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限引令”的强化,中国综艺市场走上“组合改造”的伪原创之路。在此过程中,有一批本土化综艺宣布,它们开发的模式,已经输出国外了!
但是要让老外理解中国的节目模式,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英文版节目名字。
比如《中国好歌曲》,英文名叫做Sing My Song,抹去了中文名中“中国”的字样。而且节目最开始确定的节目LOGO就是以英文名为主,中文名为辅。这说明节目研发之初,就是冲着模式的海外输送做铺垫。
再比如脱胎于《中国好声音》的《中国新歌声》,制作团队在宣布自制原创后,就确定Sing!China的英文名。
最新抛头露面的两个节目,他们的英文名很有韵味了。《天籁之战》,英文名为the Next,又是一个和节目名毫无关系的英文名。其实,the Next是节目的口号“下一个就是你”的翻译,只是和中文名相比,这个洋气的短语缺乏了很多内涵。
《王牌对王牌》,在国外作为展品展出时,公开的英文名叫Best of the Best。在以上几个案例中,这是最“信、达、雅”的翻译了。
早在2014年,灿星制作制作的《中国好歌曲》就出售给英国ITV全球娱乐公司,由其负责海外发行。按照制作方的说法,这是中国第一档“输出海外的真人秀节目”。
但在引进潮之前,中国的确很少有综艺节目会以“模式”化的商品出售。
关于中国模式输出海外,情况并没有想象中乐观。这里我们要澄清几个观点:
一、不是所有的节目都能形成“制作宝典”。
“宝典”这个概念出自引进《中国好声音》时国内的行业宣传,像后来《我是歌手》也强调这种制作方提供的拍摄方案。
“宝典”让一档原本很难用知识产权概述的电视节目变成了“商品”,从而对保护核心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提供了有效保障。
例如在经历了原版权方Talpa的版权之争后,灿星为了保护改造研发的《中国新歌声》版权,在节目播出后迅速制作了“宝典”,并于2016年11月29日国际组织FRAPA签发的模式认证文件,编号为FRS1194。于是《中国新歌声》才能作为一个原创模式走向国际市场进行推介和销售。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能“模式化”,像大多数户外真人秀就缺乏相对固定玩法,也就很难实现书面化和知识产权化。
二、不是所有对外推广的“模式”都卖的出去。
无论是《王牌对王牌》还是《中国新歌声》甚至是最新传出的《天籁之战》,他们宣称开拓世界市场的新闻大多都来自一个重要舞台——法国戛纳的春季电视片交易会(Mip-TV)。
这个交易会用于汇集世界各地的电视机构,拿出他们最有代表性的节目进行参展。也就是说,参加这个交易会的并不代表着成功“售出”,而仅仅是成功展出。
央视展出的春晚项目
三、不是所有卖出去的节目模式,都能顺利播出
像《中国好歌曲》卖给了英国的iTV,只是卖给了一家制作公司,并不代表者它会以特定的方式播出。
不过2016年底,《中国好歌曲》的确已经成功地在越南一家电视台播出。
<>越南版《好歌曲》
>同样的,今年东方娱乐的《天籁之战》也在戛纳春季电视交易会上和国际集团Endemol Shine 牵手。但距离他们真正制作播出,还要一段本土化的落地之路要走。
也只有当外国的电视台里真正播出一档中国人原创的电视节目,那才是中国电视人真正挺直腰板的时候。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