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综艺

从不被看好的科学综艺中突围,《最强大脑》只用了四年

从不被看好的科学综艺中突围,《最强大脑》只用了四年

随着《最强大脑》第四季脑王盛典的落幕,这档科学综艺典范一直砥砺前行的“让科学流行起来”的道路又暂告一段落。

第四季的《最强大脑》做出了极大的突破,引入人机大战、名人堂新老选手的新旧交替……直到收官之前,关于这些创新点的争议仍然未休。

从第一季显露科学魅力,到第二季让观众惊叹科学的神奇,再到第三季展现中国科学的地位,随后打破“综三季”惯例,一直到第四季上演人机决战,回顾四季《最强大脑》走过的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档节目如何一步步打通科学综艺娱乐化的桎梏,极致专业地助力科学流行,同时,慢慢开始引领一股大众科学新风尚。

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完美融合

第四季的《最强大脑》,显然不再囿于紧张激烈科学竞赛本身,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透过比赛,向观众输出一种带有共情价值的人文关怀。

因此,在第四季的比赛中,除了形式到内容上的突破、项目的难度全面升级之外,许多的挑战项目都增加了艺术性和人文性的色彩。当“民国先生”苏泽河一席长袍,温文尔雅地出现在舞台上,连带着他的挑战项目“最忆是江南”也充满了诗意:转动的油纸伞、旗袍曼妙的温柔乡,虽然挑战的本质依旧是“记忆 辨认”,但这种艺术性的注入不仅增加了观赏度,也让节目具有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

而上周刚结束的脑王盛典,可以说将这种人文关怀做到了极致,就连往期节目中标志性的背景音乐都换成了不急不缓的钢琴曲。主持人蒋昌建坐在留声机旁,用旁白片段串联起四个挑战项目,“沧海桑田”、“亲爱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一字成书”,除去科技,更显情怀。

同时,其中更是蕴含着中国几千年不朽的精神文化内核:“沧海桑田”中的落叶归根、故土乡愁,“亲爱的”直面走失儿童现状,“一字成书”让人想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峥嵘岁月。这种创新完整了这档科学综艺,而中华文化的精华得以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给电视观众,人文性与科学性,在第四季的《最强大脑》中做到了最极致的相辅相成,完美融合。这种创新,亦是一档有野心的综艺不甘停留于现状的最佳展现。

输家的自信

如果说每一季《最强大脑》最牵动万千观众敏感神经的阶段,大家一定会说是国际赛。的确,国际赛的性质不同于国内的脑力新人选拔赛,而是以国家为单位的脑力对抗,上升到这一层面的国际赛的确承载了脑力竞赛以外更多的意义。

3月31日晚的《最强大脑》也因为当晚是国际挑战赛的最后一轮,精彩程度不言而喻,在领跑同时段节目的常态下,当晚收视率再度疯狂飙升。

中国名人堂与国际名人堂的压轴一战——王峰VS艾利克斯。前者是亚洲第一位获得世界脑力锦标赛总冠军的中国选手,后者是第一个获得“国际特级记忆大师”的美国脑力新贵。两人需要在12分钟内,以碎片化的方式记忆5家航空公司的50条航线错综复杂的起降信息,并最终将它们合成一张完整的时间表。

这样一场看似势均力敌的对抗,却以中国队选手王峰的失败告终。同时,王峰的失败也将第四季国际赛的最终结果一锤定音,中国队战败,这样的结果发生在一档中国当东道主的比拼中,令许多人意想不到。

但已经走过四季的《最强大脑》,从来没有局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到了第四季,国际赛的模式有所改变,中国队面对来自世界各国脑力选手的大混战,单从胜负结果来看,中国队又再次输人一筹。这一次,节目组借王峰之口,彰显了大国自信风范:

