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二零七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年一度的SMG制播年会在上海举行。犹记得去年此时,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曾以地理题、音乐题、外语题、生物题、思考题作比,探讨了电视剧行业的未来,今年他延续了这一形式,对IP失灵、数据造假、题材创新、网台联动等重点议题做出了判断,预言2017年电视剧行业七大动向,不容错过。
大剧售价已触到天花板,卖血买剧有望获救
2016年,明星天价片酬引发关注。据统计,2016年,一线和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在一些更倚重流量偶像的IP剧中,演员投入占据了整个制作成本的75%。
片酬飞涨导致国剧制作成本大幅度攀升,售价的天花板也在不断被刷新,电视的最高价格已经超出了每集600万,网络售价已经超过每集1000万、甚至达到1200万一集。整个销售价格节节升高的背后,其实是平台的广告收入和采购价格的严重倒挂。
“在去年的年会上,我们曾经说过‘卖肾来买剧’,今年已经到失血、卖血来买剧的情况,很难想象到明年还能卖什么。”王磊卿感叹道。
不过同时,他也大胆做出预言: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网络平台,目前能够承受的所有采购价格的底线,现在已经到了平台期。由于未来一两年整个持续的广告效应,包括互联网制播分成模式的改变,相信未来一两年,互联网和电视台的采购价格不太可能再有大幅度的增长。
IP改编剧已进入半衰期,更多泡沫将被市场挤破
从去年暑假到现在,一些S级的IP大项目收视、口碑甚至网播量都不尽如人意,IP“灵丹妙药”的光环褪去,在王磊卿看来,主要原因有三点:高度雷同、低转化率和创新度的流失。
首先,大IP主要来源于网络小说,而网络小说的写作高度商业化,从而导致了类型化、模式化等先天不足,加上写作软件的反向助力,引发了各种撞梗、融梗的后天缺陷,雷同、抄袭现象屡禁不绝。
其次,制作方在选择IP时,类型高度集中在仙侠玄幻、女强和宫斗这三大门类当中,尽管这三大门类都有不错的收视率,但如果所有人都往里边挤,那难免会“交通堵塞”、“频频撞车”。
最关键的,大IP真正的视觉转化率太低,往往PPT做得做得天花乱坠,说我们有多大的创新,但最后落实成影视剧时候,真正的创新度才不到10%。
王磊卿认为,随着IP的过度开发,改编剧带来的新鲜度已经处于半衰期,更多IP泡沫在后面两年中会逐渐被市场挤破。只有当创作者眼界更宽、眼光更毒、心态更稳,可以把IP转化做得更加专业的时候,IP改编剧才有可能真正迈入精品井喷的春天。
头部内容回归理性,有效的资源配置是关键
互联网思维影响影视圈以后,“头部内容”、“头部资源”、“头部剧”开始成为热词。而在报告中,王磊卿郑重呼吁制作公司要回归理性,在追求头部资源的同时,避免自身遭“反噬”。
在王磊卿看来,头部资源是一个圈,把中国最顶尖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从剧本、演员、导演,到宣传团队、剪辑、服装、音乐都是最好的。但并不是把所有的顶级配置整在一起,就能打响头部资源,原因有二。
第一,全国范围内,目前有能力购买头部资源的播出平台是有限的,只有四五家卫视平台和三四家视频网站可以,而它们能承受的头部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头部资源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第二,在头部资源集聚的过程中也有一种不良倾向,市场上很多投资三亿以上的项目,为追求头部资源而盲目码大咖,将创作理念、项目诉求都完全不同的人一锅粥地拢在一起,既缺少领军人物,也确定不了创作方向。这样看似豪华的草台班子最终可能导致大剧的烂尾。换句话说,一手的王炸,如果不能有效把资源配置好,最后也许被炸到的是自己。
由此,关于头部资源,王磊卿总结了三条准则:
第一,头部资源不是靠钱砸出来的,它是领军人物带出来的一支有融合力和协调性的王者之师,一定要通过领军人物,而且一定是有效的资源整合;
第二,它绝不是闭着眼睛往热点里钻,而一定是独具慧眼,与创作团队本身的气质和优势匹配度最高的朝阳项目;
第三,它绝对不是吃老本、一味求稳,而是要不断吸取新的力量,不断寻求新颖的题材。也许顶级制作公司已经掌握了很多优秀资源,但我还要为你们提个醒,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去创新。
观众审美倒逼内容制作,古装剧引领一道“清流”
王磊卿认为,目前行业面临的一大困境在于,快餐化的制作在不断透支国剧的信用:很多的剧组,拿着八集剧本就开拍;一个大导演挂名、找他的十八代子子孙孙执导,或者一个大牌演员同时拍三部大戏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与此同时,观众审美又在不断提高,劣迹IP、倒模、抠像等争议点都会迅速在网上发酵,几乎无法弥补。
在这种情况下,精品化是唯一出路。“我相信,中国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必将倒逼我们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王磊卿预言。
古装剧或许最能体现这一趋势,曾几何时,天雷滚滚的剧本、中西不分的造型、艳俗的调色和五毛特效占据小荧幕,而当观众审美提高,优胜劣汰是自然而然的。《甄嬛传》、《琅琊榜》等,开始把古装拉回到传统而清流的审美。
