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格子,主要研究方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当我正满世界搜罗育儿资讯时,一不小心就被一档综艺《放开我北鼻》吸引了注意。“萌娃和小鲜肉”这两种元素碰撞出的火花,瞬间点亮了我的心心眼:一个个萌到人哭泣的高颜值baby,帅到屏炸裂的明星实习爸爸,每一帧都精美到让人想截屏。
尽管“小鲜肉”的艺术造诣、文化危机和真人秀的商业价值等话题近来引起了不少争议。
但……Who cares?对于所有电视机前的美女妈妈们,我们只关心“大帅哥们”是如何带这群“小萌娃”的!单论育儿,这节目倒的确有些地方值得宝妈们搬个小板凳,认真做个笔记。
宝宝的花式哭闹
银屏上眼泪最多的,除了琼瑶阿姨的剧之外,大约也只剩下亲子类综艺了。
看着自己雪团一般的宝贝因一点点小事儿,就“梨花带雨地抽泣”、“狂风暴雨地嘶喊”,爸爸妈妈总是无法压抑自己“满心的怜爱”或“满腔的愤怒”:立即冲到身边抱着哄;或者立马皱眉、呵道:“不准哭”(对,我就是这么暴脾气)!
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渐渐发现:
▼
我的宝宝怎么总莫名哭泣?
我的宝宝怎么总发脾气?
我的宝宝怎么总喜欢一个人玩?
……
事实上,很多后续的育儿忧虑,都只是因为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的哭闹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爸爸妈妈每一次的失控,孩子们可能都在心里无奈摊手:你们再这样,会失去本宝宝的。
哄不得的哭
节目中,出现了这样一幕:5岁的小姐姐雪儿和3岁的小妹妹哈琳一起哭着喊着“要回家,想妈妈……”如果简单地把他们都归为亲子依恋的话,就“so young,so naive”了。
事实上,5岁宝宝的情绪表达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性——他们的哭和笑很可能是为了达到社会性目的,例如,想要糖果所以卖萌、不想吃菜所以哭泣。
OK!我们回放一下:是谁惹哭了五岁小雪儿?
5岁的雪儿在跟妹妹一起画画的时候突然“兴致高涨、无心睡眠”。为了孩子的健康作息,不解风情的林更新哥哥生硬地严令:“不许!”。
在短暂地撅嘴、生气、示威后,雪儿就开始漫长的哭泣——梨花带雨、抽噎不止,嘴里喃喃地说着“我要找妈妈”。让大男孩林更新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内心OS:OMG!女人为什么这么难懂?(偶像剧既视感)。
其实,从3、4岁开始,宝宝就已经开始能够想象“他人眼里的自己”了(镜像自我),自此开始对评价变得尤为“玻璃心”。再加上社会性需求,这时如果我们在比她小的小朋友面前批评她,会让孩子“很没面子”,她的哭泣其实是一种自尊保护。这种哭,越哄越满足了她“自尊重建”的需求——通过哭可以让父母臣服、服从,所以越哄越停不了。
如果宝宝4、5岁,总莫名哭泣不止,我们就要考量这眼泪背后的意义。请耐住性子“想想缘由”,我们草率的苛责和抱怨可能让他们很委屈;请压抑自己的心疼,给孩子时间发泄和冷静。孩子被理解,能够反省和处理自己的问题,长大后他们就会更自信、拥有正面客观的自我价值,也更加懂得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那么,哪种哭是可以哄的呢?
5岁的雪儿姐姐一哭,很快引起了另一个萌妹子的哭闹——3岁的小哈琳。她跟着雪儿喃喃“想妈妈、想回家”。
因为3岁的宝宝还留有一些婴儿的特点——跟着其他人“起哄式哭”。关于这种“悲情合唱”,心理学上有很多不同解释:一种说法来自“进化心理学”,认为哭是人类遇到威胁的信号,因此孩子本能会回应他人的哭;另一种说法,认为哭是婴儿的社会性需要,宝宝的一起笑和一起哭都是他们在语言不发达的时候,通过情绪来达到交流的目的。总之,3岁的哈琳宝宝最初的哭是“跟风”、“社交回应”,哭着哭着就渐渐产生了“母子依恋”——这其实是先“情绪表达”后“产生情感”的过程,正验证了一个心理学里的“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我们在宝宝最开始跟风的时候,就应该立即转移他的注意力,止住哭泣。而宝宝一旦哭得久了,已经引起了“依恋情感”,就应该立即安慰她,建立安全感,防止她进一步分离焦虑——节目中的3岁小哈琳就是这种情形。
而有“带娃(弟弟)经验”的嘉宾易烊千玺小哥哥,在应对哭闹的做法就比较合适。他在第一时间抱起3岁的小哈琳,给她情感安慰,陪她玩儿、到处逛(这吸粉无数的片段,我一不小心就看了20遍)。之后,他又回到房间简短地、以“温和而坚定”的言语肯定了雪儿,满足了5岁宝宝的自尊需要——“雪儿现在都不哭了,特别棒”。
然而……屏幕前的我快被暖哭了~
二胎“争宠”的哭闹
最动人的哭泣来自拥有萝莉般美貌的3岁男宝宝Jackson,节目中他的哭泣颇有些“失恋”的浪漫意味。因为在节目的第一季,Jackson与温柔哥哥马天宇建立了特殊的亲密联结,而在第二季,马天宇哥哥“移情别恋”,开始对另一个宝宝悉心照料。“此情此景甚是熟悉而苦涩”,小Jackson尤为失落,先是独自走开、沉闷了很久、继而默默哭泣、最后放声大哭。
