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声音,盘绕在云南云岭间,半入江风半入云,它不能划归为美声,也不仅仅是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至今的动人天籁,它属于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
从大山中走来
在海拔2350米的山区,云南富民县有个偏远的村庄,它只有158户人家,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人背、马拉、牛耕……年人均收入仅有1000元左右,在2007年以前只有少数几户拥有黑白电视机,这是个是典型的偏远贫困村。
村后的山凹处,蓄有一潭浅浅的浑水,旁边一块字迹模糊的碑文记载了苗族先民迁徙来此的历史。可知当时的小水井,在流离的苗族先民眼里,也算水草肥美的所在了。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地方,却因一个完全由苗族农民组成的合唱团而远近闻名。
这里走出了一支全国著名的合唱团——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她们将这份独特的天籁推向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小水井村,一个偏远的村庄因为她们而出名。她们是真正的农民和真正的歌唱家,真正的物质匮乏和真正的精神极度富有,是那么奇妙和谐地统在一起,让每一个观者和听者在吃惊之余无不动容,无不震撼。
1937年基督教传入,小水井村修建了基督教堂,基督教主要的传教形式唱诗班也随之产生,并一直传承延续至今。2002年,在小水井教会唱诗班的基础上,富民县文体局策划并组织成立了“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
在困境中涅槃
她们是一支四声部合唱的团队,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发声方法与美声、民族唱法有所区别,既不属于美声又不属于民族,是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至今,所有队员都没有参加过专业训练。
成立之初,没人认识他们,因为唱法的特殊性,很少有人理解这种歌唱艺术。一段时间内,她们的演唱没有喝彩,举步维艰。但是她们身上具备一种山村人的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带着自己的梦想练习,练习,再练习,提升,提升,再提升。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们在2003年10月的《中国首届西部合唱节》中一举夺魁,荣获青年组第一名。她们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努力最终获得了外界的肯定,后来又CCTV《同一首歌》走进云南大型歌会中大获好评;《聂耳杯—首届国际合唱节》中获一等奖……这些荣誉是对她们台下辛劳最好的慰藉,也使她们的生活在悄然间转变。
走向辉煌未来
她们的歌声不再是无人问津,邀约她们演唱的人多了,云南、澳门、北京、上海、广州……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曾聆听过她们的天籁。2012年1月,参加北京电视台2012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录制,与众多明星共同打造传奇不眠夜,这种独特的声音得到了全球华人的掌声与喝彩。
2013年5月8日,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应邀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记忆·云南美妙原声——小水井苗族合唱团音乐会”,她们精妙绝伦的演出轰动了整个上海。精彩的演唱让观众连连惊叹:“天籁之音,名副其实。”
2014年4月、5月两次登上上海东方卫视“妈妈咪呀”栏目;2015年1月,登上北京电视台“造梦者”栏目;2016年1月,参加昆明新春音乐会和“天籁之音•大山里的巴洛克”世界经典音乐会巡演首场公益演出……她们的歌声一首接一首,歌声很轻易地打动观众的心,让人眼角湿润。
辉煌过后是另外的灿烂,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是对她们前进步伐的最佳诠释。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每到一处演出,其优美动听的天籁之音都能深深打动现场观众,她们的演唱会最不缺的就是掌声和赞美之声。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四声部无伴奏合唱达到较高水准,全国闻名,被国家声乐界专家称为“原生态唱法的活化石”。如今的“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已经走出了山村,成为代表云南的名片,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在世界音乐史写下了自己的一笔。
她们的歌声,不仅是听觉上的盛宴,歌声,可以战胜苦难;歌声,也可以改变贫困。如今的小水井,因为有了合唱团这张“名片”,也引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帮扶,小水井村因为她们而改变。
不仅仅是音乐,她们的经历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她们从大山中走来,这种不服输,鼓足干劲,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让她们成为云南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黎阳时代广场作为“天籁之音”小水井合唱表演驻场演出地,不仅将承载城市市政广场的功能,更是凝聚文化艺术的市民生活高地。黎阳时代广场将以丰富的文化和特色城市功能配套,推动区域繁荣以及城市文明的发展,成为城市的名片和象征。
唐工坊-创客联盟以开放、共享、跨界、重构的经营理念和社会情怀,致力于构建“共享”经济发展平台。孵化本土的文创艺术创客,引入一线城市的先进科技技术和“双创”理念,打造“共享”经济时代、可协同持续发展的创客联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