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童
我国首部神话电视连续剧86版《西游记》总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于4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88岁。
“86版《西游记》之后再无《西游记》,六小龄童之后再无孙悟空!”——在回忆杨洁的大量网文、跟帖中,这样一句话特别打眼。杨洁执导的这部“经典中的经典”,无疑影响了几代电视观众,但在今天,我们似乎更应好好提炼、学取深蕴其中的那股子不畏艰辛、献身艺术的精气神。
拍摄86版《西游记》有多难?那时,西方和日本电视台都实现了多机拍摄,中央电视台给《西游记》配备的只有一台老式的300P摄像机。整个电视台只有一只长焦距镜头,各剧组要打报告排队等着用,“火焰山”那集才好不容易用上一次。所以,当日本同行问“《西游记》机位角度很多变,你用了几台机器”,杨洁答复“一台”时,对方几乎无法相信。
如此简陋的设备,居然拍出了在30多年后的今天也属上乘的特效! 86版《西游记》是如何做到的?靠的是吃苦和耐劳。没有升降机、移动轨,拍摄大仙升天镜头时,就把摄像师放到椅子上,吊到二楼,再滑下来拍,拍了很久才拍成;没有航拍设备,就让摄像师到飞机驾驶舱里“借座”拍摄;平时乘坐汽车、火车时,也注意顺带拍摄背景画面……诚如杨洁导演曾经感叹的:这是拍剧,也是“取经”。
该剧投拍时,一开始都属义务劳动,后来稍微有了点报酬,杨导一集是90元,“猴子”“八戒”是80元,“沙僧”是60元。反观今天,有的“名导”手中拿着几千万、上亿元投资,拍出的作品却不温不火、不伦不类。更有甚者,拿胡编当有趣、用恶搞博眼球,好好的名著被毁得千疮百孔。面对《西游记》这部6年乃成的经典,一些大牌导演、大腕明星会不会感到汗颜。
带着对杨洁的深深怀念,我们期待更多饱含“取经”精神的经典之作。(司马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