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拍完送审时,编剧周梅森曾跟导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删掉5集、改1000次的准备。”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部电视剧审查仅仅十天就通过了,并获得了“气势磅礴,石破惊天”的评价。
由于这类题材创作难度很大,不能出现偏差,同时又必须贴近百姓,导演李路和作家周梅森都认为,只要关乎现实的电视剧一定要有力道,还要接地气,因为这部戏真正能够让你震撼的都是身边的人,包括工人、高管和商人。
编剧周梅森回忆,2014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他约稿,要在反腐题材沉寂多年的水面上投下一块石头。多次面谈后,周梅森投入《人民的名义》的创作。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周梅森前往检察机关及收押腐败犯罪高官的监狱,深入采集素材,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
据悉,编剧周梅森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功课:去检察院体验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翻阅大量案宗、卷宗,然后提炼采访,再开始创作。整个创作中,周梅森换了6个电脑键盘。
对于创作者来说,能否拿捏好反腐的尺度很重要。同为总制片人的李路说,“从创作到播出两年时间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整个拍摄中每个尺度的拿捏都直接关系到能不能过审。”
但正如剧中演员高亚麟所说“最难的不是反腐尺度的拿捏,而是法律”、“我们都是门外汉,法律程序是什么?跟戏剧创作中,一个戏怎样跌宕起伏不一样。不能太真实,写实就变成纪录片了”。
正式开拍前一个月,导演李路就带着陆毅等主创团队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体验检察官工作与生活,为该剧开机做准备。
编剧周梅森和导演李路都认为反腐剧独特的风格一定要坚守,凡是涉及到公检法和政府部门的细节,都会要求演员严格按照剧本表现。
拍成片后也做了多次修改,并且还有专门的法律顾问、检察顾问等全程跟踪,全实景拍摄,最大程度还原剧本。
高检的专家也会做出指导:
这个要怎么表述,法律名词是什么、程序如何。“做得专业,观众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难点”,高亚麟说。
在众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部严谨、真实而充满艺术表现力的反腐大片《人民的名义》成功诞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