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奇葩说》中,我最喜欢的辩手是黄执中,因为他的演讲水平最高,感染力最强。
黄执中说,一个辩手除了要掌握辩论技巧外,还需要学习演讲。
因为辩论这件事,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裁判和观众听。你不可能说服你的对手,你也无需说服他,因为辩论比赛有裁判,《奇葩说》有观众,他们才是拥有判决权的人。
正因为在《奇葩说》上,辩手要说服的是现场的100位观众,因此演讲能力在这个舞台上的效果被显著放大了。
黄执中上场,最常说的第一句话是“来”。他用一个“来”字,和一个招手的姿势,来示意你进入他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虚幻的,是由他的话语编织出来的。
黄执中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在他说话的时候,你会放松警惕。你会觉得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并且,是你未曾想到的。
执中少爷每次出场得票都很高,他似乎能够轻而易举地俘虏观众。而他因为脑洞大开又涉及人性黑暗面的回答,被很多人戏称为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唤撒旦“的男人。
实际上,如果撒旦真的存在,他的演讲能力一定也很强。而历史上,最接近于撒旦的人类希特勒,他就有着高超的演说水平。
演讲者,不管是希特勒、拿破仑还是丘吉尔、罗斯福,他们都明白如何煽动群体。
需知,虽然群体无疑比个人的数量要多,但群体永远比个人更容易煽动,因为个人具有独立的判断力,但群体的判断力在人群中变钝了,甚至于丢失了。
2
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包括《奇葩说》、《我是歌手》在内的综艺节目,观众的表现会显得有点……难以理解,或者更直白一点,显得有点低级?
现场的观众,或者那些为现场观众进行辩解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因为他们在现场。
没错,在现场听人演讲,在现场听人演唱,由于距离近、更直接,因此绝对比在电视机和电脑前面,所受到的影响大。
他们受到了比我们更为强烈的震撼,因此他们的表现和我们的预期有偏差,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你置身现场时,你便不再是个人,而是成为了群体中的一员。
你在家看《奇葩说》时,在听完辩手的发言后,你可以迅速冷静下来,运用自己的思维来判断他的发言逻辑是否通畅、观点是否有道理。
然而,当你人在现场时,你会很容易受到周围情绪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群体带给你的。
群体最大的特点,就像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的:“他们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你孤身一人时,你会自言自语,或在脑海中与自己思辨。当你和朋友一起坐在电脑前观看节目时,你会和他一起放声讨论。
然而,当你坐在观众席上,和其他人一起成为评审时,你会很容易丢失你的判断力。更多时候,你是用情感而不是用逻辑来做出判断。
为什么现场观众的投票,总是会随着双方辩手的发言而左右大幅摇摆?
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沦为了彻彻底底的观众与听众。就像我们听着一段音乐而晃动身体一样,我们总是沉醉其中,不再去想那些复杂的事,而只顾着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所以,脑子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我们一旦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就很可能无意识地弄丢了它。
这点,很可怕。
(本文为勒庞名作《乌合之众》的一点读后感)
关注《有书有影》,或公众号“徐三石”,只推送我看过的书。你要是喜欢,就多了一本可看的书;你要是无爱,就避开了一本讨厌的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