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相信影视剧市场的“自净”能力

相信影视剧市场的“自净”能力

作者:易 之

最近,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收获不少好评。不少观众称,这才是历史正剧的范儿。在豆瓣上,这部剧的评分达到8.9,属于国产剧中少有的高分。

但目前,恐怕还没到为影视剧市场的“清流”奉上赞美的时刻。现在的影视剧市场,还有一种剧大量存在:不讲逻辑、缺乏诚意、用修图软件“抠”出场景、演员不到现场全靠替身。编剧毫无逻辑、纯靠明星撑场的影视剧,已经泛滥成一种现象。

前段时间上映的《孤芳不自赏》,大概就属于此类。上映周期中,一直伴随着无尽的“吐槽”。然而,据全国网、CSM52、CSM32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孤芳不自赏》共播出37天,其中有23天都是收视第一,而在网络播出平台,截至2月9日总点击量已经逼近150亿。

用网络俗语说,这大概属于“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一部剧。“奇葩”之作,不乏拥趸;良心之作,饱受冷遇。就以《大秦帝国》为例,第一部《纵横》上映时,同样叫好连连,收视率却很惨淡;而前段时间陷入抄袭风波的《锦绣未央》,剧情、演技遭遇猛烈挞伐,收视率却颇为可观。

如今,市场似乎渐渐有滑入“劣币驱逐良币”之陷阱的风险,堆砌明星、剧情粗糙、后期马虎的作品,总能一呼百应,在市场中如鱼得水,而逐利的资本自然会前呼后拥。这些作品的大量存在,渐渐地制造了一种新的评价标准,在不少被打上“良心剧”的评论页面中,都有这样的句子:“至少不抠图,不用替身啊。”正因为“抠图剧”的现象级表现,它们成了衡量的“标杆”,拉低了整体水位,以至于正常表现的剧目,都被无节制地奉上掌声,而这得感谢同行的衬托。

主流舆论在谈及缺乏诚意的影视剧时,总是不乏“轻蔑”,拿出艺术的标尺衡量一番,打上一个“残次品”的标签。但在当前资本汹涌的影视剧市场,你跟他谈艺术,他盘算的却是收益。可以设想的是,只要这种“套路”足以继续收获粉丝,那就会长期存在下去。批评得再有理有据,可制作方的账目也是有底气的。

但如此,真的可以行之久远么?前段时间不乏人气偶像的《美人私房菜》也颇受关注,却因为收视率太差遭遇停播。更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不少收视率统计的平台上占据首位,远超其他当红影视剧。这些或许都是信号:“劣币驱逐良币”终究是种非正常状态,“优胜劣汰”才始终是市场的铁律,影视剧市场亦然。一味地挥霍明星的影响力,轻视观众的智商,或许不是长久之道,终究会遭遇市场规则的反噬。

不能否认有些“抠图剧”能俘获大量观众,有其合理之处。曾有电影人如此评价:“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激凌,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电视剧也是这样,大量观众的存在,自然需要做出特别可口的冰激凌、特别舒适的沙发椅,剧情安排、偶像选择确有抓人心处。但一味地口味重、做工糙,能够所向披靡么?或许电影市场的表现可以作一个注脚: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440亿,当时电影界一片乐观,预计2016年达到600亿。然而,虚火褪去后,实际只有457亿。

相信市场的“自净”能力,它必将随着观众整体审美口味的提升而优化。创作者,还当有自己的坚守。倘若有一天满屏幕都被“神剧”占据,那么潮水一旦退去,尽是裸泳者,就再也找不出一个合格的了。(易 之)

说相声的拍影视剧,他们10几年前就干了,你知道吗?

上一篇

说相声的拍影视剧,他们10几年前就干了,你知道吗? 说相声的拍影视剧,他们10几年前就干了,你知道吗?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