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娱乐专稿 (文/小方芳摄像/秦付强责编/西瓜)
李路,他不是名导,很多人都不认识他。见到记者第一面他就先声明自己是“业余导演”,“我之前拒绝了很多采访,觉得导演跟画家一样,拿作品说话,我低产,而且只能算个‘业余导演’,8年才拍4部戏,跟我的团队都苦死了。”他自嘲道。
导演李路
可是他拍的《人民的名义》就是火了,而且大火。播出不到十集,就被媒体称为“中国十年来第一反贪大剧”、“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中国顶级政治剧”。口碑上,该剧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1,首播一集全国网收视就飙升至2.41,网络播放量也早已突破10亿,同时刷新首播剧多项记录,一举成为史上尺度最令人意外也最“名利双收”的反贪正剧。
事实上,在《人民的名义》之前,李路执导过很多部为人熟知的电视剧作品。从早前的奚美娟版《小萝卜头》,到09年范伟主演的《老大的幸福》,再到11年王珞丹、李光洁主演的剧版《山楂树之恋》(电视剧版电影版)……每一部都极富导演李路特有的现实主义色彩。然而,时隔13年,《人民的名义》再次让反腐剧回到观众视野,而它空前的火爆,也让其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有了更多替业内实干派们发声的机会。
众所周知十年来,国产电视圈早已寻觅不到反贪题材的踪迹,因为没有人做得了,也没有人敢做。但现在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偏偏李路就敢?他背后是否真藏着一把厉害的“尚方宝剑”?这样敏感的题材和惊人的尺度真的能闯过审查和资本的关卡?并且,据说当初编剧周梅森只写了三集剧本,李路就立刻支付了其全款稿酬,那么,他如此笃定地“哪怕卖房子也要拍!”的信念和勇气又源自哪里?近期导演李路接受腾讯娱乐独家专访时都一一作出回应。
对于作品如今的成功,李路表现得如释重负;而对于这次自己的成功,李路却很云淡风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戏尽量少碰,题材占优,未来市场估值或者说艺术创造价值,这两个空间都有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别人做不了,只能你做的剧,就不会被挤如人行道。”
在采访最后,心情颇好的李路更是透露:“我若想要拍挣钱的戏,就不会去拍这样的题材。但周梅森能写,我能拍,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不了解官员状态,对政策不吃透,就融不到这个剧本里,拍的时候也会走型。”
两年没有睡一个好觉,上市对赌都不做,一心创作
导演李路
《人民的名义》从剧名上看,俨然一副“拒年轻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再加上大家对“反贪题材古板老套”的固有观念,该剧起初并不被看好,甚至就连播放的电视平台都一度引人议论纷纷。可出人意料的是,该剧首播第一天,就毫无征兆地火了,无论收视率、豆瓣评分还是视频点击率的数据均每日递增。
第一集就是强情节、大尺度。“最帅检察官”侯亮平与北京某部委处长赵德汉一边斗智斗勇,另一边受贿的副市长在层层监控下依然按照不明人士的指挥成功出逃至美国。第二集,赵德汉别墅里现金墙、四台点钞机报废、银行工作人员到现场咵咵数钞票的那一幕,想必隔着屏幕的观众都惊呆了。很多网友称有种美剧和谍战剧结合的既视感,很燃也很过瘾。
这类题材毕竟十年没有出现过,为什么偏偏这时候只有李路敢去撕这个口子,创作背景又是什么?
