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的电影化是电视媒介希望通过以一种学习借鉴电影中多元化元素的方式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当前众多电视节目极具电影画面感包括色彩、构图、角度、服装造型、配乐等,都出现电影化的趋势,充分体现出电视节目逐渐开始注重借鉴电影的拍摄技巧、剪辑技巧、画面思维以提高自身艺术水准。亦然,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的艺术属性有各自的美学范式,虽然彼此也有共通之处,但是它们在商品属性方面并没有差异,是完全相通的,由于它们的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具有相似性,所以这类艺术能进行媒体间的互串并实施整合性营销[1]。
一、构建故事,电视综艺节目叙事的电影化
在电影中镜头和镜头之间呈现出的情节带我们身临其境的去看一个故事的发展,所以,任何电影都无法缺少叙事线,这是最基本的要素。娱乐节目曾大多以平述为主,而今许多节目尝试突破此种限制,将倒叙、插叙结合起来。许多电视综艺导演利用电影的叙事技巧向观众展示更多元化的节目,有时节目会利用插叙提前抛出结果制造悬念,再通过透露一步步蛛丝马迹还原故事。在节目中还经常利用剪辑技巧先将结果引出,提起了观众观看的欲望,再逐渐慢慢推进节目剧情的发展。这两种方式不仅可以抛一个大的包袱,制造悬念,还可以使节目节奏张弛有度[2]。
《我是歌手》故事的开端即赛前准备,节目严格按照线性叙事的原则,通过使用平行蒙太奇及每个歌手面对紧张气氛紧张准备时的交叉剪辑,使节目气氛变得十分紧张,比赛节奏开始变快。紧接着剧情到了核心部分,每个歌手开始逐次演唱自己准备的歌曲。节目仍以线性叙事为主,台前主持歌手在主持,台后休息室歌手在观看和等待。当每个歌手准备上台演唱时,画面又切换为从后台跟到前台,这样镜头一路跟随着一个歌手既有叙事的效果,具有真实感,又为节目增添了一份紧张。到歌手真正准备唱歌从后台走出来的那一瞬间,灯光变暗,噗通的心跳声响起,舞台渐渐变亮出现歌手的轮廓,这一刻歌手和观众的心似乎连在了一起,台前和台后也串在了一起。故事的高潮是各个歌手演唱结束以后500位大众评审进行现场投票及导演洪涛在一个房间里宣布比赛结果的过程中发生。500位大众评审开始依次将自己想选择的歌手的票放入投票箱,并以现场采访的方式提问评审哪一个歌手最好,紧接着现场专家开始唱票,歌手们自己的房间等待。这时候的悬念变得极致化,尽管是歌手他们也会不知所措,但只能静静的等待节目宣布结果,充满未知性。这如同电影里面的画中画一样,在一个画面里面展现了多种不同的叙事要素及不同空间里故事的发展线索。故事的结尾,各位歌手通过赛后采访的方式说出自己对本场比赛的心得以及遇到淘汰赛时大家依稀送别的场景,也有歌手表达面对胜出和自己的追求更愿意选择后者。这就像一个电影的结局一样,不管名次多少、谁去谁留,都会留下遗憾和不舍,无论是怎样的结果,给观众留下最多的可能是感慨和叹息。
二、追求质感,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电影化
在拍摄和剪辑上电视综艺节目都借鉴了很多电影手法,形式多样。电视的镜头语言开始以近景和特写为主,能更好的体现故事的细节和人物的情绪,在电影中导演经常通过对人物的场面调度来还原环境,创造空间感,而今众多电视综艺节目也开始借鉴这种手法,另外,电视综艺节目为了更好的节目效果开始用蒙太奇手法。在后期特效技巧方面,娱乐节目开始加入一些动态字幕、特效音等来增添节目的丰富性,利用不同的处理手法,增加了冲突性和紧张感,达到凸显的效果。
《十二道锋味》是我国一档电视真人秀综艺节目,在十二期节目中,这档节目共在六个国家里面发生了六个精彩的故事,其主要是由谢霆锋担任该节目的设计主厨。搜寻世界各地美食,每一集就像一部微电影,有时还会有脚本,节目组会限定每一期的规则,虽是一个真人秀节目,但每一集都会有很精彩的亲情、友情、爱情的发生,美食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据悉,这档真人秀节目其强大的制作团队令人咋舌,节目为了精美的电影视觉效果花了半个多月在澳洲认真的取景,为了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看电影的感觉,他们的拍摄团队采用的是香港电影行业的顶尖团队。用霍汶希的话说:“就连打灯的都是香港金像奖专业奖的获得者。这种为节目效果耗费的额外巨资就可以看出来《十二道锋味》制作之精良。节目在整个设计上一改之前厨艺的日常感,整体风格充满着华丽感,就质感而言,愈比以前更胜一筹。节目的这种精美,这种叙事模式,会给新型的综艺节目注入一股新的力量,而媒介之间的这种界限也越来越没以前那么突兀。
《十二道锋味》在节目的视觉效果上,每一集节目都很好地把握灯光、声音、拍摄等技巧,每一个精美的画面都为剧情增添了可看性、叙事性。在后期团队中,他们请的是香港电影行业顶尖剪辑团队,这样大手笔的投资使得节目效果变得更加多样化,专业化。亦然,在通常节目制作中,大多数以近景、特写为主,没有太多的丰富性,但《十二道锋味》中经常采用一个故事结尾另一个故事开头的美剧剪辑手法使镜头变换性更强,通过平拍、仰拍、俯拍等多种手法结合,将节目的元素展现的更丰富,使剧情更具有可看性,这种不符合一般电视节目的剪辑逻辑会使很多观众刚开始不习惯甚至放弃观看,但是这是一种新型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创新理念,用跳转性剪辑手法会更有一种带入感。亦然,在节目中电影版的光影运用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盛宴。一般节目在拍摄完毕以后会进行一级较色、二级较色,但是更多是为了使颜色更饱满,更好看,增加空间性。但《十二道锋味》在颜色的运用上不仅是后期在调整,在前期拍摄中为了追求短暂的一个特定的场所的光会一次又一次等待并耗费很久。这种画面的光影的处理既具有电影感,也对节目的感情基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节目对人物造型的设计也十分注重,嘉宾每一期都会有很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服饰和当下时尚的流行元素的结合会给观众每一次的观看都带来新鲜感、观赏性。