这种哭泣在二胎家庭中并不少见,但是爸爸妈妈们经常忽略“长子”情绪发展的过程,最终只看到了孩子反常地捣蛋、莫名地大哭。“这……太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因此,我们对这淘气大为光火,认为孩子不懂事、莫名其妙。最重要的是,他还敢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对待类似Jackson的这种依恋嫉妒,节目中暖男马天宇的处理非常合适。他敏感地察觉到了孩子的伤心,及时给予安慰,并没有多做解释,把孩子抱到一边——让“失恋”的宝宝感受到爱就可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现实的二胎生活中,爸爸妈妈们才不会24小时保持这“该死的温柔”(这才是亲妈风范!)。因此,我们要更加敏感地从各种细节里看宝宝的情绪。建议爸爸妈妈们让长子参与照顾幼小的弟弟妹妹,尽管大宝宝的动作还不够灵巧,偶尔会跟小宝宝闹脾气、不耐烦,但是,照顾弟弟妹妹本身就能够培养长子的责任心,建构良好家庭生态环境。
闯祸中的育儿契机
没有一个宝宝是不惹祸的,育儿咨询师们其实会把宝宝的每一次“闯祸”当作一个了解他的机会——透过闯祸,我们可以看到宝宝的情绪、行为习惯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差等潜在问题。就算宝宝拿着宝妈的口红创作了一副“壁画”,你们也得稳住自己那颗碎裂的心,嘴上默念一万遍:“这是创造力,这是创造力……”
“诬陷他人”式闯祸
节目中有个很有趣的片段:大哥哥们带宝宝一起把鱼放进泳池,3岁宝宝Jackson一时兴起,把一包纸巾抛进泳池里。接下来就引起了大男孩林更新哥哥的一场“罪案侦查”,面对哥哥的质问,Jackson开始“一本正经地诬陷他人”。为此,林更新哥哥之后还带着所有人开了场家庭会议,来教育Jackson——这声势让屏幕前的我,都瞬间严肃了!
大男孩林更新就像很多粗线条的爸爸,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认真、理性地究其所以然,并没有考虑到宝宝的情绪。
最终,从不大声说话的Jackson大喊:“好了!别再说了!”然后一个人奶声奶气地转移话题。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出现很多我们的道德观念上认为“一定要严肃处理”的行为习惯,比如,说谎、耍赖、小器和节目中的“诬赖他人”……但,这些行为其实与我们成人理解的道德无关。宝宝的“诬赖”不意味着自私、逃避责任,很可能只是还小、恐惧责罚和评价(嘉宾林更新也提过这个想法);宝宝的“说谎”不一定是欺骗,可能是他们还没有分清楚想象和现实的边界。
对待闯祸中害怕责罚的宝宝,我们决不赞同当众质问。如果,已经发展到当众诘难,最好如节目中易烊千玺小天使所说的:“看到Jackson眼神闪烁、他已经在自责,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是不对的了。这就可以了”。
有时,作为爸妈的我们也会跟孩子较真,总要让他说出那句“对不起”才完。其实,他知错就好,我们少些压力,他们就会多些空间去反省。
宝宝的无心之失
同样是闯祸,另一个闯祸的事件就显得顺利得多。4岁小帅哥Apple无意间踢翻了牛奶,撒了一沙发。身边的小姑娘立刻告诉了一旁“北京瘫”的易烊千玺。正如扔纸巾的Jackson一样,Apple也害怕得不敢言语。
这种“害怕”倒并不完全是坏事,有所恐惧才会有所约束,这正是行为规范的标志。然而,“害怕”之后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怎么“给孩子心理安全,教他们勇敢承担”。
爸爸妈妈们儿时一定没少听这句话:“你不弄干净妈妈就生气了、不喜欢你了。哼!”这种“以爱要挟”的方式绝不是我们推荐的。
在Apple撒牛奶的事件上,易烊千玺小天使处理得可圈可点。他先问:“Apple,你为什么要踢它呀?”看到小少年一脸懵B、大气不敢出,很明显并非故意捣蛋的。之后,他温柔地给了孩子安全感:“没事,哥哥不说你。”最后要求孩子跟他一起把牛奶擦干净。(易烊千玺小天使那句温柔的“得嘞!”真是苏到让人化掉。)
关于3-6岁的宝宝闯祸,我们建议试试以下的处理方式:
❶ 判断宝宝闯祸的真实用意。其实,很少有孩子是天性爱使坏的,他们的用意经常是“吸引关注”、“保护自己的东西”、“维护自尊”、“表达情绪”(Jackson扔纸巾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兴奋)。
❷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这件事情不对、哪里不对。例如可以告诉扔纸巾到泳池的Jackson:“我们要保护小鱼的家,往小鱼的家里扔东西,小鱼会不高兴的。”
❸ 给他安全感,给宝宝足够的爱的支持;
❹ 跟宝宝一起处理、收拾。
亲爱的妈妈:
如果老公不满你满屏小鲜肉,
请把这篇文甩给他;
如果同事嘲笑你看综艺的逼格不够高,
请把这篇文甩给他;
如果朋友认为你看电视只看了个热闹,
请把这篇文甩给他;
……
总之,带娃综艺,我们看得有理有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