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如今手握遥控器的,是“80后”和更年轻的“90后”“00后”们。于是,曾经以“得大妈者得天下”为不二法则的国产电视剧,就这样随着影视生态的演变悄然发生着“剧”变。
文| 牛瑾
关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会因为文化不同而略有差异,但热播电视剧一定是个必选项。
正因为如此,平常工作忙到只能零敲碎打看两眼电视剧的靳晶,养成了周末或假期刷剧的习惯。这不,刚刚过去的春节小长假,她一连刷看了好几部电视剧,《放弃我抓紧我》《于成龙》《夜行人》,各种类型都有。
靳晶是典型的“80后”,如今手握遥控器的,正是包括她在内的“80后”和更年轻的“90后”“00后”们。于是,曾经以“得大妈者得天下”为不二法则的国产电视剧,就这样随着影视生态的演变悄然发生着“剧”变。
收视率 点击量成双标准,新型“网台联动”渐成
除了遥控器,“80后”“90后”“00后”这些受众群的手里还有一件“利器”,那就是各色电子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一而足。
与只是坐在沙发上、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的中老年观众们相比,年轻一代更喜欢借助互联网在视频网站上随走随看。之后再通过社交网络分享观剧感受,寻找有着同好的粉丝型观众。
对电视剧而言,视频网站成了与电视台同等重要的主场;点击量与收视率捆绑在一起,成为评价电视剧的新标准。也就是说,一部电视剧若只在电视上播得好,在网络上激不起任何波澜,那就算不得现象级作品。
靳晶是台湾影视演员霍建华的粉丝。霍建华参演的每一部剧,她都会追。当年的《他来了,请闭眼》,无论搜狐视频播还是东方卫视播,靳晶可都没落下。
如今,她最期待的是周迅和霍建华主演的《如懿传》。“听说《如懿传》的卫视首播权被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拿下,单集300万元。后来才知道,这还不算什么,腾讯视频的独家视频版权单集都超过900万元。”她开玩笑地说,“这么高的价格,让我觉得即使只看一两分钟,也是赚的。”
没错,收视率与点击量组成CP之后,还带来了一些新变化,值得说道说道。比如,水涨船高的剧集采购价格。2016年,视频网站开出的采购价格已经远远高于传统电视台,像《如懿传》这样的天价购剧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以往先发行电视台、网络再配套发行的模式被打破,视频网站以更高的价格拿到首播权,再将内容反输向电视台,形成有趣的“网台联动”。
为何产生如此多的变化?已做了6年编剧的小梁看来,这既与年轻一代接棒消费主力、限制引进剧等政策出台直接相关,更与当下紧密融合。
“新旧媒体交替的大背景让网络平台对内容的需求更加强烈,可优质内容就那么多,资源稀缺,争抢的人多了,价格自然攀升。而且,因为既有存量有限,网络平台开始做增量,主动参与到剧集的制作与投资中,带来网络剧的红火,让整个电视剧行业都变得不一样了。”
“作为编剧,我们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创作时也要考虑互联网思维和粉丝思维,争取让电视剧带着网络感、网络剧更精致。”小梁说。
多元题材 青春偶像成“套路”,电视剧全面偶像化
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爱看谍战剧,至少,今年69岁的韩淑萍是这样的。但是,《解密》《麻雀》《胭脂》《双刺》,去年一系列的谍战剧却让她有些看不懂了。
“故事是过去的,人物外形却是现代的,仿佛直接从现实走进了电视,活脱脱一部披着谍战外衣的偶像剧。而且,有些演员的演技真是不敢恭维,无论什么情境,都是同一个表情。”
虽然这只是韩淑萍的个人观感,电视剧偶像化却是不争的事实。“看脸的时代”最初只是调侃,今天已成铁律,大有无论什么题材都要拉上几个青春偶像拼颜值之势。其实,这与IP改编风潮兴起不无关系。
去年一整年,从年初的《芈月传》到暑期档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再到年底的《锦绣未央》,很多大热电视剧的背后都是大IP。从四大卫视去年的播出剧集类型看,全年共计约50部,其中IP剧数量几乎占到一半。
