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年中国电视荧屏出现了一批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被称为“清流”的文化综艺,打破了音乐选秀、明星音乐竞技真人秀“霸屏”的格局,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以诗词、文学为主打的文化类节目外,安徽卫视在2月17日推出了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耳畔中国》由著名音乐总监捞仔发起,蔡国庆担任“耳畔召集人”,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歌唱家雷佳担任评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郦波教授则为大家讲解参赛民歌的来源出处和背后的文化知识和有趣的渊源。《耳畔中国》专注民歌的定位另辟蹊径,近日又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点赞”。
据酷云EYE Pro显示,最近一期(4月14日)的《耳畔中国》的关注度环比增涨 291.24%,市占率环比增14.82%。在《耳畔中国》最后一场突围赛之际,小酷采访了节目总导演吉青,从《耳畔中国》看文化类节目的突围之路。以下为访谈全文:
小酷:《耳畔中国》获得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关注和赞扬,得以于节目弘扬了中国民族文化——民歌。《耳畔中国》开创了民歌和综艺新的结合,当时有想到民歌的受众群对节目是否会有限定?
吉青:近些年来,其实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中国风”正在走红全世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最地道、最中国的内容,越能受到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喜爱。在《耳畔中国》的舞台上,中国观众,无论是哪个年龄层次,来自什么地方、民族,都能在这个节目中找到打动自己的歌声与旋律,因为这种血液中流淌的熟悉感,正是我们共同的中华文化。而对不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世界观众而言,这是了解中国声乐最好的一个节目。
《耳畔中国》在最初的设计时,就是一档面向全年龄段的节目,对于中老年群体,他们可以听到或许很多年没有在电视大舞台上唱过的经典歌曲,会有非常多共鸣之处;对于年青和年幼的观众,这是一档非常严谨有观点,又包含非常多音乐、历史、文化知识点的节目,能够让他们正确而有全面的理解,到底怎样的是中国民歌,怎样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声乐与歌声。
小酷:酷云的用户画像发现,耳畔中国的受众有两个群体比例较高:18-24岁和35-39岁。您对这种观看现象是如何看的?而这又说明《耳畔中国》在哪些方面做的成功?或反映出观众的哪些特点和变化?
吉青:在《耳畔中国》节目策划过程中,没有特别倾向于照顾某一年龄层次群体。但是对于这样的现象出现,也让我们非常欣喜。近些年来,随着流行音乐类节目的大热,中国民族音乐受到的关注非常之少,虽然也偶有在各大节目中出现,但直到《耳畔中国》的出现,才有了一个具有高度和广度的优质展现平台。或许是这类节目稀缺,令《耳畔中国》成为音乐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受到了更多年轻与中青人群的喜爱。这也令某些唱衰中国民歌的说法不攻自破。
同时这也说明《耳畔中国》在整体节目的选题上是成功的,无论是从曲目选择、音乐改编、歌曲知识讲解等多个层面,共同做到了接地气,尤其是接了当下年轻人的气,让中国民歌这个经典的题材,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也反映了中国观众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不断加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越来越自信!
小酷:《耳畔中国》在音乐类综艺中独树一帜,在形式上竞技 点评,似乎也比较中规中矩,您认为在固定的模式中还有哪些可挖掘的创新点?
吉青:《耳畔中国》在全程赛制上分为晋级赛、突围赛、总决赛,三个赛程分别有三种不同的赛制,而贯穿《耳畔中国》赛制的核心竞技逻辑是兼顾观众喜爱 专业优秀的“双选”模式。这套模式是《耳畔中国》的原创模式,也是一个全新的竞技模式。与常规竞技赛制不同的是,《耳畔中国》是一档更加专业、严谨的精英竞唱节目,一位歌手不仅要得到现场普通民歌听众的喜欢,也要在专业技巧上有相当的造诣高度。这是《耳畔中国》在模式上最大的尝试与创新。
小酷:《耳畔中国》在挑选歌曲和挑选竞演歌手方面有哪些自己的标准?
