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初到今晚,我几乎每晚19:30,准时准点守着江苏卫视,为了看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据说《鸡毛飞上天》平均收视率近1,收视排名稳扎前三。
这部由张译、殷桃主演的现实题材商业大剧,完全符合我这个70后创业老兵心理,这部剧讲述了浙江义乌人从“鸡毛换糖”开始做起,将义乌从一个贫穷的小地方打造成世界级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在度娘上搜了下《鸡毛飞上天》拍摄花絮,了解其自拍摄之初就引发了义乌本地人的关注,播出之后,更是凭借着精彩的剧情获得了全国电视剧观众的喜爱,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
《鸡毛飞上天》这部电视剧讲述上时间跨度超过了三十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跨到当今。主线讲述了陈江河和妻子骆玉珠的感情和创业故事,从“鸡毛换糖”到把生意做到国外,整个义乌的商业发展史都跟随着这条主线慢慢浮现出来。
我是在1992年去东莞的,1996年自己创业,前期创业虽然没有历经陈江河的曲折,但也绝非一帆风顺,个中心酸,难已以表!
这部商业剧算得上是现实主义题材,并没有时下流行的所谓“鲜花、鲜肉”,全剧均是戏骨级演员坐阵,当然也拼不了“颜值”。据说播出前片方还为之忐忑,在播出之后却收获不错的口碑。对此,导演余丁表示,这得益于真实,不仅是故事真实,表演、情感、细节都力求真实到位。
导演坦诚,编剧深入义乌当地采访,还原了很多那一代人创业的生动案例。
“第一代创业者(我们这些60,70后)对任何商机都非常敏感,能够让某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发挥价值,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创业家的气质!” 。于是导演抓住我们这一代人创业之艰辛为痛点,把主人公陈江河塑造的维妙维肖。
特意按排在剧中陈江河建议伙伴用猪皮做手套,带领乡亲用废弃布料做拖把的故事,试问我们当年创业哪一个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其次是细节真实,陈江河、骆玉珠为了赚取差价,异地跑货,被"卖猪仔",频繁去爬拥挤的绿皮火车的细节,买不到火车票就买站台票,然后从车窗里钻进去,四处没有缝隙,全被行李挤得满满当当……导演牢牢抓住了这种年代符号,让观众一下回到了那个物质交通不发达的时期,这又活生生地让我想起当年十万大军下广东站在火车站的辉煌场景。
然后再说说电视剧情感上真实质朴,让我们这些创业老兵不仅在陈江河身上真实感受到了创业的辛酸,期间的起起伏伏更是令我们产生了共鸣,如此情真意切,令人叹为观之!
后来在百度上看到记者访问导演余丁,才知道余丁年轻时也有一段我们一样亲身经历:“我曾经也卖过毛巾,在湖北一个毛巾厂进毛巾,然后在商店里面卖。”
那段艰苦的创业经历让余丁至今难忘,在拍摄的过程中他将这份感受和情感传递给了演员。余丁说:“这个戏你一定要看中间的过程,不能只看结果,陈江河的创业过程会让你感动、让你辛酸、让你心里面有撕裂感。”
剧中,除了创业,主人公陈江河和骆玉珠之间的感情也是该剧的一大看点。虽然《鸡毛飞上天》在讲述义乌的发展史,但是我更愿意将这部剧定位为一部情感剧。主人公陈江河一开始一直在自己的爱情和养父的恩情之间徘徊和犹豫,但是最终历经自己的奋斗,最终自己做主。“达到了命运起伏和感情的极致”。
说实话, 我特别喜欢中间这几集,电视剧主人公陈江河和骆玉珠因为陈叔叔的奸计,迫使骆落迫他乡(江西赣州)嫁给铁路维修工,生了个儿子,后来骆丈夫(维修工)因一场雷电而逝,骆生活更加艰难!而陈为了找到骆,8年时间坚定执着,从未放弃,苦苦寻觅……最感人的是两人不在同一火车上隔着玻璃相见,陈拿出他一直带着骆刻的石头,明明知道对方听不到,仍声撕力竭地呼喊着……陈已很憔悴,噪子都哭哑了,"下一站下车,一定要等我!"情真意切,或许只有过来人才有体会,我当时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当然,这部剧最后几集,我不大满意,特别是主人公陈江河和骆玉珠多年后从玉珠集团退居二线,颐养天年,就有些童话故事了,可能这才是作者(或者导演余丁)自己渴望的未来幸福生活,要知道现实生活中,一个多年创业老兵无论如何都是闲不住的,这点上我最有发言权。虽然如此,依然不影响整部剧的商业价值,也许大部分观众喜欢这样的结局。
目前电视剧市场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接受程度,让一此即使是高品质的大剧都开始担心市场反应,这样的担心源自收视群体在改变。电视屏幕被古偶仙侠和抗日神剧等类型充斥,现实题材逐渐没有市场,制作方除了要担心剧的品质,还要担心是否有各大卫视要。导演余丁感叹着“做这类题材都是在衡量现在电视制作人的胆量。不管行业怎么变,自己都会努力创作好让观众喜欢看的内容(干货)。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