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指望通过“注水”拉长剧集求得利润最大化,网民未必会一直买账。
>来源:广电时评(ID:GDSP360)
文/龚禹霖(作者系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节目部副主任)
已获授权
网络剧成为资本的宠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带给行业的调整不光是内容题材的整合,还有集数的变化。
先来看看最近三年网络剧的集数情况:
2014年《午夜计程车》10集、《匆匆那年》16集、《执念师》20集;
2015年《无心法师》20集、《他来了请闭眼》24集;
2016年《心理罪2》25集、《极品家丁》31集、《飞刀又见飞刀》42集;
2017年新年伊始,长剧开始频频进入网民视线:《问题餐厅》40集、《云巅之上》49集、《奇星记之鲜衣怒马少年时》51集。
以下针对网络剧集数增长的现象进行简析:
播出平台的商业模式带来的变化
截至2016年12月,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商业网站会员数量接近8000千万。除了能跳过片头广告外,会员制最吸引网民的原因就是能完整观看全剧。
目前,一部网络剧平均剧集是24集,疯狂追剧的会员可能一周就看完了。一周对于网络剧带来的话题讨论时间偏短,往往还没上升为话题热点,全剧就已经被消费完了。
站在播放平台的角度看,一周“消耗”一部剧的速度不仅增加了影视剧版权购买的成本,而且还不足以赚取该部剧相对应的“收益”。因此,如果一部网络剧集数被“拉长”,似乎对网民的黏性更强,话题的发酵也更有利,在播放量上也更易获得好成绩。
影视制作机构的“如意算盘”
现如今,明星加盟影视剧大部分采取“按剧承包”制,这就意味着签约合同只限定明星拍戏的时间周期。不论制作机构是计划拍摄20集的短剧,还是45集以上的长剧,只要约定的拍摄周期结束,明星们就可以收工回家。
另一方面,影视制作机构和电视台、网站播出平台之间进行版权交易,都是按“集”收费,剧目集数越多,版权费用越高。比如90集连续剧《如懿传》被腾讯视频以8.1亿元的价格拿下独家网络播出权,单集网络播出成本已突破900万。既然片酬、道具、服装的成本已固定,那么影视制作机构为了能提高版权收入,把30集的连续剧拍成60集也“理所应当”。
如何“拉长”一部剧?影视制作机构貌似有着“丰富”经验:按照正常剧情节奏,一集设置2-3个冲突。为了“拉长”剧集,一集只保留1个冲突甚至多集1个冲突。对制作方来说就能多卖一集广告,对编剧来说就是多一集稿酬。如此制作的长剧带来的后果,想必网民们都“深有体会”。
以42集网络剧《飞刀又见飞刀》为例,古龙原著共有5部15章,有原著粉网民表示:“真正按照小说改编剧本25集的篇幅足够演绎”,“光是‘锁情铐’的情节设计就长达4集实在无聊”。
境外短剧的启示
如果说国产剧剧集“拉长”是源于播出平台和影视制作机构盈利的需求,境外剧的表现或许能给予一点启示。播放量居高不下的美剧《权力的游戏》(豆瓣评分9.2)和《西部世界》(豆瓣评分8.9)每季都是10集,经久不衰的美剧《生活大爆炸》(豆瓣评分9.0)每季24集。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豆瓣评分8.2)《我的恐怖妻子》(豆瓣评分9.0)分别是9、10集完结。经典英剧《神探夏洛克》(豆瓣评分8.9)每季更是只有3集。
上述境外剧能够在短剧的范畴内吸引众多网民眼球依赖的是精彩剧情的设置以及情感的共鸣。美剧《急诊室的故事》从1994年开播至2009年已横跨15个年头,剧中涵盖的生活细节,演员演技以及主题设置都是成功的原因。
就目前来看,网络长剧的趋势不可逆转。出于商业考量,不论是影视制作机构还是网络播出平台制作播出网络长剧都无可厚非,这是市场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现阶段水平共同决定的产物。但指望通过“注水”拉长剧集求得利润最大化,网民未必会一直买账。
相关阅读:网络剧不应被游戏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