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横行,“鲜肉”霸屏。
这可能是多数电视电影观众对于近两年来影视剧的最多评价。尤其是八零后和更早的一批人,对于如今的影视作品更是恶评如潮,再一部部新剧的上映中一次次期待,一次次落空,直到最终“死心”放弃。
人家抠像找不到景,《孤芳》抠像找不到人
这不禁引发了很多人对这些烂剧的剧本,导演,演员,以及视频网站乃至电视台的拷问——为什么作品不考虑受众呢?为什么我们越是吐槽,烂片越是横行呢?是观众越来越挑剔了吗?还是我们已经跟不上也无法理解这个时代人的审美和口味了吗?
其实就连演员自己也抱着怀疑态度。
这些问题,如果从我们传统对于影视剧的理解角度来看,的确是很难找到答案。因为更多老观众更愿意相信,影视剧时将一个好看的故事,将一些受人喜爱的明星,将一部具有完整意义的文学作品用他们自己独有的方式和节奏呈现给大家。
看闭抑或引人一笑,抑或发人深省,或者是纪念和歌颂,褒贬扬抑。所以观众越来越不清楚现在的影视剧都取材于哪里,想表现什么,甚至不知道想演给谁看。
就在刚才,看见一条手机来自某酷视频网站的推送消息。不得不说,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条营销广告,因为它太能抓住人们的痛点。
“国产”“老戏骨”“职场生存教科书”,这几个字便高度的概括了整部剧的格调,演员,以及作品的意义。这正是如今观众对于影视作品需求最大的痛点,也就是开头所说的对国产剧的失望,对“鲜肉”霸屏的反感以及对于影视作品不知所云的无奈。
近两年来,更是网络小说题材改编影视作品大行其道。小说迷们本以为能够借着这些作品重温当时品读原著时的感受和情怀。但是继甄嬛传之后,似乎就找不出哪部作品不被吐槽的体无完肤。为什么呢?
圈内人士说“原来拍戏是拍戏,现在拍戏是游戏”
现场演员可以全部都是替身,在拍摄之前就想好了一整套的替身拍法,特效,抠像用在毫无难度的甚至所有效果处理上。
投资人不用看本子,说自己并不是专业人士,看了也没用。他们觉得世界上没有不能改变的东西,至于价值在哪,可能在于豆瓣评分很高。
演员不管演得好不好,只要你有热度,很多人知道你就好。剧本怎么样,主创是谁,对手戏演员是谁,投资多少,周期多长一律无所谓。
所以投资人不用考虑受众群体,网站电视台也不用考虑受众群体,烧钱就好了。反正有一亿多的九零后。现在全国的创作者,都是给这九零后的一亿人创作,九零后要么还不挣钱,要么刚毕业。再烧个五年十年,那时候九零后就真的是消费主力了。
这些假电视剧,我们到底还要看多久?
(如果您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下面直接留言给小编,根据话题热度酌情上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