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中国有史以来寿命最长的电视剧
将要换掉跟拍16年的导演。
这部从2000年11月起
在广东电视台开播的粤语家庭轻喜剧
已经累计超过3000多集,
伴随无数“老广人”度过
从孩童到老年茶余饭后的幸福时光。
说到这里,
也许很多人都能猜到它的名字:
《外来媳妇本地郎》。
71岁的导演陆晓光坦言
因为年纪大的问题,
准备“退位让贤”给年轻导演。
但每当有人问起:
“你们竟然还在继续拍这部剧?”
他总是微笑着回答:
“是的,我们还在拍。”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
深受大家喜爱的女强人安迪
和对梅长苏深情厚义的霓凰郡主,
最早是在《外来媳妇本地郎》中
饰演嫁给康家老三的上海姑娘幸子,
被广东观众们亲切地称为
“广州人的好媳妇”。
曾经每当这部剧的主题曲一响起:
“生仔未必就系福,
要娶媳妇要分屋”,
很多广东家庭便齐齐搬好凳子
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着康家老小
又在这座西关大屋里发生了
什么真实有趣的市井故事,
仿佛在里面能看到自己身边
熟悉的街坊和日常生活的影子。
十几年过去了,
这部剧经历过最辉煌和最挫败的时刻。
它讲述在踏入21世纪后,
所谓“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正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地区
强烈吸引着从全国各地
涌入的打工者和创业者。
故当时广州有一户康姓普通人家,
在如此城乡人员大流动的
特殊社会背景下,
四名儿子都分别娶了河南人、
广州人、上海人和外国人做媳妇。
这般“南腔北调”的
“外来”媳妇“本地”郎家庭组合,
注定会让这个热闹非凡的家
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摩擦和笑料。
其中人气最高的老二夫妇
阿宗和阿婵合开着一家小餐馆。
他们精明干练且斤斤计较,
经常在房间里密谋“生意经”。
阿宗那张令人过目不忘的“鞋抽脸”,
完美诠释了80、90年代
在市场经济春风中爬摸打滚过来的
广州小市民经典形象。
阿婵的口头禅“正衰公”往往会
引发一场令人捧腹的夫妻拌嘴日常,
在观众心里产生温暖亲切的共鸣。
里面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比如八卦多嘴的包租婆祝师奶和
爱占小便宜经常到
邻居康家蹭饭的“口水威”。
各色草根邻里小人物生动诉说
广州人最地道的喜怒哀乐,
还原了咱们老百姓
喜闻乐见的真实生活情景。
剧中人凡是单身几乎都能找到伴侣,
遇到矛盾误会最后都能巧妙化解。
外来文化与广东文化的差异在人们
一点一滴的接纳和包容下和谐共存。
它就像一面时代的镜子,
赵剑的全是温情善良的面孔
和背后守望相助、自强不息的广东精神。
在这部剧最火的时候,
它就是人们每天在街头巷尾
碰头寒暄都会聊到的娱乐对象。
现实中很多外地人也是通过它学习粤语。
尽管叫好又叫座,
《外来媳妇本地郎》也曾遭到
部分“专家”的炮轰:
“这部剧就是垃圾,没有艺术价值!”
可是,
它本来就是拍给草根百姓看的,
在平凡的琐事里反映社会民生,
用接地气的话语抚慰广大心灵。
只要还有市民十几年如一日地收看,
它就不会停播!
话虽如此,
16年之久的时间跨度终究也让
这部剧在部分主演相继离世、
内容难出新意和
互联网影视大潮的冲击下
显得越来越吃力不讨好。
它就像一个老人,
就算用尽全力奔跑也必然会
被新时代急速的步伐
抛离得越来越远。
我们曾感激旧时它带来的欢乐,
也将温柔地对待它未来的命运。
因为老广情怀就是这样:
不管是否有人留意,
它其实一直都在你身边,
永远未曾离开。
▲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