吉青:关于选歌:
中国有非常多的经典歌曲,许许多多歌曲的产生都离不开其所创作时代的大环境、大背景,只有更好的理解了歌曲背后的故事,才能在欣赏歌曲时找到情感的共鸣,更好的聆听;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值得被我们所铭记的党史、国史、族史能够通过歌曲,唤醒记忆,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观众,让他们理解和认知这些并未久远的故事。
在歌曲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我们有着堪称行业内最严谨专业的态度。每一首歌曲,我们都将通过中国知网等专业学术性网站,查找数十篇论文反复比对考究,资料收集整理完毕后,我们还会将整理的资料交由节目的歌曲史料顾问,中国音乐学院的专家李月红教授,进行进一步的核实。最终,资料整理完毕后,将交由郦波教授,结合他的知识结构,寻找解读的切入点,而这些知识信息也就这样得以在节目中呈现。
关于选人:
这些歌者是我们导演组去往全国著名音乐院校,各国家级、省级歌舞剧院团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多元的地区大量挖掘寻觅所找到,通过近千人的层层筛选,最终选拔而出。
节目选手很难用明星或者素人来定义,来参加节目的很多选手,如苗族歌王、藏族歌王、陕北歌王弟子、纳西族四代歌师传人,以及各大顶级专业音乐学院、歌舞院团的专业歌手。相比较人气火爆的流行歌手,他们可能算不上明星,但是在他们领域,在他们所处的地域,往往他们已是大师级的人物。什么是明星,什么是素人,这其实也是在耳畔中国中非常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
小酷:在嘉宾的邀请上,有歌唱家阎维文、作曲家王黎光和歌唱家雷佳,还有《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郦波教授,这些嘉宾各具特点,您们是如何发现郦波教授在民歌方面的“能力”的?阎维文老师也算是综艺首秀,不仅专业还很有故事,突破了他以前的形象。这些亮点,是否在节目组预料中?当初是怎样设计的?
吉青:《耳畔中国》节目中的几位嘉宾导师,是节目组在策划时期经过反复商讨研究出的最好的嘉宾搭配阵容,而在实际上,这个阵容的嘉宾也给节目带来了非常卓越的效果。郦波教授是非常棒的文史研究学者,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非常出色,而且特别擅长深入浅出的通过历史故事来让观众获得知识点。中国民歌的创作与传唱,是艺术的传播,而本质上是离不开其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对于民歌的这种文化与史学的解读,则是郦波教授最擅长的部分。
阎维文老师非常具有人格魅力,他在中国声乐界的地位超然,他对中国民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非常巨大,阎维文老师在节目中的效果,基本与节目组最初的判断一致。
节目所邀请的嘉宾阵容,我们更加希望体现出节目在音乐方面的专业性、严谨性、知识性,也通过这些在中国声乐领域最顶尖、最具有话语权的明星来到节目中,面向广大电视机前的观众,表达他们对于中国音乐的看法与解读。耳畔中国,唱的是中国的歌曲,讲的是中国音乐的故事,立志成为一档中国声乐的观点节目。 有意思,更要有意义,寓教于乐。
蔡国庆老师在节目中,并非主持人,而是召集人,我们选择蔡老师,有着非常多元考虑,首先是他作为中国乐坛的常青树,有着自然而然的号召力,同时蔡老师又有着非常丰富的电视节目经验,更重要的是蔡老师,自从《耳畔中国》节目的策划阶段,就非常关注,他也表达了对于弘扬中国歌声的使命,对他来说责无旁贷。
节目中的三位音乐专家,堪称是中国声乐界的顶级阵容了。阎维文老师是著名歌唱家,王黎光老师是中国声乐最高学府中国音乐学院的掌门人,同时也是著名作曲家,雷佳老师则是当下最杰出的青年歌唱家。这三位中国声乐界的顶级大咖坐镇同一档的节目,本来就使得这个节目从立场、高度、专业性等方面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
捞仔老师作为国内顶尖的音乐人,出任节目的音乐总监,为节目的音乐品质,提供了最大的保障。他把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改编得充满新意的同时,又保留着它的原汁原味。卓越的音乐性,是这档节目的重要核心,捞仔老师功不可没。
小酷:与流行音乐类的节目相比,《耳畔中国》与之有哪些共性,同时又有哪些不同?
吉青:作为音乐类节目,音乐品质高,是所有成功音乐节目的共性。音乐品质高则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选歌受观众喜爱,改编有新意又有传统的味道,歌手实力卓越,音响设备高端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也正是《耳畔中国》非常重视的方面。
如果说《耳畔中国》的特别之处,应该就是在音乐类型上的特色吧。节目中更加注重中国经典歌曲的展现,“中国风”、“中国声音”是这个节目的根本立足之所在。
小酷:文化类节目成为今年综艺节目的清流,也出现一些现象级的节目,但是总体上还是偏明星、娱乐化的节目受众更广,您任何看待文化类节目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方向?
吉青:随着中国观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与变化,“有意思、有意义”正在成为他们的主要需求。今年文化类节目开了一个好头,相信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在市场中出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类节目的取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目的形式也会更加多元。《耳畔中国》是中国民族音乐节目的先行者,在之后也会不忘初心,继续走下去,为更多电视观众带来优质的节目。 让全中国尽收耳畔,全世界聆听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