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专稿
法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之后,为期十一天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终于拉开了帷幕。
今年,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首的戛纳迎来了自己的70岁生日,原本便是艺术电影年度盛事的节日再度豪华升级。从世界各地带着作品赶来庆生的电影人,将汇聚在这个海滨小城,以才华竞技,以光影狂欢。
第70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在即,小编推出“戛纳70仍未老”系列报道,今日推出前瞻,除了范冰冰当评委外,你该知道的都在这儿。
评审篇:比范冰冰更“奇葩”的还有作曲家
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
掌握着电影的入围和级别的向来是戛纳掌门人蒂埃里·福茂,然而决定奖项最终花落谁家这般的生杀大权,则落入每年的评委手中。
艺术价更高,荣誉有流量。因而,戛纳电影节的评审阵容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坊间常年流传着对所谓“戛纳风格”的深描和迷信,从影片入围的第一层——选片来说,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评委们不同的职业、年龄、国籍、性别甚至性向的差异,在有机的融合后,形成了每年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评审制度。
开幕片《伊斯梅尔的幽魂》剧照
由于戛纳不对外售票,普通观众不能第一时间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因此,唯二对于影片质量具有话语权的,便是参与电影节工作的影评人和记者群体。当双方出现意见分歧时,争议和话题便产生了。
最戏剧性的例子便是去年入围主竞赛的德国影片《托尼·厄德曼》。媒体场结束之后,该片历史性地获得了五十年来的场刊最高分3.7分,得到影评人一边倒的赞美,成为去年戛纳开幕以来的最大黑马。然而以乔治·米勒为主席的评审团并没有对《托尼·厄德曼》表现出任何程度的肯定,谨小慎微、毫无创意地把金棕榈送给了几十年如一日关注底层蓝领生活的英国老将肯·洛奇,并让《托》最终颗粒无收。
肯洛奇的这部《我是布莱克》在公映之后获得了各方评论的强力backlash,可以说和大家对于《托尼·厄德曼》等片的同情不无关系。而《托尼·厄德曼》的背运一直延续到了今年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在特朗普刚刚登台执政的特殊时期,代表德国参与最佳外语片角逐的《托尼·厄德曼》再次与荣誉失之交臂,输给了同样出身戛纳的伊朗电影《推销员》,在本该以艺术为最高标准的评比中沦为“政治正确”先行的炮灰。
或许是为了补偿虽败犹荣的《托尼·厄德曼》,戛纳直接把该片的导演玛伦·阿德请上了今年评审席——倒也符合戛纳一贯让选手场上场下轮流坐的风格。除了她以外的70届评委,也大多是熟面孔。
西班牙著名导演早就宣布担任本届戛纳的主席,其奔放热烈的作者风格、前卫开放的同志身份,恐怕能给今年的评审结果,带来不少趣味和悬念。巧的是,去年他的作品《胡丽叶塔》也入围了戛纳主竞赛,和《托尼·厄德曼》同场竞技过。
同样位列今年戛纳评审席的,还有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韩国导演朴赞郁、美国女演员杰西卡·查斯坦、美国男演员威尔·史密斯、法国女演员阿涅丝·夏薇依、法国作曲家盖布瑞·雅德、以及我国女演员范冰冰。
面对这样的评审阵容,不少人抱怨演员的比重过大——参考历史,总有更多的傲慢与偏见前来凑热闹。其实本届安排四位导演坐镇,已是郑重其事;按照这几位的性格,估计也不会形成导演专政的模式。这样的搭配效果如何,还得等十天后的颁奖典礼为我们揭晓悬念。
本届的评审中的作曲家盖布瑞·雅德也非平庸之辈。这位出生黎巴嫩的音乐家早年在巴黎求学,此后去巴西等地游历。1972年回到法国,凭借才华一下子在音乐圈获得了不凡声誉。1980年之后他投身电影配乐工作。他曾经合作的导演可以列个长长的单子:戈达尔、让-雅克·贝奈克斯、让-雅克·阿诺、安东尼·明格拉……以及近年红得发紫的少年天才泽维尔·多兰。这串名单上大师云集自不必说,更是一股浓浓的戛纳味儿。
不少人对于今年的评审竟然有作曲家而啧啧称奇,其实这事儿戛纳没少干,往近了说,2010年第63届评审中,就有奥斯卡提名拿到手软的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德斯普拉。评审身份的多元化,当然能给审视的目光带来更有趣、更全面的视角。
导演篇:没有用庸常之辈的厮杀
电影节最重要的当然是电影。影片的质量,对于电影新人的不竭发掘、大力支持,对于电影艺术的无穷探索,才是戛纳成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首的最大凭借。早就废除各国推选的形式,深入世界各地寻找优秀电影的戛纳,在自己七十大寿这一年,当然要奉上分量十足的片单。
分两次宣布完毕的主竞赛入围名单上共有19部电影,每一部都看点十足。
首先不能不提便是德国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五年前一部《爱》在戛纳捧走金棕榈;五年后大师再度出手,带着《爱》的男主角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合作七次的伊莎贝尔·于佩尔献上这部《快乐结局》,又是剑指金棕榈之势。
