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儿童剧目缺失的这种状态与创作者的忽视也有一定原因,中国的电视剧导演大部分都是科班毕业,或由电影导演转行从事电视剧导演。扎实的文化理论基础和开拓精神,成为这一代电视剧导演的共同特点。他们中创作成就最为突出的为王扶林、张绍林、郑晓龙、尤小刚、蔡晓睛、潘霞,陈胜利,赵宝刚、张黎,管虎等等。但是如此众多的优秀电视导演中,导演过儿童电视剧的几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题材选择的一个重大漏缺。他们大多热衷于主旋律题材,文学改编题材和涉案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即便这些人的优秀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毫无问题,但是对未成年人来说,“观看适合成年人欣赏的节目本身就是灾难”。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一些无法理解的内容给儿童造成的困惑对他们就是一种伤害。”比如涉案剧中的暴力镜头、古装片中的光怪陆离、言情剧中的亲热镜头等常令孩子们无所适从。
国内的少儿电视作品,无疑是电视产品中最不被人重视的,这表现在多个方面。目前国产的儿童影视作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都难以满足未成年人旺盛的文化需求。以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动画片为例:全国现有电视频道两千余个。国产动画片年有效播出需求约为二十多万分钟。但去年全国共生产动画片七百余部,总产量3万分钟,其中只有1万分钟在各电视台播出。而且国产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比较陈旧,说教味浓,缺乏娱乐性,在收视率上难以与引进的动画片较量。许多电视台的动画栏目都为“无米下炊”而犯难,转而不得不掏钱买进进口译制动画片。从最近几届“金鸡”“百花”奖,评选儿童片大奖屡屡空缺,便可见一斑,电视台也实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国,日本的动画片,虽然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超过国内同类产品几个数量级,但是从受众定位和观众接受的消极效果上来看却更糟糕。八十年代我们脑中有的是米老鼠,唐老鸭,蓝精灵,一休等等可爱善良的形象,可是真到了现在的美国和日本,才发现这印象是大错特错了。美国儿童电视节目中很喜欢以外星人入侵或史前探险来做文章,画面常见面目可怖的外星人,史前动物,还有心狠手辣的强盗、歹徒。1999年获得美国动画片收视率第一名的《南方公园》,在国内的学术界也引起不小的震动,甚至被当作商业运做的典型成功案例,在北京某影视学院的课堂上,让学传媒的学生们学习。但是这却是一部典型的成人动画片,四个主要角色满嘴脏话,以暴力低俗的黄色笑话,和讽刺名人来取悦观众。日本动画片许多取材于漫画,有三成以上是“三级片”或“准三级片”,其余诸如《蜡笔小新》一类的动画片,虽然乃上乘之做,但是明显是定位给青年和成年人看的。
国内儿童电影的情况更难以令人满意。2003年,国产电影达一百四十多部,而其中儿童电影只有区区10余部。我国儿童占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但是儿童电影比例却只有十四分之一,比起国外年年翻新的《小鬼当家》、《怪物史瑞克》系列,国内类似《霹雳贝贝》、《背起爸爸上学》、《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优秀作品几年看不到一部。由于票房不佳,这些儿童电影要么没有院线愿意放映,要么上映没几天就被撤下,难以走进孩子们的视野,一些有“政策保护”的儿童电影,勉强靠教委或者当地政府的指令性文件才能草草维持回收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