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剧评:符号意义远大于艺术价值

《人民的名义》剧评:符号意义远大于艺术价值

作者:郑飞

要说当下最火的电视剧,正在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恐怕当仁不让,自三月底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就火爆银屏,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甚至其中的某些人物还成为了网红,如剧中的李达康就被网友们戏称为“背锅侠”,这在当下很是难得。毕竟在这样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在如此吵杂的文化环境下想要脱颖而出很是不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的名义》才更有意义。

虽然好评如潮,但仔细考量之下也不可否认,《人民的名义》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视剧精品,甚至还存在着明显的艺术瑕疵,如人物塑造上的概念化和脸谱化痕迹、情节创设上明显的二元对立,而故事的推进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拖沓,背后过于老套的“大团圆”架构等。而从思想层面上看,剧中明显的“期望清官”模式更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套路。但这并不妨碍该剧成为当下媒体中的宠儿,除了精细的制作人员以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之外,情节上“福尔摩斯式”的“悬疑”设置也给该片加分不少。除此之外,该片之所以会取得成功,笔者以为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人民的名义》取材于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腐败问题,且较之于以往的同类作品来说,该片的现实指向性更强、尺度也更大,因此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电视剧以候亮平抓捕“小官巨贪”的赵德汉开头,两人之间你来我往、斗智斗勇,节奏紧凑,瞬间点燃了群众的好奇心。

随着情节的发展,候勇饰演的赵德汉的面纱慢慢被揭开,别墅藏钱的镜头更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如果说赵德汉的腐败是源自于上层高级领导干部,那么后面剧情中以大风厂“股权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故事则是发生于普通老百姓身边的切身事件,对此,作者并没有将该事件简单化,而是以此为立足点慢慢展开以接近事实真相,在剥离一层层枝蔓的过程中,各类经济腐败、以权谋私、谋财、谋色、谋位事件赤裸裸地摆在人们眼前,让观者对大呼过瘾。只可惜,赵德汉的故事固然精彩,却与后面存在着明显脱节,这不能说不是一处败笔。

第二,《人民的名义》人物创设上别出新裁。在剧中,除了蔡成功、郑西坡等人以外,其他人物要么身居高位,要么曾经身居高位,故事便以这些人物的活动为主要线索展开。现实生活中,普通民众要真正接触到政府官员尤其高官颇不容易,而厅局级官员更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得到的,官员们的自我主动隔离在很大程度上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久而久之,普通民众对这些人也就充满了好奇:就算心里知道他们也是普通人,但内心也还是很想全方位看到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而这部电视剧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们的这种“偷窥欲”。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厅局级干部一抓一把,平时很少见到的公安局局长、区长等在剧中则都是“小角色”。这种艺术处理手法,极大地拉近了官员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也争取到了更多观众。

从该剧自身的艺术性来讲,它并不比周梅森的其他几部作品如《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等更有价值,但它却搭载着电视这一媒介在当下引起巨大轰动,甚至可以用一种“现象”来形容,除了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动,普通民众对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笔者更想说的是,此剧爆红的背后,其实折射的是当下电视剧创作的一种尴尬——我们的电视剧创作尤其大陆电视剧整体创作水准太低,满屏幕的鬼狐仙怪、玄幻神魔以及抗战"雷剧”,在这些“神剧”簇拥之下,稍为精进的《人民的名义》自然而然地显得鹤立鸡群、一枝独秀。

更深一层,上述“神剧”之所以会大行其道,《人民的名义》并不是特别高明的电视剧获得好评如潮,也反映了我们当下观众艺术鉴赏力的水平。但这又仅仅是观众之过么?我们紧张的生活节奏、快餐式的文化加工、完全市场化的主导价值取向也应该值得好好思考。如此看来,《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其实不过只是一个话题的引子而已,它的符号意义要远大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看这期《奔跑吧兄弟》,只因有迪丽热巴

上一篇

看这期《奔跑吧兄弟》,只因有迪丽热巴 看这期《奔跑吧兄弟》,只因有迪丽热巴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