两年前凭借《卡罗尔》惊艳戛纳的托德·海因斯再次入围主竞赛,这部改编自小说的《寂静中的惊奇》恐将成为史上聋哑演员最多的电影,其相当一部分将以默片的形式呈现。而卡司中还有朱丽安·摩尔、和米歇尔·威廉姆斯两大文艺片女神。
韩国导演洪尚秀更厉害,一部《之后》迈进主竞赛,一部《克莱尔的相机》,前一部有他第四次合作的男主角权海骁,后一部有欧洲影后拿到手软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当然,两部都有他的柏林影后小情儿金敏喜。
此外,还有另外一部韩国电影入围主竞赛。这两年在国际声誉渐盛的奉俊昊带着他的ET片《玉子》来到了戛纳。这个对怪物着迷的导演,这次联合蒂尔达·斯文顿和杰克·吉伦哈尔两大明星将带来一部与众不同的温情成长怪物片。
法国鬼才导演欧容连续发力,去年的《弗兰茨》入围威尼斯,今年的《双面情人》入围戛纳。虽然至今鲜有奖项,但是欧容早就是提名无数的电影节老人,这几年愈发成熟的作者风格更为他赢得了影迷的心。无论此番戛纳之行是否能为他拿下大奖,贴上欧容的标签,《双面情人》已是年度热门了。
七十周年这样的大日子焉能没有戛纳嫡系前来反哺。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圣鹿之死》、河濑直美的《光》、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敬畏》、凯内尔·穆德卢佐的《多余的人》这几部电影的入围,便是理所当然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了。
主竞赛中没有用庸常之辈,以低产高质著称的苏格兰导演琳恩·拉姆塞的《你从未在此》、“导二代”索菲亚·科波拉的《牡丹花下》、影坛老将雅克·杜瓦隆的《罗丹》、纽约客诺亚·鲍姆巴赫的《迈耶罗维茨的故事》等等,无不是卡司亮眼、自带话题的实力派。戛纳的这套主竞赛可以说压了年初寡淡平庸、星光黯淡的柏林电影节好几头。
主竞赛之外,也是好片云集。开幕片《伊斯梅尔的幽魂》出自戛纳常客阿诺·德斯普里钦之手,日本cult片大师三池崇史新的漫改片《无限之住人》登陆非竞赛展映,罗曼·波兰斯基的《真实改编》恐怕又是出手不凡,连沉迷瑜伽和冥想的大卫·林奇都把千呼万唤的《双峰第二季》送来特别展映了,更别提还有伊朗导演阿巴斯的遗作《24帧》。
女性篇:她们是电影的未来
《牡丹花下》剧照,导演索菲亚·科波拉
在后特朗普时代,文艺界人士都憋着一股劲儿强力左转。年初的柏林自然是一股酷到不行的彩虹味儿。而戛纳评审让女性几乎占了半数,似乎便是一种明示:戛纳是充满法国特色的女性主义,给予优秀的女性电影人更广阔的舞台。
暌违已久的瓦尔达奶奶带头起示范作用,老骥伏枥,带来《脸庞,村庄》。主竞赛中,索菲亚·科波拉、河濑直美和琳恩·拉姆塞三位女导演都是存在感极强的实力派。在特别展映中,还有演而优则导的好莱坞女星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处女座《来游泳》。
自去年于佩尔阿姨黑色喜剧《她》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只有年轻美貌女性才能当主角的影视圈畸形多年,什么时候才能正视女人经过岁月淬炼的魅力。而于阿姨则轻轻巧巧走在了大家前面,戏好人美又勤奋,怎么会没有作品呢,这不,又带着两部作品来戛纳,一脸“再拿一个影后我也不嫌多”。而熟女的代表妮可·基德曼也不逊色,连上三部戏:《圣鹿之死》和《牡丹花下》都入围了主竞赛,和爱轧戏的同志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合作的鬼马科幻作品《派对把妹秘诀》亮相非竞赛展映,据说还有美人难得一见的朋克造型!
洪尚秀是对的: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女性是电影的未来。
新现象篇:VR的亮相和Netflix的踉跄
《肉与沙》海报
老牌电影节总有新气象。
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搞一个VR体验剧场,戛纳也不甘示弱,请来拿过小金人的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为大家带来VR短片《肉与沙》。不知道戛纳会在哪里布置这样VR剧场,让大家看一眼未来。
近年来韩国电影的发展蒸蒸日上,在本届戛纳中也不难看出这股势头。评审中有韩国导演坐镇,主竞赛有两部韩国电影,其他单元也有韩影力量,郑秉吉的《恶女》和卞成贤的《不汗党》双双入围午夜展映,潜力无限,不容小觑。
今年的戛纳还有一个小风波,主竞赛的两部电影《玉子》和《迈耶罗维茨的故事》都是流媒体平台netflix旗下作品,其不寻常的线上发行方式遭到了传统院线人士的抵制。迫于压力,戛纳不得不出台新的规则,官方宣布,从明年开始,想要入围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片方必须让电影在法国院线上映。
这条规则明显针对netflix,因而有人说,今年是netflix在戛纳的首秀,也恐怕是最后一役。但对于此次表现强硬的netflix来说,或许意味于宣战的时候到了。
流媒体和院线的时差战源于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在抢夺观众时,各有优势和资源;问题在于,观众越来越年轻,电影作为一门历史不过百年多的艺术也在不断的变化。在电视剧风头一年比一年盛、流媒体的版图日益扩大的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看电影,恐怕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新问题。
延伸阅读
点击进入第70届戛纳电影节小编报道专题
点击进入第70届戛纳电影节展映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