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电视剧都以为御医就是太医,都是为皇帝看病,只是叫法不同罢了。其实我们都错了,御医和太医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什么是御医呢? 据清代官方典籍记载,御医是太医院中的固定官职,人数约在十人左右。御医的官秩起先为正八品,但准许用六品冠带,后提为正七品,仍准用六品冠带,并可用貂皮、挂数珠。清代太医院的职责主要是随侍,并协治疫病、恩施医药;此外,还会为蒙古贵族以及大臣看病,在军队需要时前往,以及在文武会试时入场供事,也有给狱中犯人看病的职责。话虽如此,但在清代,要得到御医的诊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只要是御医出诊,向来必得经皇帝下旨准许,才可奉旨遵行。对于清代官员来说,能够请得御医诊视并不容易。对个人而言,能够得到御医诊视,是极大的殊荣,是值得写进传记、年谱当中的大事。
什么是“太医”? 据大明会典》记载,太医院为正五品衙门,设院使、院判、御医、吏目等官职,吏目以下还有冠带医士、医士、医生等不同职位。 而且,太医院的医士必须服务满一年后才可能以其表现正式授官。可见,“太医”在明代是对太医院中各级医官的泛称,与作为具体官职的“御医”并不相同,因此太医不一定是指御医,这一习惯用法,到了清代,依然沿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进入太医院但尚未授官的医士,虽然大多未能有资格在宫中诊病、开药,但在宫外却往往十分抢手。另外,“太医”这个称谓后来也被用于称呼民间的名医,取“太者,大也”之意,这在许多明清小说中都有体现,例如我们熟悉的《水浒传》、《红楼梦》、等。
总的说来,御医,负责皇室的健康,为高阶医官的专有名词;但少数未曾授职的大夫,因曾替皇帝诊病开药,也可被尊称为“御医”;太医,除了是对太医院官生的通称外,也可用以尊称民间医术高超的大夫。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看历史剧的时候可别被忽悠了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