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逗留期间,是枝裕和也被问到电影的商业和艺术性平衡问题,他巧妙地将答案框在自己的作品范畴之内,他说电影不分商业还是艺术,只看有趣和无趣。
” 面对北京电影节各个活动环节中崇敬而雀跃的年轻面孔,是枝裕和时时会流露出迷惑,他会问采访他的记者,中国观众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影片,他想知道原因,知道细节。如果北野武面临相同的场面会生气,因为他的作品从未引进中国,看盗版的人是不可原谅的。而是枝裕和对待这些则十分宽和,就像他的作品一样,他所关心的只是人和情感。
因为将家庭题材作为拍摄对象,是枝裕和一直有“小津安二郎接班人”的名头,然而他自己纠正了这个说法,跟关注中产生活的小津相比,他心目中的电影精神之源是跟他一样永无休止地拍摄日本小人物的成濑巳喜男,以及台湾导演侯孝贤。
《幻之光》 1995
在他1995年的处女作《幻之光》中,他承认自己分镜头的场景模仿了侯孝贤、维克多·艾里斯、安哲罗普洛斯以及雷奥·卡拉克斯。侯孝贤在推荐是枝裕和去报名威尼斯电影节时,忍不住告诉他,你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真的没必要去模仿别人。
《幻之光》一下子就拿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摄影奖,是枝裕和从一名纪录片导演成功转型为电影导演,但是他的纪录片拍摄风格和取材方式在后续电影中得以延续,接下来的《下一站,天国》,主体故事来源就是他的助手西川美和等人在街头寻访了800名老人,问他们相同的问题:“你的人生最想被拍成电影留下来的记忆是什么?”很多采访实录被原封不动地写进电影情节,甚至有一部分当时参与采访录制的老爷爷老奶奶,最后都以真名成为了电影中的角色。
《如父如子》 2013
是枝裕和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样有一种温情脉脉,让人很容易适应和沉浸其中,然而在享受了一段舒适之后,他内核中的敏锐与残酷会自然出现,逼得你去适应、认同,最终实现共存。他的多年朋友、影视评论家樋口尚文曾经提到,早期的他“非常顽固倔强”、“怀着一腔热血关注每一个细节”,但是后来跟是枝合作过的人都说他是个温柔和气、愿意听取多方意见的人。
两种评价并不矛盾,体现了一个追求个人风格的导演如何从初出茅庐进化到成熟深厚。而我喜欢的几位东方导演似乎都有点这个风格,片场如暴君,戏外老好人,比如李安,比如侯孝贤,还有是枝裕和。
在北京逗留期间,是枝裕和也被问到电影的商业和艺术性平衡问题,他巧妙地将答案框在自己的作品范畴之内,他说电影不分商业还是艺术,只看有趣和无趣。
《比海更深》 2016
至于他自己的电影,毫无疑问是商业电影,要回报给投资人,观众也要买票观看。他对自己的电影从来都票房平平这个不争的事实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而他的影迷也心甘情愿接受了这个现状。
去年,东宝怪兽大电影《新哥斯拉》成为年度日本本土票房冠军,另一位文青喜爱的导演新海诚凭借《你的名字》在中国大陆意外取得成功,而作为眼下最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却一边筹拍自己关于“满映”的电影项目,一边在自己的母校早稻田大学教电影直至2019年。
这种自由度和累积空间,既可以说是导演的个人选择,当然也可视作日本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能够给予一个出色导演的最大支持。
文 柏小莲 编辑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