一些有钱的演员或导演也会出现在出品人这一栏里,比如周星驰、成龙、黄晓明等。其实吧,出品人(Presenter)这种头衔完全是中国特产,好莱坞只署名出品公司(Presents),人家老板不凑这热闹。
而一部戏作为商业项目开始运作,理论上是由制片人(Producer)发起的。制片人受聘于电影制片公司,通俗来讲,他就是个“攒局儿”的,全权负责“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等全盘工作,从前期的开发剧本、找导演找演员搭团队、寻觅拍摄地点,到拍摄中负责财务开支、监督影片的拍摄过程,和拍摄后的剪辑、后期宣传,直到电影上映,看似一个苦逼的角色,但却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不过,这都是理论情况下制片人的定义。
因为制片人是从北美电影工业体系发展出来的职位,人家的体系是“制片人中心制”,从奥斯卡的“最佳影片”颁给制片人就可以看出,制片人在北美电影中的地位之高,而我们中国的特色是“导演中心制”,各大奖项的“最佳影片”都是颁给导演。国内电影导演虽不挂制片人头衔,却做着制片人的活儿,这也是常有的事儿。特别是一些大牌导演本身就是电影制片公司的老板,整个制作班底都是自己搭的,比如王家卫的泽东影业。
也就是说,国内普遍有导演兼职制片人,而制片人却由出品人挂名的现象。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国内电影片头制片人一栏往往写着韩三平、王中磊、于冬、王长田这些大老板的名字。也正因出品人与制片人署名不规范,职责不易分辨,争议较大,行业内专家实在无法去界定一部作品中制片人的艺术含金量,因此也无法给制片人设立奖项。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挂着制片人头衔的大老板他们真的懂电影制作和艺术创作吗?就算他们懂,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天天呆在剧组负责监督整个电影项目的进程吗?——于是乎,就有了监制这一职务。
监制(Executive Producer)一词诞生于香港电影制片体系,而后被引入内地,成为了一种中国特色,毕竟在好莱坞只有制片人(Producer)的概念。只不过因为国内目前还缺乏足够专业的制片人,所以把制片人的职责分一部分给监制来承担。所以某种意义上,监制就是制片人的一种衍生。
你可以理解为,介于国内出品人挂名制片人、导演兼职制片人的现象比较普遍,制片公司需要一个可以制衡这三者关系的角色,否则一旦导演沉迷于创作,不顾及时间和金钱的浪费,那出品方可就得哭死了,这时候监制恰好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中间人”。
监制受命于制片公司,全权控制摄制组的开支总预算,编排影片的拍摄日程,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甚至还有可能参与前期挑剧本、选演员,以及拍摄后的剪辑工作。简单来说,在中国电影圈,监制≈制片人。
因为既要向制片人、出品人负责,又要成为导演的高级助手,所以监制必须深谙电影的商业属性和艺术创作,因此一般是由制作商业片经验丰富的老电影人担当。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国内有名的监制一般是由陈国富、陈可辛、徐克、关锦鹏这些优秀的导演坐镇。
如果一名新人导演,希望获得一个大投资,同时吸引优秀的演员参演,那么他可以请一位名导演坐镇监制的位置,借以争取投资方的支持并且获得更大的票房号召力。比如去年的电影黑马《七月与安生》就是由新人导演曾国祥搭档陈可辛监制。再比如张嘉佳首部执导的《摆渡人》请来王家卫坐镇监制。
理论上讲,由于“监制≈制片人”,所以导演得听监制的,监制也有权干涉电影的任何部分。但是也不绝对,毕竟咱们是“导演中心制”,国内能力大且脾气比能力还大的导演还是有的,不受控制也是情理之中。
我们都知道,导演(Director)是负责片子的整体艺术创作。他可不仅仅是坐在监视器前的导演椅上,手里拿着喇叭或者对讲机,一边给整个剧组下达命令,一边对着监视器喊“cut”的人。一个合格的导演,需要同时具备会讲故事的编剧能力,懂调教演员的表演能力,能鉴别艺术风格的美术能力,懂得用镜头表达故事的摄影能力,以及最重要的用碎片素材组织成完整故事的剪辑能力!细想一下,国内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基本就属于优秀导演的行当了。
如果遇到时间、资金、人力都充足的大剧组,导演也许还能省点儿心,如果遇到小剧组,那除了把控艺术创作,导演还得亲力亲为地协调、统筹各个部门,必要时还要跟制片部门斗智斗勇。在投资方不干预的前提下,往往一部片子拍好了是大家的功劳,拍烂了就是导演背锅。可见得,导演的作用是何其关键。
而如今,做导演的门槛越来越低,大量没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作家、歌手都纷纷扎到这个行业里,宣称自己要当导演拍电影。当这些人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或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也要强拧着给自己扣个“导演”的高帽时,他们就需要聘请专业导演技术人才,去填补自身能力的缺陷。这时候,执行导演的重要性就体现了。
