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一提起战争题材的电影,可能很多人都会立马想到《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黑鹰坠落》等这些国外的优秀影片,仿佛一时间想不起来好的国产战争电影有哪些。
那么,在这儿我就安利两部评价比较高的国产战争题材电影,然后谈一谈它们对于战争的诠释,还有揭示的一些道理。
第一部介绍的是冯导的《集结号》,是一部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国产电影。
该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
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
《集结号》使中国战争电影进入了正面书写普通士兵个体生命价值的时代——即使最后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即使他们的牺牲只能给他们的家属带来700斤小米,即使那些战士明明是牺牲的却被列为“失踪”,可能到最后连个名分都得不到。在战争中,他们普通的像尘埃,他们坚硬的像城墙。
《集结号》有很多地方其实也在向美国的战争电影学习:美国的战争电影中,将军、领导一向是居于幕后、不加以突出表现的。看看之前的国产战争片,通常是大肆渲染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一片歌唱英雄、赞美领导之声,普通的士兵们则为了虚无的理想、主义和看不见的人民而死。
但是在《集结号》中,他们是为了看得见的兄弟而死,为了看得见的信任而死,他们没有说一句空洞和美丽的废话。它摈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荒谬绝伦。它没有歌颂,甚至也没有批判,而是以冷静的叙事角度讲了一个极为残忍和迷乱的战争故事。
有的观众看了以后这么来形容这部影片:一次事先未知、有去无回的战役;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一位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军官;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所演绎的不为人知的战争故事。
就在《集结号》打动中国网友的同时,也打动了一个日本网友。上面这张照片,是《集结号》日语版的封面,名字叫做《战场的镇魂歌》。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量,片名改为《国共战争》,从弹幕上可以看出,影片一开始日本观众是对这部影片嗤之以鼻。结果看到最后,发现这部电影真的还不错!!甚至让日本网友觉得中国电影超过了日本电影。
接下来介绍的是,姜文导演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鬼子来了》。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国产战争题材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鬼子来了》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末期,河北某偏僻乡村挂甲台的老实村民马大三迎来棘手难题:某人将分别装有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和汉奸翻译董汉臣的麻袋扔给他,声称不日来取,却迟迟不见其来。
厚道的马大三一边将两人当亲爹娘侍奉,一边同村人商议计策,最后决定将两人处死,但终因“天意”不了了之。巧舌如簧的董汉臣为自救,设法令挂甲台村民与花屋小三郎签署合约,称将花屋安全送到日方宪兵队后,村民可得到几大车粮食。马大三与众村民兴高采烈赶到宪兵队,将俘虏交由日方,然而日方并无“以其礼还其礼”的教养。
看了前半段你可能会一直笑,到了后半段就渐渐笑不出来了,看完了之后只会觉得深深的悲哀。在抗日战争中,我们是胜利的强者,也是被侵略的弱者。整部影片发人深省,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个抗日神剧的年代,是不是更应该理性、真实地去看待那段历史。
《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一反中国电影传统的叙述和铺垫方式,异常坦率直接,充满力量与激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整部影片反映了中国人忍让但坚韧不拔的性格,观众可以看到在中国人心底里流动的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善不能被随便欺侮。
电影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这一点让我从中看到了些许鲁迅先生的影子。
黑白电影的真实感和记录感给予观众真实的回馈,手持摄像机的摇晃感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和画面的撕裂。这部电影里包含着姜文对那段历史的解读。影片中过多的展现中华民族的愚昧无知,对民族的讽刺,其实是在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揭示历史的另外一面。如此不落俗套在众多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才会脱颖而出。
另外,附上两段姜文导演的自述,了解一下他拍这部电影的初衷。
1、我为什么要拍“鬼子戏”?
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
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2、我为什么不在影片中让中国观众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姜文说:拍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一些抗战题材的“老片”可能会给人,尤其是给日本观众造成的一些误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确实起到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但这些电影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说,这些老电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并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轻人说:你们看,中国的老百姓哪一个不是间谍,他们哪个不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既然他们“全民皆兵”,我们就可以对他们“全民歼灭”。于是,我们的这些老电影成了他们掩盖当年屠杀中国平民的把柄。但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全民皆兵”,那只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而我们现在拍电影,就再不能给日本人这种口实了。
我觉得通过拍一部电影过嘴瘾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讨点好,但是事情过去之后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观众真正进行思考。我拍《鬼子来了》就是试图让观众明白,如果想避免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除了过嘴瘾还有什么办法。我不敢说《鬼子来了》给出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我一个导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个方向吧!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