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妮 潘妮带你游英国
今天潘妮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姐妹们一定感兴趣的话题。^_^ 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一个大英腐国也必然不会一蹴而就。如今,人们把“英国=腐国”这个概念牢牢捆绑在一起,当个乐子,并推上风口浪尖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腐国”这个名号可不是轻易就能得来的。
_
_
在新潮的国度,艺术家们一向以摆脱性束缚为荣,世界范围的流行文化和大氛围,就是恶搞、幽默、耍宝,以及随之而来的“腐”的渗透。又所谓“腐者见腐”,对很多女性,和少部分男性来说,一旦这个先入为主,看世界的观念形成,其实也就没有什么真实的剧情了,更无所谓“节操”。但凡两个男性角色在一个镜头之内,或者有几个正反打,就是一出脑补大戏,而英国贵族式的别扭传统,又将欲拒还迎玩到最销魂。
英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影视剧,仿佛天生就带着这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永远是保持着面瘫和正经外壳,内部却默默的刷新着下限、重口味、毫无顾忌,以及意识超前——简直像是为了搭上新概念的腐,量身打造的一般。
击败了腐的原产地日本和毫不遮拦的美国成为腐国,最大的功臣还得算到各位大导演、大编剧和大……男优身上。英剧和电影里的奸基情比比皆是,想必这些娱乐圈的大佬明显深谙腐到深处自然萌的道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传说中的BBC四大腐剧。
_
_
《梅林传奇》
_
_
《神秘博士》
_
_
《新福尔摩斯》
_
_
_
_
四大腐剧之首《火炬木小组》
英国,虽然在礼节规矩上有着贵族式的坚持,但是在自由和人性方面却有开放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英剧有两大特点,改编传统经典,又充满叛逆和新颖的气质。
在艺术领域,性别的束缚是最早被打破的,对不同性向的接受被视为先锋和自由的象征。过去那位英国传奇摇滚歌手 David Bowie ,曾经引起众人哗然的就是雌雄莫辨、妩媚性感的形象。他曾经说自己是同性恋、双性恋,最后却否认,或许就在借性别来表明自己先锋自由的态度。
_
David Bowie
随着这样的同性领袖式的人物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就。同性恋者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文艺圈获得话语权。上世纪末,同性恋创作者也进入了最大众的主流影视领域。这里我们必须提到的是拉塞尔·T·戴维斯,他 1999 年创作的英剧《同志亦凡人》彻底改变同志在电视中的地位。
_
《同志亦凡人》
英国同性恋风气曾经在公学制度的男学生中盛行。弗洛朗斯·塔玛涅那本著名的《欧洲同性恋史》里,详细阐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公学制度与中上阶层自由同性恋模式的关系。发生在英国此时期的同性恋崇拜与英国男性精英有关,并且作为一种“传统”持续至今。这种古怪但迷人的贵族式传统,在英剧的人物设定、以及演员本人性格上都表现无遗。
_
腐国的腐,和日本的BL有实质性区别,并不是真的同性恋,而是基友间的 “bromance”
Bromance这个词,最早是由90年代美国滑板杂志《老大哥》的编辑喊出来的。而人们发现它非常好用——能够解释一种存在已久,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存在于各种不同的文艺作品中的情节。
_
一个合成词,bromance,当bro(兄弟)轻轻地加到romance (浪漫)前面,就成为了当今无可置疑的关键词之一。如今的编剧们都想法设法要给男主安排一个忠诚的男伴,搅浑老兄和老公(buddy and hubby)之间的水。Bromance这个词始终带着人类对亲密感情的追求,浪漫的向往,以及对性别定义的试探。
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英剧《故园风雨后》中曾有这样一番话:“这种友谊是一种爱,在孩子们还不懂得它的意义的时候,它就已经产生了,在英国,这种爱来得更迟一些,在快长大成人时才产生。”
_
在很多英国文化爱好者眼中,英国的腐幽默,是低调的,却是骨子里的,是含蓄,又是张狂的。看似是先天不足,却可谓一开始就浑然天成,在彻底步入国际舞台之后,开始大放异彩。以其旁征博引的吸收力、外冷内热的傲娇属性,精工细作的上乘品质,又以其极为在地性和风格化的标签,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时尚,渐渐征服了全世界。
潘妮带你游英国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