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有多火?在上周末的一次事业单位考试中,电视剧相关桥段已经成为考题。导演李路也曾介绍,“现在好多单位都出红头文件了,(要求)集体收看,副处级以上干部七点半准时收看。”河南商报金水路观察了解到,近日,周口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就发出通知,要求党员干部收看这部电视剧,还要写一定字数的观后感。(4月17日 《河南商报》)
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河南周口等地要求党员干部观剧写感想,是趁热打铁的党员教育方式。电视剧正在热播中,可以说,每一集甚至一个情景,都可以写出若干感想,党员干部会写出怎样的感想,直接关系到写感想的质量,观剧写感想会否成为应景之作,确实考验着通知落实情况,更关乎反腐效果。
观剧写感想,本来是通过剧情的分析反思,让每一名党员体悟反腐大势,以腐败官员为反面教材,从而避免重蹈覆辙的被动。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但凡写感想,通行的作法是找“度娘”“复制 粘贴”,或者有的人避免抄袭之嫌,从网上下载后东拼西凑,这样并非发自肺腑的感想,想必也蒙混了不少检查任务。
为了避免出现写感想造就“文抄公”的尴尬,周口明确要求严禁网上下载、抄袭或代笔。禁令已下,是否会有人踩红线还不得而知。但通常的逻辑是,如果只是下了一道禁令,而无实质性的检查,恐怕写感想避免“文抄公”“文字搬运工”的现象还会发生。
俗话说,有所感必有所言。《人民的名义》所触及到的官场疴弊,所反映的民声民愿,恰恰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反映了人民的呼声。这从该剧在网上网下的热度中可见一斑。只要稍微用一点儿心,结合自身的工作,查找自身的不足,改正工作中系统性的缺陷,生活中作风正不正,是否清廉亲民等等,便会有所写有所思,即便是一两句比较深刻的认知都算是扪心自问,态度端正了。
周梅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倘若把《人民的名义》看作反腐剧,就把它的意义说小了。这部电视剧其实说是部政治生态剧。观看电视剧,并不单纯是留给党员们写心得谈感想的,更重要的是要触及每一个人的心灵,触及那些现实的掣肘。当然,有感想或许就会有行动。但不能只限于光鲜的感想,即便没有文抄公作祟也不行。
“不管多大的官,把他当做人来写,在人性深处进行挖掘。”这是周梅森创作的思路。同样的道理,党员干部,不管多大的官,或者多么平常的干部,倘若挖掘自身人性深处的东西,认真写感想,还要“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或者身边的同事有没有剧中那些丑恶的官僚嘴脸没有?有没有相互掣肘、有碍于发展和反腐的措施没有?如果有,又会不会悬崖勒马、自我洗心革面,推动工作机制的改良呢?或许,此时再说所写感想才会是“发自肺腑”的,从而避免观剧写感想的应景之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