李路说:“我自己认为我是一个选材高手,尽管8年做了4部剧,产量很小,是一个低产的‘业余导演’,但每个题材在选材时都会在我的原则下进行。这两个原则,一个就是社会认同,另一个就是艺术价值。这两点我是一直遵循的,因为有了这两点,收视率、社会影响力都会有的。所以在反腐打虎拍蝇力度这么强的情况下,影视剧作品没有相应地推出,那就一定是要有力作出来的。所以我才找到了20年的老朋友,反腐小说第一人周梅森。”
可是反腐题材啊,稍不注意就会踩到雷,把自己推向不可预知的深渊。说实话,李路在影视创作上有一种赌徒精神。决定拍板要做《人民的名义》的时候,编剧周梅森才写出三集剧本,他就立刻全额支付了剧本稿酬而且价格不菲,“你要知道,周梅森根本不写人物小传的,所以当时人物走向在哪里、找哪个平台播,这些都不知道。”李路回忆道。
就基于“周梅森”这三个字,基于13年没有出现反腐剧这种类型,基于这次国内反腐的力度如此之猛,影视剧却没有一部出来反映。所以,没有什么外界传言的 “尚方宝剑”,没有什么上级授意(除了最高检影视中心下发的项目授权书),就这三大因素,促使了李路一定要做出这部剧的决心。
首播当天,李路微博写道:“两年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今晚我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李路起初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会给他带来那么多的折磨。
“两年没有睡一个好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两年了,我两年时间都扑在了这个戏上,其他什么事都没做。我天天在思考怎么把戏做到极致。我这人是只能同时间干一件事,上市、对赌啊我都不做,我就是想把一部创作做好了。”说到这里,你定能感受到李路这两年来的百感交集。
几十家投资方签约不打款,拍反腐剧真不是上面授意
导演李路(左)和男主演陆毅(右)
这两年受过的所有苦难中最让李路历历在目的,还是最初找投资时的阶段。都说这两年的国产影视圈是一个资本涌动的时代,很多热钱涌入,不管是行内行外。可到了为《人民的名义》拉投资时,遇到的困难却让李路出乎意料,且远超他的想象。
“几十家谈完之后,签约不打款。大型企业,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视界领军公司都有,跟我谈的时候特别慷慨陈词,一定要投!路哥、李导,这个项目投多少都行!马上做协议!最后,都因各自的原因没有投。”看,现实有时就是比电视剧还有意思。
曾经李路组资金盘子只需要几天工夫,在这部剧上他却受了非常大的折磨,“几个月,合同签完,毁约,合同签完,毁约……不是一个两个,是连续。可见当时承载着多大的压力。上午签完我原本特高兴,晚上他们却告诉你,不能投。”比悲伤更悲伤的,就是这种空欢喜。
可这样大的压力下为什么还要坚持?对此李路只说了三个字“不能败”,这就是他做事的姿态,透着东北汉子的血气劲儿。让他感到安慰的是,到最后,是5家从未做过电视剧的民营公司合力扛起了资金这个盘子。说到这里李路讲了一个故事,“在开机时我们还差2000万,差一点我就要卖房子了,最后这个资方是在我们开机十几天之后,来到我们片场。他叫陈建筑,我们在拍摄现场门口拿着那个吃饭的塑料板凳谈了15分钟,第二天他就投了。为什么他投了,后来他跟我解密。他说我去哪个剧组投电视剧,一般都是导演、制片人晚上请我吃个饭,或者是唱唱歌,他说你理都不理我,你直接上楼拍戏了,但我认为你是个实干的,所以这个戏要投。”
采访中李路多次感谢五家资方,“因为是我把他们圈进这个坑的,都扛了风险,幸好结果是好的,他们都盈利了。”
李路还笑称关于资金组阁的故事,他将来准备写个长篇报告文学,把这些好玩儿的事情写一写。“我家有个大黑板,上面记满上面记满了这些曲折,哪天签的合约,哪天又把我耍了。全有。我要写写,不是骂他们。是好玩,也是人性。那个时候我天天七上八下的过程,遭死罪了。但也能理解人家,都有顾忌嘛。”
记者安慰道:“幸好都过去了。”刚刚还皱眉头的李路用手轻锤胸,像个勇士一样,笑称:“对,都过去了,一睁眼一闭眼一生都没了,一直记着不好的事情,那你不是癌细胞泛滥吗?不记这些事情,只记美好的事情。”
导演李路
不过出于好奇,记者还是偷偷问导演,真的没有“尚方宝剑”吗?李路摊了摊手说:“没有现成的饭给我这样的‘业余导演’吃。只有自己培植项目,没有‘尚方宝剑’,没有任何人保底,也没有人告诉你跟他签约,或者哪个老大说这个可以做。如果有的话,我也不会两年就老成这样了。”李路说这句话时,动了动他略沧桑的眼角。
聊情怀、刷脸把演员刷来的,没有配音没有数字小姐,片酬不到总投入50%
提到《人民的名义》的演员阵容,虽然一个当红小鲜肉没有,可陆毅、张丰毅、吴刚、侯勇、胡静、赵子琪、柯蓝、张凯丽这些哪一个不是演一号的戏骨、戏痴?
