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播得最火的电视剧非《人民的名义》莫属。自3月28日登陆湖南卫视黄金档以来,渐成刷屏之势。开播收视率全国网破2,此后收视率、点击量节节高升。截至小编发稿,有5.6万多人参与打分,豆瓣评分8.8。
《人民的名义》成功集结了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胡静、柯蓝、张志坚、高亚麟、张凯丽等数十位老中青演员,各个都是能挑大梁的“老戏骨”。
人民日报官微指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观众大呼过瘾。政治暴发户的丑态、权力寻租者的嘴脸,这部片子用艺术的演绎昭示:压倒性态势虽已形成,但反腐一刻不能放松。影视剧不止历史和穿越,直面真实、守护正义,更能引领时代价值。让我们为风清气正的中国登高疾呼,以人民的名义。
广电总局:
网友对这部剧反应强烈:
有一网友特地制作了收视表,每天进行填写。
有对老戏骨的肯定:
还有对播出平台的质疑:
那么问题来了:史上尺度最大"咋过审?为啥是在湖南卫视首播?请来这么多老戏骨得花多少钱?
尺度究竟有多大?最高官员涉及到副国级
2004年之后,受政策影响反腐题材电视剧逐渐淡出荧屏,几乎形成了10多年的“淡出期”。而在此期间,曾写出 《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小说的作家周梅森也陷入了创作困境,几度搁笔。
转机出现在2015年初,伴随着国家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剧中心三顾茅庐,力邀周梅森参与创作。
《人民的名义》从开始立项便备受瞩目。除了它是最先立项获批的现实主义政治大剧,周梅森执笔编剧、担纲艺术总监,陆毅、张丰毅等40余名资深演员出演等最强“硬件”保障外,另一个原因在于,该剧深入反腐败斗争十分复杂敏感的领域,在国内反腐作品中首次涉及副国级高官贪腐问题,周梅森称之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
《人民的名义》不但在尺度上实现了大胆突破,而且以H省反腐肃贪工作为基点,立体化、全景式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进程和脉络,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文化启示性。
“反腐作品也要上不封顶”(《北京青年报》),“让尺度最大的反腐剧亮相黄金档,天塌不下来”(《北京日报》),“《人民的名义》:在真实中寻求艺术突破”(《新华日报》),“伟大时代,需要作家靠前站”(《解放日报》)……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周梅森认为上上下下舆论的全力支持,让他欣慰不已。
该剧以某部门的一位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开始,抽丝剥茧一步步牵出错综复杂的内幕。最高官员涉及到副国级,剧中还有政法帮、秘书帮等的争斗。
为还原电视剧的真实性,周梅森曾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亲自到监狱、反贪局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刑贪官等座谈,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周梅森还把十八大以来反腐的真实案例做了详细分析。
仅用了十天就过审,审委组熬夜一礼拜看完55集
《人民的名义》中描绘的官场角逐、贪腐现状的尺度之大令人惊叹。剧中不少演员在采访中都称接拍之前就怕"播不了"。
导演李路在接受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时透露过程比预想得好,剪辑和审查是同时进行的,虽然时间长达10个月,但是并没有太大的改动,"之前周梅森的反腐剧都是800条、1000条审查意见,这次最高检反贪局给我们60多条意见,基本上是办案的专业意见;广电总局也给了几次意见,但没有伤筋动骨,可以说非常支持我们。"
很快审完,送审56集,批下来是55集
周梅森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在送审之前,我跟导演说,做好删5集、修改1000处的准备,结果这次送到总局,很快全部审完,送审56集,最终批下来是55集。反腐剧必须直面现实,但同时要给人民以希望。
周梅森表示,他的前作《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送审时,分别修改了许多回,而《绝对权力》更是差点就被“毙”了。
而《人民的名义》的顺利过审,也让周梅森看到了反腐剧的春天。