未来市场需要的古装精品剧至少要具备三点:精准的历史氛围、精细的文化细节和精致的诗情画意。而对于仙侠玄幻等品类,它的剧情不能是外国神仙的克隆移植,视觉上也不要群魔乱象,而是要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审美。仙侠剧到底仙在哪里?就仙在中国古典意境、诗情画意的视觉传达。另外,并不是一部仙侠剧的特效够好,就会是收视亮点,情感和故事永远是真正的核心。
另外,王磊卿也呼吁广大制作公司,在学习海外剧的选材、模式的同时,也要放眼海外优秀制作公司的流程与模式,从而建立起符合本土的制作全流程。在追求品质制胜的同时,一定要把专业知识、工匠精神放在首位。
“温暖的现实题材”成新贵,往前一步是国际视野剧
王磊卿称《欢乐颂》为“暖心主食”,它直面了大都市新移民在职场和婚恋夹缝中的困境,采用了群戏的叙述方式,实现了多线结构和情节浓度的新突破,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经验,未来需要更多这样的温暖的现实题材剧。
现实主义题材,不等同于关起家门爱得死去活来的都市情感剧。它是走出去、扎下去,是反应空前活跃的经济活动、空前频繁的文化嬗变。现实主义的正能量不是回避矛盾、粉饰现实的所谓“幸福”,而是克服了“负能量”的正能量,重在挖掘当下的昂扬和艰辛。只有五味杂陈、融于一体,这道菜才会有滋有味。
而2017年有望崛起的电视剧“新物种”之一,国际视野剧,实际上可视为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的新延伸。王磊卿提到,《北京人在纽约》和《上海人在东京》曾是八九十年代热播的海外生活剧,而接下来这几年,国际视野剧有望卷土重来,但表现主题大不相同,从以前的中国人在海外的奋斗苦难史,转为新一代青年在海外的青春融入史。
新时代的国际视野剧可能包括三大类:讲述年轻人留学的生活剧,涉外职场剧,以及海外反恐、反腐等特殊题材剧。“做海外视野剧,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扬长避短,扬时尚场景之长,扬全球生活化之长,补什么之短,补国内观众情感共鸣不足之短,补我们的创作缺乏海外真实生存经验,闭门造车之短。”王磊卿指出。
传统文学改编剧、英雄主旋律题材将回归
在IP热潮衰减的同时,传统文学、经典名著开始重新发光。尤其是传统文学,其故事质感和人性深度,使它和所谓的IP之间产生了非常大的区别。王磊卿认为,目前,反映社会变革、凸显城市变迁的传统文学新作可能会受到更多市场的关注。
同时,名著和经典翻拍热迈入新起点。但经典名著改编的最大问题在于故事太过深入人心,悬念不够。因此,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如何推陈出新,成为关键。王磊卿指出,在此过程中,要谨防为了拖时长而剧情注水,谨防选角出现“东施效颦”,以及刻意恶搞颠覆、致使口碑尽毁。
另一有望回归的,是主旋律的当代英雄剧。王磊卿提到,作为一个公安刑侦题材,《谜砂》在去年暑期档的偶像剧中成为一匹黑马,有理由相信,重塑阳刚的当代英雄可能正逢其时。
但当下所需要的英雄剧,绝不是英美警匪剧桥段的生搬硬套;绝不是落后群众扛大旗、反面人物竞风流的新雷剧;也不是图解英雄的活报剧、行业剧;更不要制作十年如一日地因陋就简,放低制作标准。
而除了传统写实向的英雄剧,也可考虑做些创新,比如弘扬军威、国威的硬派动作英雄剧,从女性情感、女性成长入手的“铿锵玫瑰类”英雄剧,以及富有唯美偶像气质、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正能量英雄剧,强调偶像加正能量。
网台联动是大势所趋,电视台要做全面利益分享者
王磊卿在报告中指出,2016年,网络剧大丰收,但每一个电视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卫视会不会沦为视频网站的二轮播出平台?电视台又该如何在十面埋伏之中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第一,电视人没有必要妄自菲薄。电视台有覆盖12.6亿人群的基层力量,有同步到达不同人群的规模优势,也有宣传渠道上的优势。东方卫视去年三部周播剧,《老九门》是年度周播剧冠军,同时也是爱奇艺年度点击量冠军;《如果蜗牛有爱情》与《射雕英雄传》的互联网的收费情况也领先。
真正优秀的台网联动剧,既能在网络上播好,又可以在电视台播好,一定是精品驱使,而且一定是周播。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叠加的播出效果,才能催生出真正得到全民认可的“爆款剧”。
第二,未来东方卫视会试图建立台网并行合作的新模式。电视台不再是单向的传输,不再是利益的枢纽,更多的是主动建立立体化的融合模式,成为全面利益分享者,与网络平台共同研发项目、共同投资,共同来分享版权,共同分享点击量以及收视率,所有的盘子都加在一起,大家一起来共享。
第三,电视台自主打造精品剧。王磊卿表示,网络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投资、制作、播出和衍生开发的全线整合,面对视频网站的步步紧逼,电视台不能小修小补,被动挨打。出路只能说以“我”为主,自我挖掘,加强专项,打造以电视台为主导的精品剧,以台网联动的方式,由电视台向视频网站持续、正向地展开更多合作。
参考资料:
鹰雄会-【鹰雄录•制播年会】王磊卿:2017,请回答!(1万字最全实录)
影艺独舌-地理题、例证题、生物题…王磊卿回答2017电视剧热门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