三、媒介互串,电视综艺节目与电影的嫁接
媒介互串本身就是相互串联,相互对立,既是相互借鉴也是相互竞争。目前最热门的便是电影市场开始出现电视综艺节目串门,例如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部“电影”虽加入了电影化的元素,实质却为一档为期5天的加长版节目,在这5天里5对父子和众多动物进行了一次奇妙的历险记,在电影中父亲和孩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从细节中都完美的体现出来,无论是玩游戏还是衣食住行都可以体现出彼此的爱,这种永恒的感情足以让人落泪。《爸爸去哪儿》电影版虽然是综艺节目的衍生版,但其制作方法仍属于电影类。在电影中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指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独特的人物设定和视听语言手段,以虚构故事和叙事性为主,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诚然,在电影类型中也有很多纪录片,以表现真实性为主,但是在手法和本质上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真人秀节目当中,编导和摄像机会24小时持续跟拍,并且越展现真人秀的真越好,强调的是原生态,虽然编导在成片之前会选择性地挑选素材,但是记录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电影纪录片是在拍摄之前就有主题、动机,和日常生活的单纯纪实是有区别的,虽是纪录片,但还是具有电影的美感。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反思,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感,而这种真人秀节目是以节目效果为主要,通过表现人的真实状态引起观众的观众以此来产生娱乐效应,通过展现真人面对不同状况时的趣味性使可观性更强,两者在本质的用意上就有很大的却别。因此《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在形式上的确是属于电影的范畴,是一部真人秀电影,在京都发布会宣传的时候是以电影的方式宣传的,播出时长95分钟也是符合电影院播放标准的,对于观看方式也不是看节目的方式而是以看电影的方式在宽银幕上相对封闭的空间观看的。在形式和标准上《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确属于电影的范畴,但从内容的展现、拍摄过程和表演的方式来看,电影版和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的《爸爸去哪儿》是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的,没有剧本,并且只是将形式和宣传方式进行了升级,换标不换本。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和电影的互串打破了曾经的墨守成规,电视综艺节目开始拓展到电影市场,电影媒介开始为电视综艺节目服务,双方既是主人也是客人,电影也因为接受电视综艺节目的到来拓展了市场营销。
此外,在近几年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电影电视化的作品,例如《失恋33天》,这个电影后来拍摄成了电视剧,反响也特别好,但在本质上来说,它是属于电影的。但是在剧本的编导手法上却是电视化,节奏轻松,但出彩的却是人物对白,趣味性较强,它的亮点不在镜头形式、手法上,而是语言的滑稽和逗乐,而电视剧化的电影由于更好的融入了市场,因此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这样的媒介相串拓展了电影的市场,在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在目前国内电影发展市场中,如果单讲究电影的艺术感、美感,并且国产电影题材样式过于狭窄,创新能力不足,这样会导致观影人数太少,票房以外收入太少会更加导致参与电影的人变少,若是太看重商业电影带来的利润,那么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行为将大大降低电影的质量[3]。
当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一些新兴的媒体元素开始崛起,在这种多样化的媒体形式中,卫视如果想更好的存在就必须在不同媒体之间互串,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勇于创新,不再固步自封,一味保存之前的存在方式,而应不断学习如何从电视电影之间的关系找到更高的价值。电影和电视都是由影像和声音构成的,在存在方式上是没有根本的差距的,只不过由于最初针对的对象、目的不同,制作手段和传播形式不同,使两者逐渐有了差距。但电视综艺节目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节目变得制作精良,不再只注重节目效果,为了更加迎合观众的口味,艺术综合效果变得越来越强。试想,当电视节目的制作开始和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都变得一样,那么究竟谁将脱颖而出?在艺术互溶的大趋势下,电视和电影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参考文献:
[1] 于谦.论影视艺术合流的两个方向[J].电影文学,2014(19).
[2] 高颖.“综艺电影”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电影市场,2016(1).
[3] 邵猛.综艺电影“去电影化”问题刍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8).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