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文 陈夕/文
4月25日,大型明星美食传情感恩真人秀《熟悉的味道》节目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上,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监管处处长马晶及节目制作单位相关负责人就《熟悉的味道》这档综艺展开深度讨论。
易凯就节目内容,展开“去娱乐化”的相关意见,反复强调关注基层、弘扬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重要性。马晶则深入分析了综艺节目如何在同类题材中求新求变,以真人秀节目引入素人、渗透公益内容为例,主张由综艺入手,传达正能量。
针对《熟悉的味道》启用明星制作美食代际情感互动的模式,制片人赵鑫感慨万分,他讲述了嘉宾刘涛在节目组帮助下,再次与参军时期服务社老奶奶相见的故事。赵鑫回忆,节目组为请刘涛,颇下苦功,虽然计划一度搁浅,好在最后找到了她心目中最想感激的老奶奶,也为第二季做了完美收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据此指出,要在市场占有量可观的节目中发挥明星积极的导向作用,“用食物载体做情感节目,用熟悉的味道表现不熟悉的明星。”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淞认为,《熟悉的味道》在突破浙江卫视气质的突围上已成功,但节目中具体话题设计有待加强,节目样式上也应力求多变。面对一些综艺节目多启用话题明星吸引眼球的状况,易凯表示,追逐明星不可取,并强调应适当扩宽“明星”的范围,引入各行各业优质人才,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
加强原创综艺内容延伸 发挥明星示范作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提示大家,市场占有率代表话语权与影响力,卫视在市场占有量可观的基础上,应发挥明星的天然导向作用,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他分析道,“明星天然对社会引导作用要大于普通人,用明星来引导社会道德观,包括学会感恩等正面引导作用,让明星引导更多人向上、向善。”
制片人赵鑫和在场人员分享了《熟悉的味道》第二季收官时刘涛的故事,他回忆道,节目组早在第一季时便邀请刘涛参加录制,由于刘涛主张节目内容的真实性,“她觉得,她要做就要做真正的《熟悉的味道》。”因此计划一直处于搁浅状态。随后刘涛联系节目组,表达了自己邀请参与明星共用晚饭的想法。节目组机缘巧合下还找到了刘涛二十年前参军时部队的老奶奶,共同组成了一顿感人至深的晚餐,“给第二季划上了圆满句号,也给第三季探索了新的方向。”
在中国原创综艺逼仄的大环境下,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提升电视综艺节目的选题立意、艺术呈现等多方面水平,变成考验综艺节目良性运营的重中之重。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宣传统筹部副主任高级编辑陈真用早年最高收视率节目的制作经验为例,指出节目制作“用真实带来真情”的真谛。他表示,《熟悉的味道》应着眼于提取普遍模版的故事化运作,深入挖掘每期嘉宾背后的附加主题,随主题拓展创新性与连续性。
延展明星范畴 提升节目附加价值
如何通过综艺节目加强文化信心,易凯主张向传统文化多取经,“向传统文化要材料,向传统文化要故事。”他提出在嘉宾汤唯那期节目中,节目组未能就“东坡肉”做出完满诠释,这一点在他看来十分可惜,“咱们这种传统文化的东西挖掘得不够。”
在此基础上,冷凇提出用诗意提升现实,增强节目内容的实际可看性,“这个节目做得挺写实,需要一个诗意化的提升,要有触动你的话。”关于这点,刘丽也补充表示,“明星的语言和被感动对象的语言,一定要有闪光点。”
马晶表示,综艺节目未来要走“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主题,呼吁“明星加素人”的模式,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冷淞还补充称,“延展一下明星和名人的范畴,商界、学界都可以来。”
冷淞:呼唤寻常布景 切入点力求深刻
冷淞首先肯定了《熟悉的味道》情感真实的一面,但他同时表达了对节目优化方向的阐述。
首先,他主张避免过度娱乐,面对近年来综艺节目以明星带动节目,把娱乐化与综艺化混淆的做法,冷淞强调,“综艺化是没有问题的,一个节目如果不综艺化怎么能有趣呢?很多人以为综艺化就是娱乐化,这是最大的问题。”在他看来,“喜怒哀乐都是综艺。情感正向疏导和宣泄就是娱乐。”在次基础上,冷淞表示,综艺节目应当摒弃过度浮华,从场景入手先行改变,将明星引入简单的生活场景,“在隐藏场景当中满足正能量的窥思。”
其次,冷淞认为,目前《熟悉的味道》欠缺深挖主题的能力:“希望未来节目当中不是做饭,做完饭以后,我们在饭局当中谈什么也很重要。”这不只是节目得以突破的重点,也是冲出浙江卫视固有节目调性的突破口。他建议节目组,“应该有专职化的一个人员,比如美食策划、惊喜策划。”由此入手,深度挖掘每期节目主题,并且在画面上多下功夫,“求大片、求极致化,还可以再做深度的设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