投资方之一的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也表示,在电视剧送审时,因为主创团队和投资方都知道整个剧本触及到了多深的程度,所以大家都是很忐忑的,但是没想到过审很顺利。据安晓芬透露,此次审核部门都对这部剧表示了坚定的支持。“他们都带回家去看,熬夜去看,他们各个审委都真的是这样,一个礼拜就把55集全部看完了。看完了大家给提意见,基本上都是非常肯定的。当时给出了‘气势磅礴,石破惊天’这样八个字的评价。”
高亚麟则说,这个度有最高检把握,也有编剧周梅森老师。其实拍这样的剧,最难的不是反腐尺度的拿捏,而是法律。“我们都是门外汉,法律程序是什么?戏剧创作中,一个戏怎样跌宕起伏不一样?不能太真实,写实就变成纪录片了;还要演绎,但演绎一定要在最高检严谨的办案程序之下进行,这是最难的。”高亚麟说,如果我们拍的剧在法律上漏洞百出,那不成笑话了?做得专业,观众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难点。
为争取年轻观众下了功夫,“偷偷加入了感情线”
在进行后期制作时,很多负责制作的“90后、95后”都喜欢上了这部作品,这也让李路感到很欣慰。“过去10年,年轻人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戏,常见的要么是婆媳,要不然就是玄幻仙侠二次元,很少切切实实表现当下生活的,我们希望让他们看到我们所生活的真实的世界。”
事实上,在拍摄时,李路也特意加入了时代感比较强的形象,也是希望从另一方面拉近年轻观众。“因为周梅森以前作品里很少出现情感和家庭,比如领导一般都很少涉及家庭生活,这次我们都设立了感情线。”
在李路看来,与年轻一代观众的交流非常重要,“无论是反腐意识的加强还是整体引导,都要从年轻人做起。我们希望能传达给他们一些观念:你有天大的本事,对社会有再大的贡献,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触及,就要绳之以法。”
而高亚麟对“吸引到年轻人”表示很意外:“说实话,我们很担心90后会不会爱看,因为没有任何小鲜肉。其实《人民的名义》还有个同名话剧,在保利剧院演出的时候,也没想到年轻人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事实证明反馈不错,看来无论90后、80后,好的东西依然是大家追寻的主流。”
现在,一部电视剧中演员平均年龄接近50岁,还能吸引20多岁的年轻人,这不是常理、逻辑可以预判的。李路感慨:“年轻人喜欢这部剧,非常之重要。证明年轻人的三观是正的。”
融资艰难远超想象,前期投资方逃跑了50家
但这部热剧开播前,却经历过50家投资方逃跑、导演为了请到好演员,把自己在电视剧行业十几年的“脸”都刷了进去的冒险故事……
虽然,这部由周梅森编剧、李路导演兼制片的反腐剧一开播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该剧的五家投资方皆为民营中小企业,不见影视大公司踪影。
周梅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以往我的作品都是和大型文化国企合作,这一次竟全都是中小民企,甚至是个体资本,有的大型文化国企以集体决策为由,不参与投资。也坚决不购片,而对一部还没定下演员的宫斗剧就一路绿灯买下,令人十分不解。”
在接受采访时,他也表示“没有尚方宝剑”,他手里所谓的政治资本,不过是最高检影视中心给他的一份授权文件。这份文件授权李路全权负责这个项目的剧本开发、演员挑选、资金筹措和宣传发行。
“几十家谈完之后,签约不打款。大型企业,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视界领军公司都有,跟我谈的时候特别慷慨陈词,一定要投!路哥、李导,这个项目投多少都行!马上做协议!最后,都因各自的原因没有投。”
李路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自己在寻找投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状况,“一些大型文化公司,一听题材来了精神,可是回去之后一‘请示研究’,态度就变成了观望。”
尽管这两年,国产影视圈是一个资本涌动的时代,热钱涌入,圈内圈外都想分一杯羹。但李路面对的,却是“签合同,毁约,签合同,毁约……”的循环。在他看来,大多数公司还是喜欢看风向,在当时的市场里没有这类剧,更谈不上成功的先例,“他们害怕钱打了水漂,更怕敏感题材不好掌控。”
2016年正月初三,《人民的名义》在投资尚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勉强开机了。由于资金短缺2000万元,李路差一点要卖房子。这时候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陈静柱在去片场参观后,决定投资。后来,他和李路解释说,“我去哪个剧组投电视剧,一般都是导演、制片人晚上请我吃个饭,或者是唱唱歌,你理都不理我,你直接上楼拍戏了,但我认为你是个实干的,所以这个戏要投。”
在拍摄现场,被剧本的水准和李路的决心打动的演员高亚麟也表示:“这部剧我一定要投,并且已经做好了赔本40%的准备。”
为什么选择湖南卫视,而非央视?