“电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人类科学对电、磁、光三大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后的结晶。这个特征就决定电影在文化娱乐产业中,从一诞生就是科技含量最高,对操作者技术等级要求最苛刻的行业。现如今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但是执行导演可不是随便谁就能做的。原因是‘执行导演’是个特别考验能力水平的技术工种,而‘导演’在国内电影圈是可以沽名钓誉、徒有其表的。”
执行导演(Executive Director)也是国内的叫法,职能类似好莱坞的第一副导演(First Assistant Director),他是导演具体工作的直接执行人,是一个专业技能极强且异常辛苦的角色。在拍摄现场,执行导演就像导演的四肢,在充分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后,要准备好所有的拍摄计划,要跟演员交流、对词,要监督和催促各个工种,要在拍摄前喊“全场安静”,要兼具指挥力和协调力,活似一个满场跑的“碎催”。执行导演之后,还有副导演(Assistant Director)协助其工作,类似好莱坞的第二副导演。
随着电影科技层次的内部分工愈加细化,武术指导、动作指导、特效处理团队等职业逐渐诞生,这种精通专业领域拍摄的电影技术人员,其实都可以理解为执行导演的不同称呼和不同类型。比如,拍京味儿喜剧出身的冯小刚导演首次尝试古装动作电影《夜宴》时,由于经验不足,制作方就专门聘请了香港袁和平导演来主持设计《夜宴》里的对打戏。
一部电影,除了我们熟知的演员,还有摄影、美术、剪辑、道具、服装、化妆等工种都是为导演的创作服务。
“摄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成镜头语言的关键。情绪的传达并不只通过演员表演,镜头的设计也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绪。好的摄影师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导演的分镜,并能捕捉到演员最好的状态,以达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据说,一般导演在现场谁都敢骂就是不敢随便骂摄影师。
“美术”负责任何与电影美感及美学有关的范畴。他们的工作奠定了整部电影的艺术风格与基调,工期很长很琐碎,牵涉到的部门和细节都不少,选景、绘景、置景、道具、服装、化妆、特效都得听美术的统一指导。
《乘风破浪》选景时的小镇街道
美术设计指导后的小镇街道
“剪辑”是在拍摄完后对电影素材重组的过程,决定了电影的整体叙事结构。他是一个既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也可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存在。剪好了,纵然没有名导名角儿加持,也会是一部人物立体、情感自然、故事性完整的好作品;剪烂了,任凭你摄影美术特效再牛逼,都只会成为一部剧情拖沓、逻辑缺乏、无法感染观众的烂片。
一个导演如果能遇到和自己审美一致、沟通默契的剪辑师,就能达到“1 1>2”的效果,简直是“灵魂伴侣”一样的存在。比如,张叔平在王家卫多如牛毛的电影素材中,却剪出了诸如《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一代宗师》这样的传世之作。比如,肖洋剪辑了《非诚勿扰》《风声》《唐山大地震》《1942》等系列冯氏作品,被冯小刚喻为“上帝送给他的一个礼物”。再比如,《湄公河行动》丝丝入扣的故事与好莱坞警匪片剪辑师大卫·理查森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长篇累牍地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一方面大致了解了中国电影制作班底的构成,一方面也感受到中国电影行业的工业化水平真的低到令人发指。且不说各种职务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确,再看电影片头一大堆诸如总制片、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制片、监制、行政监制、总导演、导演、执行导演、副导演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我们需要改善的地方真的还有很多。
当有一天,中国电影制作班底能够做到职能划分清晰、各司其职、不乱挂头衔时,中国电影产业也许就能真正走向工业化了吧。
往期精彩 不要错过
如需转载授权请在后台留言
「 关注剧角 」
搜索 剧角映画 或 magilm_forever
关于电影,你总想知道更多
「 联系剧角 」
电影/品牌合作请加微信: canai777
微信公众号合作请加微信: N_Claus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