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澜
王阳
最近,以名人读信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在网络上收获了如潮好评。仅在某视频网站上,第一期节目的浏览量已近千万次;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相关话题也一度跻身三甲。
《见字如面》的节目模式并不复杂。张国立、何冰、归亚蕾、张涵予、王耀庆等影视大腕逐一登场,以纯粹而多情、极简而精致的朗诵,还原一些著名的信件和信件背后的故事。这档节目被称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不仅深受观众喜爱,还博得了爱发弹幕、审美挑剔的80后、90后青年观众的点赞。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一些歌舞类、相亲类、冒险类综艺节目,在泛娱乐化之路上一去不复返,深陷白热化竞争、同质化模仿、山寨化比拼、低俗化设计的困局。而在以前,一些阅读类、文化类节目纷纷因为收视不佳而停播。
这档读信节目何以做到“清如许”?何以让文化类节目获得久违的影响力、传播力?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见字如面》走红的第一个启示是,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石,也是文化类节目提高品质的根本。纵观国内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十有八九都是从海外引进的版权,以传统文化、中国故事为主打的本土节目几乎在黄金档被“最小化”到几可忽视的量级。
从事海外版权引进的某公司负责人说,“中国电视人抢节目如抢名牌包,挡都挡不住”。这种一拥而上的短视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虽然有网民说《见字如面》有英国《Letter Alive》的原型,但此类借鉴节目形式、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仍十分罕见。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说,《见字如面》走红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言外之意,节目走红的要义还是内容,面对大众,坚持独立审美选择,不找噱头,凭实力演绎。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真正潜心整理、悉心挖掘、走心表现的综艺节目,在快餐式消费的当下,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二个启示是,精良的节目制作是打开观众心门的钥匙。与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衰败现象相比,在国外,一些电视读书节目却是收视率排行榜上的领头羊。从创办于1996年的美国电视节目“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到历史悠久的法国电视二台“读书”“文化汤”节目,都是以独具匠心的文化节目制作而长盛不衰。发挥节目主角的灵魂作用、选择精准的节目和观众定位,是它们成功可以借鉴之处。
从电视传播理论方面说,以往国内文化类节目往往固守新闻、纪录片的“传达形态”,而没有融合电视文艺、电视剧的“表达形态”,单调的节目形式、一成不变的制作手法,难免落入小众审美的圈子。《见字如面》以明星生动的演绎、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是在前期长达一年的筹备期中确定的。所谓匠心独具,创意之外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技术表达。
此外,还需要加之新媒体的传播形式,让精彩节目得以落地,打通电视、视频网站、移动通讯、社交网站,真正贴近大众和生活。
苏东坡有词曰:人间有味是清欢。文化与娱乐并不矛盾。有料、有味的文化类节目,不应是综艺制作中被忽略的角落,而是用户黏性更强的蓝海。这种综艺节目不只是一种怀旧,而是呼应受众需求的精准文化产品。正如一封封触动人心的往日书信,真正有魅力的文化产品,会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