除去对电视剧本身的讨论,剩余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便是这样一部严肃而现实的电视剧,为何不选择央视而选择看上去平台调性不太合的湖南卫视?
湖南卫视这些年来一直走年轻化道路,他们的口号一直以来也是聚焦青春:越成长越青春;加速中、更年轻;自信更青春...。所播出的电视剧也以偶像剧、穿越剧为主,所以观众群体偏年轻化。但这部严肃的政治剧,现实主义题材剧,为什么就落在了湖南卫视?
其实,电视湘军也制作了《走向共和》、《雍正王朝》、《恰同学少年》等等精品剧,但是没什么人看。而放古装玄幻剧就有人看了,给人感觉好像湖南卫视只会放后面这种类型剧一样。
举个例子,湖南广电出品的《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6分。
2007年1月8日在湖南卫视首播,全剧平均收视率不到0.5%,可以说是扑街的很惨。关于收视率低的原因舆论一致表示放错了平台。
2012年6月4日,《青瓷》上映(豆瓣评分7.4)。这部剧当时被湖南卫视寄予厚望,早早就在电视、网络等平台进行了大力宣传,然而全剧平均收视率0.647,播剧期间一直排在全国十名开外。
2014年12月,湖南卫视播放了《四十九日·祭》(豆瓣评分8.1)。收视率平均0.7,而且播放期间一度让湖南卫视排名全国第11名,但是湖南卫视硬是坚持了下来。有位《四十九日·祭》中某位演员的粉丝留言说,他是因为自己的爱豆而看这部剧的,曾经看到《四十九日·祭》收视率这么低,他会以为湖南卫视会腰斩这部剧,毕竟对于湖南台来说,这么低的收视率绝对是不合格的,但是湖南卫视每次都完整的播放了片头曲和片尾曲,让他非常感动。
而更有意思的是,《武媚娘传奇》接档《四十九日·祭》,首播收视率便是2.280,全国遥遥领先。最终平均收视率达到2.959。
所以,在播放正剧方面,湖南卫视其实一直努力在做。
而此次,湖南卫视能够慧眼识大局,在风暴中引进《人民的名义》也得到广大网友的力挺!
那么问题来了,《人民的的名义》为什么是在湖南卫视播,而不是央视呢?
《人民的名义》采用的是现在一种流行的购剧方式,有点像电视台定制剧,意即在电视剧前期策划、拍摄阶段,电视台就圈定购买意向予以投资,而非等电视剧制作完后购买成片的常规做法。
周梅森在接受采访时说:央视一直在跟踪,但央视有规定,不能超过40集,我们这部55集的戏如果剪到40集,我们赔不起。
据周梅森透露,有购买意向的不止湖南台一家,但它最有诚意,“湖南台出价最高,2.2 亿。”
据悉,湖南卫视是纪检组长、总编办主任、购片部主任带队,六七个部门组成的一帮以年轻人为主的、各个年龄层次的购片队伍,三下剧组看现场,最后决定买。
湖南台在这一项目上显得极有魄力。周梅森说:连一个副台长都没有出面,完全走的民主决策程序。他们都不是官,最高的官就是部门主任这一级,就是这帮人定下来买这部片子。这是我在过去多年没见到过的。湖南台很让我感动,在这部戏投资这么大、风险这么高的时候,它使我们感受到了主流媒体的温暖、地方大台的责任感。
就这样,在融资艰难远超想象,前期投资方逃跑了50家,由五家民营公司共出资1.2 亿启动拍摄的《人民的名义》。由于湖南台的敢担当,敢作为,解除了剧组的后顾之忧,才使得他们全身心投入创作、制作中。
其实,回想数次正剧收视不尽如人意,即使如此,湖南台还是毅然决然地买下了《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才是一个大台最令人折服的风范。
周梅森说,这样我们就有一个非常好、非常宽松的创作氛围,一心一意做片子,完成我们团队该做的事情,卖片这块一把全给湖南台,一轮二轮三轮包括网络全给他们操盘。所以,大家都很高兴,更不敢懈怠。
所以,《人民的名义》火了,这个平台并没有埋没它。而火了的背后,是湖南台对方向的把控。
部分内容参考:人民网、现代快报、中国企业家杂志、忘川浮生若梦在知乎的文章、微博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