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家欣
编辑|李春晖
集结流量王者王俊凯、“傻黑甜”搞笑担当王大陆、和新生代演技之光刘昊然、董子健和张一山,纵使在明星扎堆的真人秀里,《高能少年团》的卡司都相当闪耀。然而,播了两期,豆瓣评分5.1。
第一期令人大失所望后,第二期网络播放量也开始下跌。虽然王俊凯粉丝在节目官微下建起了表白楼,但仔细看这些评论,都闭口不谈节目质量,只是习惯性的粉丝打卡。
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乐视视频、中国蓝TV四家网络平台上播出的《高能少年团》。以乐视视频为例,虽然首期取得了4013.9万的播放量,但空洞、套路的内容和全程状况外的后期让观众好感直线跳水。4月8日上线的第二期,到4月9日下午,播放量仅为280万,直到4月11日才破1000万。
超高配置竟能沦落至此。收视和口碑都不如预期的《高能少年团》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小鲜肉让人审美疲劳了吗?还是走演技派路线的新生代艺人承担不起流量大任?最重要的是,它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定位不清,浪费“少年团”优势
《高能少年团》的名字挺响亮,但到了节目内容,则既没有高能,也没突出少年。
第一期把5个少年扔去干苦力,搬货物、河塘抓鱼、挂染布,比速度、拼任务。少年们奔跑中不断晃动的镜头,让观众回到了被撕名牌的恐惧支配的日子,妥妥“奔跑吧少年”既视感,不愧同为浙江卫视出品,省时省力。
到了第二期,常驻嘉宾王大陆就缺席了,替补上杨迪和尹正,倒也增加了很多笑料。只是,继第一期的“劳动课”强身健体之后,第二期则给少年们上起了“自然课”。
首先,节目“上十二节课”的设定就很成迷,难道是为了贴近鲜肉们的小学生粉丝?但是小学生才讨厌上课呢,那些给上班族看的综艺,也没见让明星做ppt啊。
“自然课”的内容是荒岛求生,代替贝爷指导少年们的是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
但这“求生”也没有动真格,大家先在岸上玩几轮游戏,拿到所需食材,然后到无人岛上做饭住一晚就算结束。其间可以浮潜一下玩玩浪、跟无人机玩几轮高空接蛋糕的游戏、还能用节目组提供的矿泉水煮泡面,虽然硬糖君理解插入矿泉水硬广的重要性,但这“荒岛性”是不是太弱了点?
你“上课”好歹也该科普一下科学知识吧。硬糖君倒是真没看出沙地挖蔬菜和高空走钢索跟“自然课”有什么关系,说不定还会误导小朋友以为沙地真能长出玉米和莲藕来。
本来,五位少年随意组合都是满满的cp话题度和撕逼大杀器。张一山一口一个“宝宝”照顾王俊凯,董子健和刘昊然是中戏师兄弟。而完成任务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最容易诞生美好的基情。无奈节目组太“正直”,空留腐女们在弹幕热闹,却造不出更大的宣传水花。
而张一山和王大陆都属于自带笑点的人才,光看私下说话就笑点满满。但不知为何,可爱的互动全被剪到未播花絮里去了。在俗套的任务设置中,少年们强烈的个人特性都被埋没了。
第一集中,又是搬大酒缸又是划船的张一山被累个半死,抓鱼和晾染布老是失败,人都快奔溃了,简直没力气讲话。看得出节目组想把张一山打造成励志热血的男人形象。但为了突出少年成长,却把少年最大的个人魅力——幽默给弱化了。
《跑男》的套路,《极限挑战》的少年版,《荒野求生》的低配版,《高能少年团》好像都沾一点边,又似乎傻傻分不清楚。
挂羊头卖狗肉,日综的皮韩综的芯
《高能少年团》制作之初,因引进日本综艺《VS岚》,曾引起不小讨论。不少人认为,这是“限韩令”后日综进入中国的苗头。
粉丝们则喜忧参半。欢喜的是制作方终于懂得买版权了,忧的是被前车之鉴吓怕了,只能“求别毁”。
而在数次延期播出后,终于姗姗来迟的正片,曾被认为宣传片抄袭日本偶像组合岚的演唱会开场动画。
为了辟谣,宣传片导演在微博po出文案创意,强调是从中国文化获取灵感。当然两国文化本就有相通之处,但仔细一瞧,给出的素材图片又是日本镰仓的寺庙明月院、又是日本弓箭。
而真正看了两期节目,硬糖君却又发现,《高能少年团》跟《VS岚》简直没半点关系。
日版在室内进行游戏研发,国产版则在室外上劳动自然课。硬糖君特意去查了查,发现《高能少年团》只有室内部分是购买的版权,室外部分则属于本土原创。
但这所谓“原创”,却又是韩综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韩综的那一套展现方式,如今是深入中国综艺制作人的骨髓,字幕特效都一股韩国味。满天飘的五颜六色的特效字幕,经常为心理活动配字的韩综feel,与相对来说走简洁风的日综,其实区别非常明显。
事实上,日综每个节目的花字都非常有辨识度,相当于节目logo。前阵子很火的日剧《逃跑可耻但有用》里就大量利用各种综艺的花字来增加笑点,日本观众一看就知道是在恶搞哪部综艺。
《逃跑可耻但有用》利用《情热大陆》的花字
日综的皮囊、韩综的内核,就是没有本土制作的创新,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后期不给力,笑点被弱化
定位不准确、日韩综艺混搭,主体框架都没搭好,附着其上的细节皮肉也就可想而知。虽然第二期少年们都心疼高空拍摄的摄影师,但这档节目被吐槽最多的除了抄袭,就是节目设置和后期剪辑。不好意思,真不能给鸡腿。
节目设置的苦力任务,任何年纪的嘉宾在任何真人秀里都可以做,不能突出少年的必要性,而各自完成的竞争关系,也让互动少了很多。五个人连分组都不能成双成对,看来这单兵作战的模式是要贯彻到最后。
年轻人们自带的疯玩、自嗨体质,拯救了节目的笑点。但这些散落的资源,却被后期轻易错过。
综艺节目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花字的品味,能否刺激观众的笑穴,甚至化腐朽为神奇制造笑料,都是一门学问。而综艺的逻辑,不是加一些罐头笑声就能通顺的。韩综的动作回放、笑声掌声BGM都是与剧情需要配合的,而不是尴尬硬来。
嘴贫的北京小爷张一山,只要经过后期几下点拨,绝对能成为从《高能少年团》走出去的段子手。但他不仅被累个半死,散发的综艺感还被忽视了。
而每次强行插入的煽情、说教、升华主题,除了更加符合“上课”这个设定,真是想不出别的解释。其中,与鹦哥岭志愿者突然进行的“多久回一次家”的“感人”交流,简直激发了硬糖君对初中阅读理解题《鹦哥岭》的回忆。
如此的《高能少年团》,急得观众都来出谋划策。B站最热门评论是这样说的:
两期之后,观众对《高能少年团》的评价是:“长草和拔草只需5分钟”。
长草看卡司,拔草看内容。第二期加上杨迪和尹正,明显比第一期笑点足,个人魅力和团队合作都得到展现,口碑也略有回温。《高能少年团》第二期实时收视率破2,位于52城第一。
张一山曾调侃节目组:“我特别疑惑,为什么他们把最不好看的全放在第一期了,其实后面特别好看,你们一定要看。”这是大实话还是宣传说辞,还得往后看。
国内户外真人秀已经够多了,标杆性的作品也不少,何必把新颖亮眼的卡司组合浪费在走别人的老路上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