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视剧圈内又搞了个大新闻。无非是现在电视剧很贵啊买不起啊,然后现在的明星片酬很贵啊都赶超房价了啊。更搞笑的是,把皮球踢给了综艺圈,觉得高片酬是综艺节目赚快钱把这帮明星给惯的……呵呵。
同是天涯苦命人,别这么急着撕。实话告知各位,其实综艺节目也在涨价。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一位视频网站大佬明确表示:头部内容的版权价格是200%甚至更高的增长率。
请注意,这里面说的是“头部内容”(爆款优质内容)。综艺圈经过这些年的大浪淘沙,也只有一些头部内容能卖上价了。中尾部内容不仅没有涨价的空间,甚至连生存都困难。放眼望去,三四线卫视还有几个节目在播?视频网站还能找到几个中不溜秋的节目?就算有,根本不赚啥钱,权当练团队给老板完成KPI了。
背景说完,那就来详细分析吧——为什么头部综艺节目会涨价。
电视台节目的供需关系链
当前一线卫视给综艺的排播,基本套路是:周中间歇性的排几个节目,周五周六周日才是重点阵地。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话,一年前很多卫视都把周中档排满了,要知道那可是电视剧的地盘啊。反观现在的景象,只能说是综艺市场在紧缩。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电视剧市场大好,或说优质屏幕资源更紧缺。
卫视综艺节目为什么涨价?分开两块说吧!买货的与卖货的。
买货的有哪些?
电视台,肯定是最需要货的。档期摆在那,一年四季得保证有东西看吧!现在卫视竞争那么激烈,每一步都是险招,市场份额不能跌。创收压力那么大,综艺节目来钱快已经世人皆知。
《天天向上》
好了,先有了量,再谈质的事。品牌的延续、为主旋律讲故事等,是必须要做的。至于组合拳这块,湖南卫视依靠《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两个老大哥带火了无数节目。浙江卫视经过各种尝试之后,选择了电视剧 综艺的方式,以作品、人物、题材等维度延续观众喜爱度,打通内循环,效果喜人。
出品公司,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卖货的,而我却把它归到买货的一方。在当下之大环境里,只有极少数制作公司在供需关系链里有强大话语权。掐指头一算,真没几个。
拍节目,要明星吧?好了!光这一项,就把出品公司弄个底儿掉。曾有个离职的制作人在网络上发了点牢骚:一线卫视一档真人秀节目可能需要2个亿,拍摄成本是3000万,后期制作是2000万,请大明星却要花费1.5个亿。码齐了明星,再看播出平台。虽说禁止收视率对赌,但事实上还是存在的。收视率的高低,是衡量一切的指标。高了另说,低了就赔钱给电视台。实在不行,那就花钱买播出时段吧,收视率好坏不追究。不过,能拿出来卖的时段,一般不咋地。在这个背景下环视我们的现状:收视率高的,并不一定代表节目好。
还有一个买货的,就是视频网站了。各种公开的市场调研显示,当下的视频网站之争,只剩下BAT了。之前很嚣张的乐视,仅看黄健翔曝光工资被拖欠一事,就能管中窥豹吧。搜狐,去年砸了几档版权节目后,连个水花都没看到。最后查尔斯老师“痛定思痛”,喊出“2019年扭亏为盈”的口号,把宝压在了自制上。
黄健翔曝光乐视拖欠工资。
利用BAT之间的竞争,综艺节目价码水涨船高,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当一个价码高到BAT需要亏本去买时,那么有价无市的情况就会出现。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当然,视频行业还有一些冤大头冒出来,想冲破“铁三角”阵距,已经很难了。
最后的买货者,那就是客户。时段!黄金时段!明星!大明星!一线明星!有消费号召力的明星!没这些,别的都是扯淡。听到一个段子:某制作团队准备了几十页PPT,在台上讲了一上午,口干舌燥。台下的客户半眯着眼就高喊了两句:“你这个节目跟哪个节目很像?”(“跟《我是歌手》差不多。”)“有汪涵吗?有汪涵我就投!”——为什么现在的客户这样了?被教训怕了。客户导向,就是行业导向呵。
说完买货的,轮到卖货的了。
就我来看,综艺圈最大的卖货者就是明星。
1、僧多肉少。有收视率号召力点击量号召力消费号召力的明星,就那几个,你们排队来抢吧。
2、相信各位见过一篇名为《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实录: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的文章吧!不管怎样,真人秀没用替身,全是真人,很够意思了吧。同样的档期,用在两个不同作品里,其投资回报比是不一样的。所以,综艺圈,你应该感到庆幸。
3、拍完真人秀,再拍电视剧电影,多栖发展。还记得之前满屏的柳岩,现在满屏的刘维、岳云鹏,差不多就是这样的路子。
4、明星知道综艺赚钱快,做一次性买卖还名正言顺。谈价格时说这些,你不能不理解,也不得不了解。
明星忙啊!忙着赚钱,连恋爱都不得不拖延,甚至连离婚了都不敢公布。明星忙啊!忙到根本没法好好配合宣传作品。反正我的作品不停,你们买货的会自动帮我宣传。再说,就算这个不宣传,另外一档节目无缝对接上,话题热度依旧有。
怎么解决明星贵的问题?只能用大明星搭小明星,肉搭骨头,省着点用。或者做素人节目,基本等于扑街。
卖货的,还有综艺制作流水线里的那些工人们,也就是制作团队。他们拿的可是辛苦钱。这行业发展到现在,大节目都是拼团队,很少有成建制的,如果没有节目养着,人力成本可是很高的。拍摄、后期等,有代表作的都有价码,没代表作的要么死要么改行。以往没活时还能拍拍MV养家糊口,现在连MV这个物种都消失了。话又说回来,一分钱一分货——到现在为止,有拍摄团队连真人秀是什么都不知道。
网络节目的逆袭之路
视频网站的节目排播,其实跟卫视差不多。大体上看,主要是补卫视节目的空:节目大多排布在周中,周末零星放一点,还是要给卫视节目让位。当然也有特例,《奇葩说》系列直接跟央视春晚撞档,也只有马东能干出那事。不过以后这样的现象会普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为什么说网络节目是“逆袭”?因为之前是吊丝嘛!为什么现在高大上了?因为想通了嘛。但是为什么网络头部节目也价格高呢?
