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辩读

《人民的名义》辩读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在17年初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它的宣传海报,3月份的时候在电视上也看到了预告,但每次我都是一掠而过,因为当下社会标题党式的电影很多,内容了了,总靠一些剑走偏锋的招数吸引你的眼球。

直到大概两周以前,我儿子(11岁)无意间打开了这部电视剧,一看到内容,我便被其吸引了。给我的感觉是没有任何的造作和虚夸,真实且深入的反映了一些不良现象,每个动作、每个情节都充满了故事。好!

随着对这部电视剧的关注,从百度以及其他平台更广泛的了解了这部电视剧。让我吃惊的是,这部投资1.2亿的电视剧,筹资非常艰难,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用人民网的原话说:“尽管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但《人民的名义》的诞生,绝谈不上顺利,甚至一开始就面临无法组局的窘境。身兼导演和制片人于一身的李路,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自己在寻找投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状况,“一些大型文化公司,一听题材来了精神,可是回去之后一‘请示研究’,态度就变成了观望。”在李路看来,大多数公司还是喜欢看风向,在当时的市场里没有这类剧,更谈不上成功的先例,“他们害怕钱打了水漂,更怕敏感题材不好掌控。”

这也反映了当下影视资本市场的原形。过度追逐名利,短视性太强。同时也反映出影视投资圈的复杂,投资者也是良莠不齐。不过,换个角度看,投资肯定有风险,谁也无法担保只要投资就一定有满意的回报,只是《人民的名义》的部分初始投资者把这风险评估的过大了。

用经济角度来看,这次的投资者犯了这样的错误:

如图:

一.投资者过分关注投资收益。当然关注投资收益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关注过度,会导致判断倾向偏斜,引起判断失误。

二.对风险因素评估不合理。就如上面所言,投资是肯定有风险的,但与风险孪生的就是机会和机遇。所以,厉害的投资者能清晰的辨识风险,并从中找到一般投资者望而却步的机会。

但如果辨识不清,就会放大风险的占比。《人民的名义》就是如此,部分撤资者过分的放大了该剧的政治敏感性。

三、对宏观环境的判断错误导致对市场收益的误判。因为觉得可能不过关或者即使过关也不一定能顺利播出,顺利播出也不一定有好的收视率。所以,太多的所谓不确定性,导致本来犹豫观望的态度,最后改为撤退。

但事实证明,这部剧是成功的,至于成功到何种程度,网上有太多报道。我们来看一下数据统计: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部剧已经创下了多个收视纪录,仅仅在短时间内网络播放次数达到42.2亿次就已经相当惊人了!

当然,相对应的收益肯定也是不错的。

那么,从经济角度看,这部剧到底成功在何处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部剧的成功之处。概括的说:

1.题材的稀缺性。这些年我们看够了宫廷剧、看惯了抗日剧、武侠剧,看够了那些靠电脑特技做出来的神乎其神的东西。我们渴望一部电视剧能够还原社会和生活的本质,不要什么明星大腕,只要情节能够真实而生动。物以稀为贵,投资也是如此。

2.作品的精致性。无论从”老戏骨“演员的精彩表演、从剧情的细致设计还是从整部剧的品质定位,在反腐题材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精品。

3.演员。好的题材要有好的人来塑造。这部剧的演员都是精挑细选的,在演技上无可挑剔,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一群为着真是反应这部剧的精神本质而来,甚至不计报酬。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演员怎么能演不出精品呢?

4.符合大环境要求。所谓大环境是近年以来,国家一直大力提倡并且力行实践的反腐行动。有这样一部剧能够把国家深得民心的行动以艺术的题材展现出来,岂不是大快人心吗?

所以这部剧有这样好的回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同事也告诉我们,如果一部剧没有历史和社会的承载,只为博取眼球和所谓的投资利益,是很难取得观众认可的,即使一时得意,那也是昙花一现。因为历史只记住承载它的题材!

《白鹿原》开播仅一天就停播,你们这样做,问过人民了吗?

上一篇

《白鹿原》开播仅一天就停播,你们这样做,问过人民了吗? 《白鹿原》开播仅一天就停播,你们这样做,问过人民了吗?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