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利用碎片的时间,把高希希版的《三国》看了一遍,90集的篇幅,看上去丝毫的没有拖泥带水,剧情反倒是很多地方意犹未尽,甚至是蜻蜓点水般的略过。想来厚厚的一本《三国》,仅靠90集是难以完全展现的。现在看经典剧有个好处,可以边看剧,边对着原著进行补充,甚至不明白的时候,查阅知乎,便也了解个大差不差。
有人说,《三国》这么经典的著作,你说个成语,人都能把整个故事娓娓道来。是的,我对《三国》的了解却仅仅停留在幼年时候的那个认知,尽管在后来的几十年,也仅仅是在那个认知上面无非多了一些细节罢了。比如说,我知道桃园结义,但并不知道桃园结义前的缘由;我知道隆中对,但并不知道诸葛孔明的深远含义,真的,我当时就是简单认为两个人在对对子,以至于后来的读书生涯里,便再也没有去深究或者说了解这些细枝末节等等。现在,从头到尾看了《三国》的电视剧,便让我对三国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时间轴式的了解,很可惜,和我原来的认知有太多的出入,难道我看到的是假《三国》?
一、曹操才是真英雄
曹操,不管是老人们给讲的故事,还是自己接触的片段文字,他几乎就是一个坏蛋的代名词,奸诈、奸雄是形容他最好的词汇。要么说就连戏曲里曹操的脸谱都是白的,这里的白可不是纯洁,基本等于纯粹,纯粹的坏,我从小在认知观里就被灌输曹操不是好人的论调。看完电视剧,其实我最大大的感慨却是,他没能统一中国,真的太可惜。曹操,就靠着家里的积蓄,从两个人发展到一个集团军,从一个落魄的公务员到开公司打天下,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机遇再到国家总理,这才是能人。电视剧里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这已经都写入了战争的典型的案例里面,很可惜,电视剧并没能对官渡之战的细节更多描述。但是,这并不妨碍老曹对当时局势的把握,依靠过人的胆识和战局的精准判断,打败袁绍,奠定自己逐鹿中原乱世下的一席之地。接着说为什么对曹操有莫名的好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这在现在也都是公司啊单位啊经典的用人方式啊,很直接,我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多么简单,这给孙权和刘备两个伪君子有天壤的区别啊,想不想用的还都假惺惺,弄那么虚累不累啊。
徐庶,几乎是等同于诸葛的刘备智囊团成员,给刘备出了很多主意,也让这个刘皇叔在初期的战役中夺取樊城,有了一些根基。在此之前,老刘基本就是干啥啥不行的人物啊,也就一个虚名而已,在接连胜利之后,曹操坐不住了,非要把这个智囊团成员纳为己用,直接硬来是不可能的了,可是他采取了变通的方式,这可是中国人最智慧的一个地方,硬来不行,那就曲线救国,怎么办?曹操研究徐庶,发现他是一个大孝子,喊你来不行,那就把你母亲接到曹营,好吃好喝供养着,你再不来那就是你不对了,果不其然,这一下子就击中徐庶的要害,这个回去看老母亲的接口,让刘备也无奈放行,至于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就是这么来的。
在对待关羽这事上,曹操真是讲究的可以,关羽虽然忠勇,但是有点二杆子啊。在以为自己的老大挂掉之后,投降了曹操,其实就是投降,虽然定了很多条件,核心思想无非就是,一旦找到自己的老大之后,就离开云云。总之,外人看来有些可笑的条件,人家老曹也都接受了,还给关二哥绶封“汉寿亭侯”,这多么够意思啊。然后画风就开始急转而下了,得知自己老大还活着,然后带着两个嫂子就开始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真的,在我幼时,知道过五关、斩六将这事,但是真不知道这具体事。现在终于明白了,过五关、斩六将居然是战神关二哥带着嫂子找大哥的故事,有意思了。关羽在曹营有吃有喝又拿东西的情况下,在曹操严令不得对他进行生命攻击的保护下,老关完成了冠绝古今的佳话,换位思考一下,要是轮到诸位,有一个对你好到无以复加的主子,结果因为爱好不同,你好意思吃喝拿要,还得干掉几个人家的主力,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好意思。在关羽这事上,曹操在纸面上,虽然损失很多,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救了自己一命,没错,就是华容道。精彩绝伦的赤壁大战,在电视机里简单一笔带过,但是故事情节却一点没少,曹操被烧的差点丧命,这个地方绝对少不了那个比诸葛更高明的凤雏庞统,嗯,他的事可以后面再说说感想。此处,我想说的是,之前曹操对关羽所做的切,在华容道总算有了回报,诸葛亮深知曹操必走华容道,关羽也必放走曹操,但是诸葛依然这么做了,这么说,是诸葛厉害,还是曹操厉害?要我说,还是曹操更懂得识人,他懂人识人的能力绝非一般,要不也做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壮举,如果从政治层面说,他这是坏,这么讨论就没任何意义了,文学作品嘛,文艺而已。
幼年时,知道三国的皇帝分别是曹丕、刘备和孙权,注意,而不是曹操,那个时候也没深想,为啥不是曹操。在电视剧情进行中,逐渐明白了,曹操真是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能称帝,知道什么时候不可以,尽管如此,他依旧做着自己的垂帘听政,还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就是曹操。小学的课本里大家都学过《曹冲称象》,很是聪明的孩子,在这一版的电视剧里出现这个人物了,我还特意去浏览了一下原著,原著里并没有曹冲的描写,看来电视里这一部分都是编撰的,但是肯定有着一定的依据,虽然不一定很真实。不管怎么说,还是很有看头的,也让观众对曹操的几个儿子继承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曹冲被曹丕害死之后,在灵堂的那出戏,司马懿给曹操出的主意去观察另外几个儿子的表现,曹操在深夜偷偷观察却不动声色,虽然知道了曹丕的所作所为,但是爷俩依旧有着精彩的对话,结果,在司马懿的指导下,曹丕更加无赖的表现让曹操大为满意,决定不再深究曹冲之死,也同时决定了曹丕的这个性格才是这个帝国的继承人,很可惜曹丕身体不好隐瞒了老爸,结果在四十岁时就去陪曹操了。仔细想想也是,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曹冲被害死了,曹植就是个文人,写首诗聊个骚是没问题的,如果在太平盛世当个皇帝是可以,在乱世时,你去指挥千军万马,这不扯淡么;还有曹仁,基本等同于二愣子,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曹丕的智囊团司马懿几句话就把他治的服服帖帖的。
曹操打了一辈子仗,结识英雄豪杰太多,还能不了解司马懿是什么人,在临死前,果然给曹丕一个总结陈词,司马懿可用,但永远防着。多么远见的政治家,深知司马懿是将来的大敌,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曹家最后不得不用不得不大用,然后,然后曹家的江山就是司马家的了。
从头到尾,仔细想想,从用人、策略和对汉室江山的所作所为,曹操才像一个真英雄。
(后面再说说刘备。。。)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