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高凯)近日,内地有着“小鲜肉”之称的部分年轻演员屡惹非议,对其高片酬、演技差的批评此起彼伏,而这一热点随即引发人们对于此间影视剧整个制作品质与走向的热议与思考。
据百度词条显示,“小鲜肉”最早是2014年中国粉丝对韩国男性明星的称呼,指年轻、单纯、帅气、健硕的男性。当年的仁川亚运会,中国游泳选手宁泽涛更是凭借出众的成绩与外形,一度成为人们眼中新热词汇“小鲜肉”的代言人。
可以说,“小鲜肉”这一网络用语,在流行的最初阶段是为很多人接受,甚至追捧的。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演艺圈中被称作“小鲜肉”的部分人气年轻演员却因为过高片酬、缺乏敬业精神、演技差等问题逐渐成为“众矢之的”,“小鲜肉”一词的“属性”也悄然发生改变,最终充满非议。
中央电视台日前专发报道批评一些“小鲜肉”片酬奇高,但“拍出来的东西却很难看”,称目前一些当红演员的单部剧酬劳已经以“亿(人民币)”计。
内地著名编剧高满堂在自己的新戏《最后一张签证》开播宣传活动中坦言,在选角时,原本投资方想找一位“小鲜肉”,但对方要求的片酬过高,可提供的档期又短,并直言需要使用替身,“最终幸运地放弃了”。
他指出,“现在拍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要请到这些当红小鲜肉,片酬基本在七八千万之间,只有两三千万留给导演、编剧、团队和后期制作。因为没有钱做后续,造成大量的垃圾作品出现,这已经变成了新常态”。
不合理的高片酬以外,为“小鲜肉”们引来非议的还有其工作中的不敬业。
一篇由知名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发回的实录,近来不仅迅速创下了可观的阅读量,也再次刷新了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知底线。
宋方金此文中指出,“鲜肉”们往往在一个剧组只给出15天的时间来拍摄,所使用的方法则是所谓的“表情包表演”,“表演各种角度,各种表情,需要四五个环境变化时,要不对着天拍,要不对着大树,要不对着面墙,把他的脸拍完,剩下的场景都由替身完成。”剧组为了赶工,一般也会分成A、B、C等多组同时拍摄,就连普通配角也都有替身,演员在其他组时就让替身来演,“有一场戏拍的是大全景,拍戏的三十多个人,全部是替身,没有一个是正身。”
对此“新常态”,“老一辈”影视人甚为不满,刚刚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就曾直言,“(某小鲜肉)他当自己是大牌,拍两个镜头,大家都跟他说辛苦了!他有什么辛苦?一点都不辛苦!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到现场化个妆,打的动作替身都拍完了,他只是来喘喘气……我真的想把这个名字讲出来。真的看不惯这种人,送他五个字‘看你几时完’!”
除了愤怒,“小鲜肉”负面新闻的屡见报端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内地影视剧行业的深一步思考。
有观点指出,尽管批评的矛头几乎全部指向“小鲜肉”,但这充其量只能算是此间影视行业深层顽疾的极端表征,并非所有问题的起点。
宋方金就表示,这次他以演员为切口来说电视剧的乱象,但实际上电视剧创作风气的败坏,不只出在演员,而是整个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在失灵。作为影视圈的一个环节,“小鲜肉”们行为变质也不足为奇。
近年来,中国电影电视业可谓沐浴于资本的春天,然而行业中浮躁之气却也随即日盛,焦点在大部分时间集中于“赢利”,“讲故事”的能力很多时候不进反退,所谓的“诚意创作”日益宝贵而稀缺。
业内人士认为,杜绝收视与票房造假,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将对整个影视行业大有裨益,唯其如此,中国影视剧才能形成一个以品质为先的创作生产环境。而当作为创作根本的编剧有了左右市场的底气,变明星驱动为质量驱动,明星效应自然会从市场上消退。(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