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边书,当时先看电视再看书的。现在想来当时也是有点内心的震动吧:对于文化属性这个词的说法也觉得比较有趣和赞同,还有电视剧开始就一股浓浓的悲调,还灵魂什么的,差点以后看的是修真神剧,开始是以为是穿越古代背景的仙侠类的,一看没想到是现代剧,好在没令人失望,而且里面的讨论有很多能让人引人思考的东西。
一开始看的是电视剧,意识体会不到本剧的深度,很多内容随着电视剧一带而过了,不记得有没有快进了,主要的剧情还是跟着看了下来的。那时后也没有具体的回味分析,只是觉得这么一个主题就用“天道”这个词太不协调了。天道万象无所不包,又无所规律可循,怎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属性之类的词的论调可以说得清的呢,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的圣人名仕还道不清说不明的“道“,难道就让豆豆说出来了。当然现在的小说娱乐之类都喜欢用夸张的标题,这样倒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天道》中,当然比较震撼的还有丁元英的那套音响,有这么一套百多万音响和那么多的绝版CD,而丁元英居然也可以活得那么简单,那么贫困又那么潇洒:不去工作,又穷得用cd换钱,天天能窝在一个房间里听歌。简直是一个超级宅男,神人。还有比较明显就是有点印象的就是,丁元英先知般的预感:小人物的文化属性决定了自己的地位,即使是爬出来早井口看了看,迟早还是会掉下去的。而劫富济贫实际上走的也是村民们自我救赎的道路,而丁元英的作用实际就是指明了一个方向。或许自强,自我救赎才是本书的主旨。
而本剧书本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就不一样了,看得就比较有感觉。看了原著才知道自己漏掉了不少东西,以致于实在是看低点这本书。本书不是值得去看去思考,而是非诚值得的。这也是大多数爱好阅读的人都会觉得书本永远比电视精彩的原因吧,毕竟根据书中的内容自己畅想融合的部分,远不能是电视剧中可以描述得清楚的。书中的内容明显比电视剧中容易懂多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之前看了电视剧的缘故。比如电视中同样很难意识感受到角色心情感情的变化,芮警官怎么就那么突然就喜欢上了丁元英,在电视剧中感觉到非常的突然和过分的主动,而在原著中看文字的时候,倒好像没觉得那么突然了,只是觉得这个女子个性突出,敢爱敢恨,遇上了自己的爱情,就不想错过。全书也都是得因这个不经意就产生的火花,引出灌输了后面的章节,只为丁元英去满足这么活得这么纯净的女子的一个愿望,哪怕他早就预见到结果改变不了什么,甚至是一个悲剧。他还是为她做出了这么一个“扶贫计划”的实验,虽然改变不了什么,但那已经不是他的主要目的,引发出继续他们关于天道“文化属性”话题,让世人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才是他的根本目的,无论这场洗礼中的各色人们得到的是什么。只是这么份盛大的礼物芮警官看不到落幕。
扶贫计划在丁元英看来只不过是将贫困村从一个“围城”赶走到了另一个“围城”。或许正是因为知道结局命运会引爆社会的批判反思及预见的悲剧。而芮小丹是扶贫计划的“始作俑者”的旁观者,为了芮小丹变的更完美,让不让这么一个纯净的女子去承受波及漩涡,作者才提前让她在“完美”中死去。
书中其实述说了很多的道理,本人不才,参悟不透什么“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来”等,只是在看书的时候似懂未懂,意犹未尽,有所得又好像也只是来了一场洗礼,写不出什么精彩点评,仅做记录和推荐用。
<>以下是部分摘录:
1
肖亚文说:“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2
丁元英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丁元英醉醺醺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韩楚风没有回答,脑海里却想着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3
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4
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芮小丹问:“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5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6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底线,是解决最基本、最表面的问题,不解决文化的根本问题,文化的问题只能由文化的觉悟解决。一个民族的文化属性就是这个民族的主,主宰着这个民族的文明、荣辱、兴衰。一个民族最强调道德的时候,正是这个民族道德最沦丧的时候。
7 神既道,道法自然,如来
……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