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佳慧
那些故事还没讲完,
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
已经难辨真假。
世界,社会,人生;好坏,真假,虚实……打开手机,关注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真相”,我们借您火眼金睛,看真是清晰的天地!
昨日一大早,一个重磅新闻,爆炸在朋友圈里,引发众多业内人士热议。传说“第11届作家榜震撼发布!‘达康书记’闯进作家榜,《人民的名义》编剧吸金1400万!白岩松蝉联明星作家榜首富,孙悟空位居第七!”
是不是有很多人被这些数据晃花了眼?为“达康书记”欢呼?但是这也许是个假榜!
一这么假!什么鬼?
上面这条新闻,由公众号作家榜,封面新闻发布,但是不用采访任何一位上榜者,从他们所呈现的图表,足以推断,这分明就是一个假榜单!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编剧作家榜单的图片上显示,此数据是由作家榜APP调查组完成。那么请问,这里每位编剧的价格,都是从何而来?收支情况从哪里获得,是道听途说,还是之前看过编剧签订的合同。参考的标准又是什么?
2、为了蹭热点,不怕树大招风吗?
编剧作家榜的图片还显示,该榜单采集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可周梅森老师编剧的《人民的名义》,于2017年4月播出。今年的标题是借着《人民的名义》里,正在风口浪尖的周梅森老师,凭借4月11日的全民阅读日,炒出话题点。
3、“稿费”“版税”傻傻分不清楚
编剧作家榜单上所述的版税这一说法是有误的。
版税,只是作家在图书出版时收取“稿酬”的一种方式,与图书发行的模式密切相关。但是在影视行业中,影视剧的著作权毫无疑问的属于出品公司,而根据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很多时候剧本的著作权也同样属于出品公司。从这个意义上,编剧没有“版权”,自然称“版税”也就不太合适。
在影视编剧行业中,没有办法确定“定价”和“发行数”,影视剧的发行通常只发行几家电视台,定价也好发行价也好基本与编剧无关,版税率就更是无稽之谈。
4、为何这些剧的编剧都不在?
编剧作家榜上列举了众多电视剧剧目,但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一年期间,还有很多热播剧的编剧,并未提及。
例如,《少帅》、《亲爱的翻译官》、《幻城》、《老九门》、《微微一笑很倾城》、《小别离》、《麻雀》等。所以说,这份编剧作家榜,并不是一个在大数据全方位调查结果下的真实系统统计数据。
5、还蹭“潘金莲”热点呢?
如果是一份严谨的榜单,那么在类型的划分上是不是得有一定的统一性?很明显,电影和电视剧的编剧稿酬标准是不同的,但是,在榜单所例举的30位上榜编剧里我们看到了编剧刘震云老师,例举的代表作是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这作何解释?
6、编剧“陈建忠”到底是谁?
更有意思的是,榜单第十六位编剧写的是陈建忠,代表作品写的是《煮妇神探》。但是,《煮妇神探》片头的编剧署名是这样的:
于是我们搜索了一下该编剧的百科。如果没有错误的话,该编剧的籍贯应该是河北(有待考察)。
说到籍贯是中国香港,我们到认识另一位编剧,陈健忠。他的代表作品有许鞍华导演的《千言万语》,曾入围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近期的作品有董子健主演的电影《少年巴比伦》(根据履历推断,该片编剧应该就是这位来自中国香港的陈健忠先生)。但为了确保我们这位香港编剧确实叫陈健忠而非陈建忠,我们找到了电影《千言万语》的片头署名:
不过豆瓣介绍是这样的。
是不是你们所谓的大数据,仅仅是来自于复制豆瓣?
7、未制作(或播出)的作品竟然列为经典代表作?
例如,《什刹海追爱记》、《宝石猎人》。未播出和未制作的作品,可以称之为经典代表作吗?
二
为什么和“假”耗上了?
假票房、假收视、假点击率,现在又来假票房?!为什么和假耗上了!
片方是造假的主力军,这些被造假的数据榜单,都是监测电影市场的晴雨表,是体现影视是否受欢迎的重要指标指标。
好的数据对于片方来说有很多好处:一是抬高数据可以进行宣传;二是好数据证明自身有高水平,有助于给此后的片子议价抬价;三是有助于自身的融资和估值等,获取外部资金和资源。
而类似本次假榜单得行为,作为榜单发布方,同样可以蹭热点,赚足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互利互惠,这其中牵扯到多方的利益。
数据造假和找水军、炒作一样,已成为一个在造假与营销之间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这个灰色的泡沫是由片方、平台方,甚至还有投资方一起吹大的。
在这种整个行业一起沦陷的情况下,法律方面监管也不够完善,业界也未达成应有的共识,甚至对于造假的惩罚也不明确,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囚徒困境。
三
给你一双慧眼,教你辨识真假!
那么我们作为消费者一不留心也会变成造假者的帮凶,被其利用,成为舆论浪潮中的一员。我们要如何才能有效的辨识真假呢?
1.通过自己的眼去发现口碑
在微博、公众号上的很多推文,包括各种评分网站上的评分,都可能不是真的,但是我们自己身边在强关系社交平台(如QQ、朋友圈)的评论,还是可信的。特别是你认识的人、你的熟人,会和你有着较为相近的审美与喜好,在判断一部影视的好坏时,他们的意见会是最好的参考。
而在判断一个数据的真假时,也同样需要通过强关系网的信息来判断。真正的爆款,你多少都会有所感知。
2.通过细节去发现真假
就如同我们上文深扒的榜单,其实很多细节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发现。假的东西经不起推敲,我们要做到的是保持理智,不被这些数据晃花了眼。
类似水军、炒作的营销方式,实际上就是利用人们随波逐流的心理。作为消费者,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我们有权利知道真相。我们应该起到适当的监督作用,“找茬小分队”需要你!
上游的治理是漫长之事,行业秩序的重塑需要时间。但是作为观众,我们要有一双慧眼,不被虚假的信息蒙蔽,不做造假者的帮凶。
你,还在把自己当做局外人吗?
部分资料来源:编剧帮、中国制作人、影视观察。转载请保留此信息,并联系文化产业新闻授权。
美编:张晶晶
文化产业新闻:
终于盼来你了,文化产业新闻专注文创行业动态,爆款原创文广受好评,你还观望不加入?让我们一起见证由“小白”到“老司机”的蜕变,不做内容搬运工,只做内容生产者!微信关注 “文化产业新闻”投稿,让你的文章上头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