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新一轮的反腐讨论是由一部内地电视剧引起的。自3月28日在《湖南卫视》开播已来,《人民的名义》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电视剧,竟然成为今年第一部被全民讨论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从一开始就打出了“十三年来第一部被解封的反腐剧”的口号,“直面当代中国官场大面积坍塌的腐败现象”,“直接捅到副国级”,在十九大临近,反腐成为主旋律的当下,这样一部根正苗红,(听上去)尺度惊人的剧,来得正是时候。
《人民的名义》备受关注不只是尺度之大十分惊人,还有剧中的情节非常贴近现实,是官场现实的一次展示。有人说《人民的名义》像《清明上河图》,但更多的人认为《人民的名义》更像《官场现形记》,官场生态一览无遗。应该说,这样的作品备受关注是肯定的,但没有想到会这样受追捧。因为反腐一直是中央、百姓两头热中间官场冷的现实,《人民的名义》则突破了这一尴尬的困境,让反腐真的热遍全国,深入人心。这是剧组也难以想到的吧。很多投资方的逃离,很多党媒对反腐言论都禁声,这次《人民的名义》竟“老少通吃”,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这是一次极好的表现。
反腐是中央的决策,也是目前中国的主旋律。但在现实中,反腐不受人待见。十多年来,没有出现反腐影视作品,更别说登上电视台了,《人民的名义》从一开始就打出了“十三年来第一部被解封的反腐剧”的口号,可见反腐作品的短缺与稀少。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少官员对反腐有错误的认识,“反腐是影响官场积极性的”,“为官不为也有反腐的原因”。实际上,反腐反的是个别的腐败官员,反腐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为什么反腐不能成为主旋律呢?原因就是有官员不愿意反腐,或是反腐只是反腐会上反,下来就不再反了,舆论也是如此,中央反腐轰轰烈烈,地方媒体很少看到反腐的言论。
《人民的名义》突破了禁忌,反腐就要轰轰烈烈地反,不论是谁只有腐败就要反。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说,反腐当然可以,但是要精品,要反腐不要展示腐败。对于原剧本在尺度上的保守,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翟泰丰大为恼火,“坏人只写到一个公安厅长,十八大后倒掉这么多的贪官,反腐形势这么严峻,你能这么轻描淡写吗?”言外之意,反腐都反到副国级了,对那些部级厅级腐败干部还有什么顾忌的?反腐不是反党,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如果文艺作品对反腐也顾前又顾后,怎么能出精品呢!反腐作品不反映真实的现实,观众怎么会喜欢呢!
有观众说,剧中的“人民线”消弱了反腐的主线。在我看来,“人民线”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反腐也是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反腐表面上看是为了党为了政府的基石,实际上是为了人民,缺少为人民,反腐也就没有了动力,而且,腐败最大的受害者是人民,反腐的成果最终也必须落在人民头上,否则反腐就会“缘木求鱼”。国企改革改制之所以困难多多,就是因为腐败多多,看看国内国企改制有多少腐败啊。《人民的名义》就是因为把反腐线、政治线,最终落到人民线上,作品才更受关注,试想反腐不以人民的名义,反腐能受到人民的关注吗?人民不只是至高无上的,我们的建设,我们的反腐斗争,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人民的名义。以人民的名义是规律,也是真理。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旋律,因为充满了正义性。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文艺作品,我们的思想宣传,我们的新闻舆论,站在政府的立场站在领导干部的立场,都具有正义性吗?因为有的领导并不站在人民的立场,比如没有倒下的腐败官员他怎么可能为了人民呢?在我看来,只要不站在人民的立场,就可能脱离人民,就可能缺乏正义性。这是被证明了的。《人民的名义》像一部《官场现形记》,这么大的尺度是开先河的,这么真实地反映我们的反腐现实更是破天荒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文艺作品敢于反映真实的现实了,说明我们的党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一部反腐影视作品不会败坏党的形象,相反,会更加树立起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人民的名义》传递的是正能量,绝不是负能量。我们希望《人民的名义》这样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