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表演者三个必备要素——清晰的人物设定、标签化的风格标识、有内容的主张和观点。
由腾讯视频、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喜剧脱口秀网综《吐槽大会》第一季于3月26日收官。该节目自开播以来,就拥有很高人气及话题性,视频点击总量超过14亿,微博阅读量11.4亿,官方微博粉丝超过26万。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评价认为,“该节目独创了以‘吐槽’表达意见与异见的节目模式,将‘吐槽’重新定义为一种睿智表达,以‘吐槽’反思人生和社会。大道至简,内容为王,是其成为现象级网综爆款的重要原因。”
《吐槽大会》旨在借“吐槽”展示各位嘉宾的脱口秀艺术,嘉宾们的妙语连珠不仅令观众捧腹,也展现了“吐槽”背后独到的观点和主张。《吐槽大会》脱口秀表演者王建国告诉《综艺报》,这些幽默的“吐槽剧本”是由笑果文化发掘的一批脱口秀编剧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这批编剧都是从互联网发掘或者从投稿写手中招募而来。其中,一些人通过在同类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和本次《吐槽大会》的舞台,被观众熟知,如李诞、池子、梁海源、王建国、史炎、程璐、思文等。他们成为《吐槽大会》的核心资源,为节目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持。
“好段子”的诞生
“我不太喜欢定位自己为‘段子手’,因为我理解的‘段子手’更多是在网站上、微博上单纯写段子写得比较红的人。”接受《综艺报》采访时,梁海源首先表明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们既是‘脱口秀编剧’,例如写《今晚80后脱口秀》和《吐槽大会》的嘉宾发言;又是脱口秀演员,除了写段子,自己也上台表演。”
在史炎看来,“脱口秀编剧”由一群有想法、爱好写段子的人组成。他认为是喜剧和脱口秀的魅力让这些人聚在一起。“当时成立这个团队的目的就是大家一起玩,大概从2011年、2012年开始,我们在北京、深圳、上海的酒吧以及地下俱乐部集结,一起写段子,没有任何功利心。”梁海源和《吐槽大会》的脱口秀编剧程璐、思文是多年好友,“因为在一起久了,彼此间都有默契。”梁海源告诉《综艺报》,“平时我们为《吐槽大会》嘉宾写稿,完成后会一起讨论,反复揣摩这个段子由嘉宾说出来是否好笑。”在给嘉宾写段子时,“段子手们”会考虑很多方面——受众会不会接受、嘉宾和被吐槽者之间的关系、嘉宾身份等,都得兼顾。
在此过程中,弹幕成为“段子手们”关注受众反应和激发灵感的窗口。“弹幕不仅为我们提供灵感,也可以与观众隔空互动。比如段子手们总是调侃张绍刚的主持风格,所以一到张绍刚主持时,弹幕量就会突然增大,内容多为‘换掉主持人’等,并用弹幕挡住他的脸。我们据此创作了许多调侃张绍刚的段子,反响不错。”梁海源说。
人物风格“标签化”
王建国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还在困惑,“为什么观众会喜欢我呢?我长的不帅,站在人前会很紧张,以前甚至有点自闭。“他戴一副四方眼镜,高大魁梧却略显害羞,永远改不掉东北口音,曾在节目中被主持人张绍刚嘲笑气质像个保安。王建国最开始在《今晚80后脱口秀》工作时,并未打算走到台前,而是专心于编剧工作,”创作才是我最热爱的。”但在观众看来,他的表演自成风格。在《吐槽大会》中,他凭借模仿周云鹏的“扑盲子”表演成功加冕,获得《吐槽大会》“Talk King”称号。
史炎对王建国的紧张十分理解,“美国有一个脱口秀演员叫宋飞,他说过一个段子——现场表演脱口秀是所有的事情里最让人害怕的,其次才是死亡。”他还认为,脱口秀编剧必须进行表演,去验证自己的段子。“脱口秀的重点不是‘有趣的段子’,而是‘有趣的人讲段子’。”
教师出身的史炎给脱口秀表演者概括了三个必备要素,即清晰的人物设定、标签化的风格标识、有内容的主张和观点。“像梁海源,口音很重,但是大家很喜欢;王建国上台怯生生、结结巴巴的,这都可以成为特有风格。脱口秀表演者对长相、发音等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但只要有清晰的人物设定就会建立起与观众的连通感。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凭借95后标签成功被观众熟知的脱口秀表演者池子是节目组通过线下脱口秀现场表演发掘的。“池子的特点很鲜明——95后、愤青,他一表演就能看到灵性和天赋,”史炎评价说。池子在《今晚80后脱口秀》和《吐槽大会》表演之后,微博粉丝数量已经超过70.5万,以他微博名命名的话题#池子池子大池子#阅读量为15万。
培育“脱口秀生态圈”
谈及职业发展规划,梁海源表示,《吐槽大会》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会离开这个行业,他们对未来都有清晰的定位和想法。
王建国希望未来能在幕后为他人编写段子,在自己的表演上能够展示更多“黑色喜剧”的表演风格;梁海源表示在编创的同时也会更多进行现场脱口秀表演;李诞则在保留脱口秀表演者身份的同时进入了节目组的经营管理层;史炎希望可以在挖掘新人、推动线下脱口秀发展方面倾注更多精力。“我会通过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做脱口秀可以成为一种职业,并且可以过得很体面。”史炎告诉《综艺报》。
史炎表示,“我们在下一盘‘大棋’,做线上《吐槽大会》等节目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脱口秀,目的是养成脱口秀生态圈。”他介绍,在美国,进行脱口秀现场表演很常见,美国的乡村小镇都有脱口秀俱乐部,仅纽约市就有上百个可以随时进行“开放麦”(Open-mic)表演的地方,“美国很多脱口秀艺人都是在这些线下现场表演中被发掘的。”被发掘出的脱口秀艺人会获得上脱口秀综艺的机会,“这个过程是循环式上升的。”
史炎认为,相比美国的脱口秀生态,国内脱口秀的土壤还不深厚,未形成体系,“我们就像成熟的韭菜,一整茬都被割走了。”史炎告诉《综艺报》,《吐槽大会》团队中的十几个人可以说几乎囊括了目前整个中国做脱口秀喜剧的专职从业者。“我们有个共识,要在线下大力普及脱口秀,培养人才,建立生态圈。如果这事我们不做,别人也没有能力做。比如我负责的线下脱口秀《噗嗤脱口秀》,已在北上广深开始演出。另外,我们也会在国内已有的现场‘开放麦’(open-mic)表演中挖掘新人。”
史炎对自己的工作倍感珍惜,“我们这批做脱口秀的人,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很不容易。我们最初大学毕业后做什么的都有,有做广告的、做程序员的,还有当老师的、干销售的,兜兜转转很多年之后才发现可以以脱口秀为生。”当被问到是否担心会随着年龄增长不再受年轻观众喜爱时,梁海源笑着给出否定回答,“当我们老了,我们的受众也老了。这在国外能找到参照,像奥巴马每年都会去听白宫脱口秀,各媒体的记者年会上也都有脱口秀表演,脱口秀的受众不只是年轻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