演员吴刚(左)、导演李路(中)、演员张丰毅(右)对戏
自嘲命苦的李路,谁让自己又是总制片又是导演,演员只能自己一个个去敲,全凭自己跟演员们聊情怀、刷脸刷来的。“各种招数用了,譬如我就告诉他们,一起来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者实话实说,希望各位大哥、大姐、弟弟、妹妹、老师来帮帮忙、行行好。”
但从这些演员的咖位来说,请到他们的价格也一定是个不小的数目,“片酬啊,我们的资金就那‘一锅肉’,大家都知道,是瞒不了的,就那么多钱。那么就跟他们照实讲,你那么多戏份要真按照市场价格来,那我就要赔钱、扛责任了”。
尤其男主陆毅的片酬如果按照他现在的市场价来说,他一人估计就能拿走全部演员预算的一半。不过李路还是透露,陆毅给他打了五折。所以,最终演员的片酬还不到总投入的一半。不得不说,在这个普遍流行“天价片酬”的大环境下,像《人民的名义》这样片酬占比不到50%的影视剧几乎在市场上找不到了。
当听记者说现在演员总片酬有的能占比到7成时,李路摇头道:“那还得了?”李路不仅会控制片酬和成本,对于投资方想要定演员的情况,李路用明显高了几个分贝的口气说:“不允许,在我这儿没这套。”
导演李路(左)和演员许亚军(右)对戏
李路说之所以选择忍着累自己干,又做导演又做制片人,就是为了能够不被资本绑架,“别放女演员进来,放什么关系进来,我自己也不是爱用什么朋友熟人的人,选角的标准就是合适,一定要合适。”
被问到该剧拍摄、制作期间有数字小姐和配音的情况吗?李路连连摇头说:“我们用的全是本人的声音,他们特别珍惜自己的同期声,一个比一个棒,你都挑不出谁更棒,张丰毅好吧?可侯勇也很棒,吴刚也很棒,张志坚也很棒,翟万臣也很棒,翟万臣原来都是搞配音的话剧演员,一个比一个棒,所以一定要把他们的原声收回来。”
而且,只要进入《人民的名义》剧组的演员都非常看重这部戏,做出的努力也很不同以往。“像张丰毅,他跟云南一个政府领导从小是朋友。当他得知自己要演一个新的省委书记,就真回去做功课了。他回去找云南的省委领导交谈,平常的坐姿啊、发言语态啊都有研究。吴刚,他就更认真了,台词杠杠的,像个小音箱一样。他挑了角色,最后选了李达康,演得也非常好,绝对不会输给《潜伏》。”
头绝对能够为做剧低下来,周梅森说“李路不红天理不容”
导演李路
李路一直自嘲“神经不正常”,是有点不正常,别人半年作一个项目,他两年做一部戏,身边的兄弟都红了凭剧挣钱了,他自己却甘于寂寞地坐冷板凳。
“其实身边一直有诱惑,资金、演员盘子都搭好的,可我就是不想去。两年间什么其他戏也不想,就想安安静静做好这个戏的后期,就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只有极致了,你才会出好东西。”人们常说的“匠人精神”,大概就是如此。
发布会上周梅森曾说“李路不红天理不容”,可是李路并不想红,“踏踏实实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因为短短几个秋,做那么多戏也不切实际。”圈内其他朋友都在出爆款,他却说:“倒不指望做爆款,我觉得做普通款,基本款就行了,不要豪华款。我还想自由一点。”
可与骨子里的低调、随性不同,李路同时又是一个越挫越勇型的导演。譬如在面临资金困难时的前后周旋;譬如卖《山楂树之恋》别人在捏脚他就拿着小板凳坐在旁边跟人讲,这些低头的行为他不在乎,“我不在意,我可以吃路边摊的馄钝,也可以吃七星级酒店的大餐,我都不在意,只要让我开开心心地做几部好剧,没有太多的要求。头绝对能够为做剧低下来的。”说这番话时的李路略显悲壮。
在《人民的名义》中有一场回忆当年抗日战争的戏。其实按道理讲,这段用语言叙述或是插些素材本已足够,“我们是真拍啊!真的调部队来拍,弹药实打实地把这场攻城的戏拍了。”光是这场戏就让整部剧制作费增加了近100万,但什么也抵不过李路的坚持和执拗。
或许,这也正是李路始终都无法成为流水线上导演的根本原因。不愿被资本绑架又想坚持自我,在如今追求快速高效、精致利己的时代,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近乎称得上是天方夜谭。但李路坚持下来了,也成功了,尽管过程中苦楚太多。“我们之前拍了《老大的幸福》,就是让人们慢下来,想想自己幸不幸福,别忙忙活活地一直在赚钱机器的这条道路上行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为个人也好,为单位也好,莫名其妙地喝死的不少,吃死的不少,抓起来枪毙的不少,都很莫名其妙,就是因为快节奏,根本不知道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了,痛是什么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包括《老大的幸福》,包括《人民的名义》,都是让大家要静下来想一想,想一想生存的方向是什么,快就能赚到钱吗?就能幸福吗?我觉得不一定。”李路这样自问自答,表达着自己的不解,但话说回来,这又何尝不是时下大多数利己主义者们也想知道的呢?
最后,对于近几年市场上很多三观不正的作品被吹捧,还登堂入室,感觉好像是在引领行业风向,李路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满与不屑,“我这么多年来看着些被吹得像神一样的狗屁剧,我都恨得咬牙切齿,你播得好挣大钱也就算了,你还要在艺术价值上、在政治价值这个影响力上还要捞一票,我特别憎恶这一点,我打从心底是很看不上(这类作品和人)的。你要去挣钱就按能挣钱的方式做,也没问题,要不然你就好好拍正经剧,现在归到最后还是品质真正好的剧有口碑,有收视率。我觉得(吹捧神剧的做法)非常卑劣。”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