《奇葩大会》
继续分两块走,看看买货方与卖货方。
网络节目方面,买货的大头还是视频网站。可以这样说,网络节目其专属定制性,注定了它的内容特殊性。至于反向输出给电视台等,成功案例不多。如果说要跨平台输出,在面子面前,案例几乎没有。
买货者,视频网站。为什么要买?理由无非是这几个。
1、电视台节目版权费太贵了,买不起了。买了就是亏,还不如自己做。
2、经过几年积累,这行业的底已经摸得差不多了,也有经验单干了。否则养那么多工作室干什么?
3、广告主喜欢更专属更灵活的植入,买来的成品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只有自己做的东西才能无死角满足客户。
4、电视台节目的诞生,是为了电视台服务的。视频网站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卡位打怪,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自制网络节目十分有必要。
5、现在各视频网站都在发展会员,这是新任务,所以要求的自制节目类型会更五花八门。免费看与收费看,能一样吗?毕竟,要对得起用户那点会员费。
有人说,网络节目一般不都是视频网站自己做吗?跟价格有什么关系。不好意思,我说的“视频网站”是指播出平台。自己做的部分,属于出品制作范畴了,收支任何时候都会分清楚。播出平台为什么值钱?人力成本带宽成本管理成本教育成本口碑成本这些年打江山的成本……不是钱吗?
卖货者,还是那些老面孔。但是有些许不同。
明星,依旧是大头。以往还能见到一些通告类的视频节目,比如《屌丝男士》,把明星的宣传时间凑一凑弄个品牌节目。现在,这类型节目已经绝迹了。
一、明星不咋宣传了。随着新闻门户的机器化之后,一些本身拥有的优势已经不被看重。也就是说,明星们认为,只要在微博上原创一句,就会被看成宣传的全部。什么专访独家,还不如一篇马屁文来得效果大。
二、同样的时间,人家能赚大钱,谁有空跟你这瞎折腾。
三、小明星有时间,但是你又看不上,没点击量啊。
于是,现在的视频节目都往大明星奔了。能用钱解决的,尽量用钱解决。如果钱解决不了的,就给多种售卖方式打动。什么IP共享啊什么工作室分股份啊等。明星不傻,总能开出满意的条件,然后答应。现在又流行以老带新,当然优惠条件更多,也是一条路。说一千道一万,现在网络综艺节目的明星成本已经在对标卫视节目。对于明星来说,你都是赚钱,谁管在哪播。
出品公司成为卖货方,在网络上的主动权还是有的。像马东这样的,干火了就单飞了,然后满天下播种。手里没几把刷子,成不了甲方。要么是有明星资源,要么就是有广告主资源。什么?你只有制作能力,不好意思!请给视频网站当苦力吧。至于更小的出品公司,合作方式多种。除非内容特别黄金,才可以走分成方式。而大多数是把内容给平台免费播,赚个曝光量。
这样的制作公司傻吗?不傻。各有算盘。要么先打品牌,亏那么一点后面赚大的。要么就是养团队,离职一时爽,出来混才知道平台的稀缺性。要么就是为资本市场而画饼。只是,像《暴走大事件》这样的草根IP,越来越难冒头了。
《暴走大事件》
最后的卖货者是客户。以往都是在卫视节目里买贴片,赚个曝光量。可随着自制网络节目的兴起,与品牌捆绑更紧的甜头,让买贴片的资金有了新流向。现在的客户买网络综艺节目,大多是投大资源推明星多S 级的,不过一些垂直定制的中尾部节目会把单一客户服务得很到位,算是好现象。凭实力稳客户,总比等死强。
所以,综合来说是这样的:综艺节目的价码平均是涨的,集中在头部内容上。除了一线明星资源外,越来越紧俏的播出平台资源也是涨价的原因。精明的客户预算是这个行业的唯一驱动力。
这一行,高投入高风险。清流节目可以做,但肚子里苦楚与何人说呵。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