“因为主打年轻一代的受众,所以,大IP中的角色设定都是偏偶像化的,改编成电视剧后,自然也离不开这个套路。于是,制作方对偶像型演员产生批量需求,这才有了‘各种题材 青春偶像’的套路。”小梁说。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启用偶像型演员,也无意“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整体否定这个群体的演技。毕竟,演员也在更新换代,有些题材还的确需要这样的人员设计。
这些微博坐拥几千万粉丝的人气偶像,动动手指更新一条状态,都会引发讨论热度,在电视剧宣传上出了不少力,使收视率和点击量双双走高。
但是,无论怎样,剧本必须合理、演员要有演技,只有这样,才能精准地传递主旋律和传达思想情感。
也有人说,这不能怪偶像演员,编剧在创作时或许就是如此。小梁也听到过类似说法,他直呼冤枉。
“编剧在创作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写作偏好,又要照顾观众的接受习惯,还要满足投资方和制作方的诉求。而且,这三者之间还有排序,投资方—制作方—观众—我,再好的编剧也抵不住投资方和制作方的特殊要求。他们觉得偶像气质的剧情适应市场,我们硬着头皮、咬着后槽牙也得体现出来。”
小梁说,他自己在这方面就有很多辛酸血泪史,所以,“这个锅,编剧不背”。
优化新模式 剧集“走出去”,影视剧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张海燕喜欢看美剧、英剧,一周播放一集、以一季结束一个故事的季播模式,让她找到了契合自己生活节奏的娱乐方式,“忙工作的时候,不用担心会落下精彩剧情。”
另外她发现,国产电视剧去年也出现了季播剧,比如,《欢乐颂》《鬼吹灯》《盗墓笔记》;还有周播剧,比如,《幻城》《诛仙·青云志》。“播出模式越来越国际化、灵活化,或许,对我国剧集‘走出去’是有帮助的。”张海燕说。
“走出去”是我国电视剧产业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且成绩还不错。《步步惊心》《何以笙箫默》在东南亚取得良好口碑,简缩版《甄嬛传》落户美国、原版《甄嬛传》在美国华人电视台播出,《琅琊榜》在欧美等国引来一批追剧族,阿拉伯语配音版《父母爱情》在埃及创下收视新高……
“有朋友去泰国旅游,就在当地看过泰文版的《还珠格格》,感觉说着‘萨瓦迪卡’的小燕子这个姑娘真的‘有一些叛逆’。”张海燕说,她后来也在视频网站上找到了一些片段,果然“笑果”不凡。
影视剧是文化产物,“走出去”的影视剧是对国家形象的宣传和软实力的彰显,还能带来较大附加值。以韩剧为例,《太阳的后裔》用特种兵的故事突出韩国在世界维和行动中的贡献,巧妙地输出价值观。
据了解,韩国文化产业中,每100美元的文化产品输出就会拉动412美元的相关产业,且51.9%的企业销售额都受到“韩流”走红的影响。
反观我国,“走出去”虽已有长足进步,但与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的体量相比,数量还不够,且质量也有待提高。
现实中,我们的“幸福生活”“美好时代”无法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同;不少剧集走是走出去了,但只能卖个白菜价。这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我们还要在讲好自己的故事上多下功夫。
凭借一系列“秘史”剧在海外营销成功的导演尤小刚,曾经分析过“秘史”系列能够为他打开海外市场的原因。
“我们在拍摄中注重以现代文学的立场阐述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批评精神为指导,着力于刻画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和行为逻辑,这种真正扎根于中国历史的、严肃的,但又不枯燥的电视作品,大家还是很愿意了解的。”
也就是说,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先要弄明白什么才是中国、什么才是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再作准确的自我表述,传递出真实的中国声音。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