我当年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一个中国人拿过世界脑力锦标赛的总冠军,我拿过了,就想证明中国人的脑力并不比任何别的国家的人弱。那么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我们同样也证明过,所以我们赢过,今天我们也输得起。其实竞技来讲,只要你上台,就迟早会被超越,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好事,这叫社会进步,这叫生生不息。

我们尝过胜利的滋味,也禁得起失败的重挫,而在胡扒医看来,赢固然鼓舞人心,但输家的风采更加彰显着大国自信。在第四季,这种输的魅力比赢来得更动人。

人机大战:一场最不该有竞技性的竞技

引入人工智能,是第四季做出最大的创新。在此之前,关于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的极端论调曾一度喧嚣。在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后,大家的恐慌变得更加有来由,这个在好莱坞电影和科幻电影里屡见不鲜的题材似乎正在一步步逼近现实。

而《最强大脑》第四季中的百度机器人小度,实力也相当不容小觑。初次登台就将名人堂轮值主席王峰打败,紧接着第三场水哥回归,结果却同样败下阵来。

在第四季的最后一期脑王盛典中,节目组将人机终极决战作为看点,同时将小度和人类并列,作为脑王的最终候选人。在上周五之前,或许还有不少观众期待着,人机对决在第四季落幕时,交代给观众最后的输赢结果。然而《最强大脑》也终于在最后一期,道明了自己加入人工智能的根本原因。

脑王盛典给出了一个充满着戏剧性的最终结果,人类智慧与智能科技共同获得“脑王”荣誉,当国际脑力选手代表艾利克斯、《最强大脑》往季大神代表陈志强、《最强大脑》第四季新人代表黄政和人工智能代表小度共襄盛举时,胡扒医才骤然明白,已经做到第四季的《最强大脑》,已经不再是一档科学综艺这么简单了。

人工智能与人类选手协作完成挑战,虽然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竞技性,但两者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或许才是这档节目在第四季收官前,大声发出的呼喊。

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它在慢慢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而在这背后,是一种全新的社会需求的体现。《最强大脑》将这种社会需求的改编集中地体现在了一档电视节目中,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协作中,我们发现这两者的思维模式是有所不同且可以互补的,我们发现,尽管今天,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有很多自我恐慌的论调,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完善仍然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人机大战不应该是终点,因为这本就是一场不应该具备竞技性的竞技。

从2014年以一副稚嫩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至今,走过四年历程的《最强大脑》开始打破观众的一个又一个迷思,科学综艺作为受众偏窄的综艺形态,如何实现突围?一档在观众心中逐渐有固定形象的综艺如何革新与突破?到了今天,甚至思考起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究竟应该如何相处这样的问题。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它承载着意义非凡的社会使命,在那背后,是一场科技与人的社会新浪潮。《最强大脑》从第一季喊到第四季的口号“让科学流行起来”,似乎也在慢慢地变成现实。我们开始接受科学,并且开始乐于去谈论科学,甚至在不久的将来,脑力训练也会成为一项全民性的热门话题。



“我对第五季没有期待,因为我对第四季很满意!”《最强大脑》制片人桑洁4月2日在个人认证微博上说。

无论第五季会以怎样的面貌回归,胡扒医依然觉得这档节目是圆满的。人机大战不是终点,正如前几季的巅峰也被自己一次次地超越了。走过了四季的《最强大脑》已经成为了“科学 综艺”的典范,让科学流行起来,《最强大脑》就是那个最好的引路者。

第二季《二十四小时》如何强塑“连续剧情综艺”的个性标签?

上一篇

第二季《二十四小时》如何强塑“连续剧情综艺”的个性标签? 第二季《二十四小时》如何强塑“连续剧情综艺”的个性标签?
《我就是演员》徐璐突发情况,演宿醉空腹狂喝酒,台上呕吐致节目暂停

下一篇

《我就是演员》徐璐突发情况,演宿醉空腹狂喝酒,台上呕吐致节目暂停 《我就是演员》徐璐突发情况,演宿醉空腹狂喝酒,台上呕吐致节目暂停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