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目前为止,国内票房已超8亿。
其实,去年7月也有一部印度的诚意之作上映,只不过很多人错过了。
它是《巴霍巴利王:开端》,诚意不亚于《摔跤吧!爸爸》,耗资更是印度之最,超过17亿卢比(约1亿7千万人民币)。
在印度,它的票房刷新了纪录,收揽了超过50亿卢比。
但它当时在中国的票房,只有749万
也难怪,印度人的神话史诗,对中国人来说,是缺了点吸引力。
我们之前谈它,总是贴上“印度开挂片”的标签,噱头中不乏讥意。
说它开挂,不夸张。
飞身射箭。
徒手万斤。
横扫千军。
但不瞒你说,Sir在这些“适度魔幻化”的超人戏里,看见了我们的玄幻武侠片该有的范儿。
这部片的视觉冲击也正因为开挂,才拔高了三四层楼的水平。
它能被称为“印度指环王”,不是浪得虚名。随便截两幅图,你就能感受到史诗级水平的战争戏。
上面这些,只是《巴霍巴利王:开端》。
而下部《巴霍巴利王:终结》,不久前在全球上映——
《巴霍巴利王:终结》
故事紧接上部,很简单,哈姆雷特式,分两条故事线。一条讲述巴霍巴利王的传奇,另一条,讲述巴霍巴利王遇害多年后,他侥幸逃生的儿子,回到皇城向叔叔复仇。
故事,有点套路;剧情,少有悬念,中规中矩;人物,也比较典型,不具深度。
再加上它令人望而却步的片长——《巴霍巴利王》两部曲共达五个多小时。
这些加一起,好像会不受欢迎?
不,它的IMDb评分高达8.9。
同时,它目前全球票房超过80亿卢比(合美元1.203亿,人民币8.59亿),成为首部超该数额的印度片。
为什么?
正因为故事简单,没有花过多时间建立复杂的纠葛,它才能铺垫出直白深沉的情感。
情感,就像火药。《巴霍巴利王》堆积了足够的火药,再交给“开挂”的大场面,将之引爆。
因此,即使时间超长,《巴霍巴利王》的尿点也极少。
大场面不必说,文戏抓人,才是真本事。《巴霍巴利王》的故事,不能说特出彩,但它接地气,脚踏实地。
第一,主人公,够硬。
布莱克·斯奈德在他的著名编剧指南《救猫咪》一书中,把“救猫咪”这项规则,列为编剧的一个“大前提”。他这样解释:
当我们见到主角时,他必须做点事,让我们喜欢他并希望他胜出。
看看《巴霍巴利王》是怎么“救猫咪”的——
巴霍巴利小时候跟着母亲祷告,见到蝎子爬向母亲,他立即抓在手里。
他不愿打扰母亲,直到祷告完毕,才将蝎子丢掉。
成年后,巴霍巴利每一次开挂,都在暗示观众——他有多牛逼。
开的挂多了,观众也真心感受到他的神通广大。
当观众认同这个人的行动,又被他的能力惊艳——
“救猫咪”的策略就成功了。
第二,主人公的敌人,也不软。
《救猫咪》中还提出了编剧的另一个金科玉律——“让坏蛋坏到家”:
通过展示坏蛋的力量和不败地位,主角必须做更多让我们崇拜的事。让坏蛋能力比主角强点,这样主角击败坏蛋时就可以抬高主角。
《巴霍巴利王》塑造反派,也给予了他极大的能力——徒手斗蛮牛。
另一方面,又让他不择手段,“坏到家”——
战争中,丝毫不在乎自家人质的性命。
这个反派,最坏到家的,就是成功害死巴霍巴利王。
这些情节一次次铺垫着观众的仇恨,才让最后巴霍巴利王儿子的复仇,深入人心。
有这样的态度、踏实的故事,五小时,不长。
更别提那些好看的“开挂”戏——
《巴霍巴利王:终结》,有超过40分钟的战争戏,两部曲的每一场战争,都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战略。
一场平地战争中,巴霍巴利被分配了攻城器具——投石车。
投石,攻城墙简单,怎么拿来打平原战?
这个脑洞就开得好玩,巴霍巴利用投石车投出巨大的红布,掩盖敌军……
然后,射火箭串烧。
下部的大军突袭战,巴霍巴利人手不足,请农民助战。
于是,才有了这场壮观的火牛大冲锋。
是时候为好的“开挂”正名了。
开挂,是无视物理、瞎编乱造吗?是不爱走心、偏爱装逼吗?
不,开挂是对电影视觉效果的极致追求。
因为,每一个匪夷所思的“挂”,都应该来自配合剧情的精妙创意。
有的“挂”,不需要花大钱,却比那些狂烧钱的特效更具冲击力。
而这,才是电影人的智慧。
当一部电影充满智慧,看它5小时,依然其乐无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