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的综艺发展, 电视娱乐节目真正受到关注是从1983年起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开始的。前后30多年的时间,综艺娱乐的生态变化剧烈,市场格局未定,特别是近两年网综的出现,这块蓝海市场大有可为。
2016年,全球各国共生产了264档网络综艺。其中,中国以95档网络综艺节目高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网综总产量的42%,政策对国内原创的支持、团队的完备、技术的进步,再加上网络的快车,中国综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很有机会弯道超车。
✪ 概览 ✪
<>2017年开年不久,网络综艺就一片混战,《奇葩大会》、《拜托了衣橱》、《见字如面》……各类网综延续2016的大好形势,制作规模越来越大手笔,节目越来越精良和多元化。整个综艺行业似乎都面临洗牌:这边,电视综艺收视不断下滑,连似乎昨天还在红的“跑男”都不能幸免——2016年第二季度CSM(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统计显示,其全国收视率2.14%创新低;那边呢,网综从自娱自乐到频频霸屏只用了区区不到一年,各大视频平台纷纷砸出亿元级投资自制网。
像赌王何鸿粲所说“赢的永远是庄家”。不管网络视频巨擘如何曳动这一行的进化,推动综艺节目风水大磨转动的一直是观众。90后已经长大,巨量网生受众的收视需求转向,导致收视群体从电视向网络平移,金主的广告预算随之迁移、电视制作人继而群体流向网络。视频网站的大动作、网综节目的大制作,其实只是以上一切的结果。
>国内综艺现状:网络综艺遇上了好时候
网络综艺作为离观众最近最接地气的一种娱乐方式,现在也是触网收效最快的。比起电影的庞大的制作投入,动漫的精细描绘设计,中国的网络综艺拔地而起,野蛮生长。自去年的一档《奇葩说》一档《火星情报局》爆红,电视台大咖纷纷自立门户,开始了原创自制的精品路线,综艺形式五花八门,称得上是百家争鸣。网络综艺搭上了互联网的加速列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2016年,全球各国共生产了264档网络综艺。其中,中国以95档网络综艺节目高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网综总产量的42%,远远超过了其它国家,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的视频行业的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其中付费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2.4%。如此大的用户基数为中国网综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数据来源:中国网
再从全球各个视频平台的网综产量来看,中国的六大视频网站处于世界前列,均进入了全球前十位。其中,爱奇艺以23档高踞全球网综产量第一位。可以说在网综领域,中国的视频网站是领先于Netflix和Youtube等国际主流视频网站等。这源于各大中国视频网综将网络综艺自制作为平台品牌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增大了对网综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如爱奇艺通过组建优秀制作人工作室以及对外开放合作的形式,双管齐下,增强了网综产能。腾讯视频则斥资10亿基金于2016年成立制片人“嗨联盟”,吸引了多个国内顶尖的制作团队合作。这些机制,有效地推动了网综的繁荣。
金牌内容人“台转网”,网综一边带新一边带利
网剧网综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利好,是很多传统的内容制作人、制作团队正在“台转网”,比如近期前湖南广电副台长王平加盟优酷;汪涵坐镇《火星情报局》,不仅是汪涵的首档网综,幕后更是由打造了《越策越开心》、《天天向上》的胡明团队的掌镜;马东离开央视成立米未传媒——而这些制作人和制作团队涌入互联网,使本就有资本和用户的视频平台如虎添翼。
首先,大咖入局可以帮喜欢大胆启用新人的视频平台“造星”,像现象级网综《火星情报局》等,都启用了新面孔。在老咖汪涵、薛之谦、陈赫的带动下,《火星情报局》两季节目下来,郭雪芙、刘维、杨迪等已成为时下当红艺人,鞠婧祎、汪聪等新星也小有名气。正如杨伟东所说,“网生内容的一大特点是不依赖于大卡司,在角色合适的基础上,采用卡司 新人的人才梯队,未来很多超新星将诞生在网剧网综中。”
其次,好的制作团队催生的现象级内容可谓名利双收。拿优酷的《火星情报局》为例,第二季到目前为止招商达4亿,吸金能力超强,除了源于现象级内容的影响力,背后优酷的一组数字更值得深思。《火星》播出期间,优酷在 10座城市的高校,布局了近8000块校园桌贴、海报和围挡、16000张火星特工分局的创意比拼宿舍帖,微博热榜长期居高不下,话题热度超过20亿,联合近300个KOL集体站台发声,10 明星粉丝贴吧和后援会发起火星话题,上下班的火星毒舌站牌随处可见,联合可口可乐中国移动等近70个渠道进行话题和营销覆盖。正是这些神助攻,才能走出《火星》这样的超级网综,并实现多元化获利。
现在是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看任意内容的时代,传统电视渠道锁定流量的能力逐渐乏力,好的内容 视频平台举全网之力助攻,未来网剧网综带流量的属性会越来越强,对文化娱乐产业的驱动力会更大。目测三家视频平台优酷腾讯爱奇艺目前在网剧网综上拉开的距离并不大,未来内容抢位之争会愈演愈烈。
网络综艺的基因缺陷:原创能力不足
在2017传媒内参综艺移动影响力高峰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文化总裁夏陈安指出,综艺节目模仿国外同类节目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中国电视人这几年翻箱倒柜,基本上把国外好的模式都借鉴引用过了。但凡一个稍微好一些的模式,现在已发展到人家正在播第二集、第三集的时候,我们这边就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
虽然综艺相对电影电视剧来说,属于快餐文化,综艺节目的拿来主义现象也要比后两个文化产业普遍的多,另外资本的压力和竞品的快速翻新,都需要主创团队更灵活大胆地进行节目形式的创新,但从长期来看,借用国外节目的模式,对网络综艺是一个陷阱,“我们必须反思的一件事就是,能不能在引进的同时多一点原创精神,现实状况是我们已经引无所有,进无所进了。”夏陈安指出。
节目形态花里胡哨的翻新,并不能够替代内容的创新,以这些年式微的访谈类节目为例,市面上不少以“话语”为主要元素的网络综艺节目,借助场景形式给观众带来新奇体验,其内核实则都是“谈话类节目”。
网综要将电视综艺挑落下马?还早
在产品、团队、资本等基本到位的情况下,网络综艺和电视综艺最大的区别,恐怕在于平台。平台决定了资源的多寡和资本的投入,所以网综鲜见《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这样动辄就十几位明星同台、从南录到北、出动上百台摄像机乃至航拍的“大制作”。
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在播出模式、观众群体以及节目板块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异。在传播上,电视台比网络平台更容易产生爆款。尽管这几年电视综艺也在网站上线,但由于观众观看的时间相对一致,而网络节目的时间较随意,所以同一档节目在同一时间,电视聚集观众的能力要比互联网强。
不管你信不信,大部分综艺观众都还是拿着遥控器,停留在电视机前,坐在沙发上。因为从受众群体的角度来说,传统的电视综艺拥有一定体量的、具有固定收视习惯的观众。
事实上,在微博、微信扮演舆论暴风眼的今天,电视还常常是扇动翅膀的“第一只蝴蝶”,比如去年里约奥运会上,洪荒之力和傅园慧能被大家记住,第一传播落点恰恰来自央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在2017传媒内参综艺移动影响力高峰论坛上也指出,不要盲目唱衰传统电视,没有电视就没有朋友圈的刷屏传播。
▼
后记:
网络综艺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在内容上深耕,摆脱低俗化带来的政策风险,更需要正视电视平台的既有优势,协同发展。
☟
我们是·文艺连萌·成员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