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专稿文/昆汀责编/老万
朋友是位国剧迷,典型与非典型交织的那一种,信息畅通,剧量巨大,既有指点江山的宏观视野,又有挖掘非热门小品的敏锐嗅觉。某天睡午觉的当头,发了一张图过来,姜东元出新剧了你不看看?迷迷糊糊中我瞟到姜东元的脸似乎变大了,头发似乎变少了。起床后俩人随意瞎掰了几句,朋友嗅出了我兴头的萌芽气息,乘胜追击,趁机梳理了一遍国产网剧在犯罪题材上的“丰功伟绩”,《余罪》、《毛骗》接踵而至。长篇大论了一番后,撂下一句:真的,《杀不死》,你看一集就知道了。
这部剧每集片头设计都不一样,时长也不一样,这一集的片头是我个人最偏爱的。
陌路狂衰
说实话,低配版姜东元的迷惑性只能维持三秒钟,真正吸引人看下去的大部分是开场设计的功劳,林森卧室的内饰局部特写正是我最心仪的犯罪类型片的典型拍法,每一个道具就像一些密码,吊足了胃口。
成年男性的房间中有大型玩偶,也是暗示主角性格现状的线索。
波米老师在他的《反派影评》的节目中,聊到过关于悬疑的设置,他认为最廉价的惊悚是在不告知观众的情况下突如其来地恐吓,这一般是小孩间嬉笑最常用的手段,结果除了一身冷汗和绝交的风险什么乐趣都不会产生。高级一些的悬疑是在表面上告知观众所有的事件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模糊细节,以左右和动摇之前的“事实”,只有在观众对已知信息有充足把握之上的谜团,才是让每个人都获取兴奋和乐趣的关键。
这个原则,得以执行在腾讯视频自制网剧《杀不死》的全剧中,每一集的开头都会解开上一集留下的迷惑,在这个事实上新一集会增添更多的视角和线索,不必推翻什么,但一定会翻新观众的既有认知。包括对主角林森经常上班经过的小道上的校园欺凌的处理上都可以反应出本剧结构上完整性。
十二集一口气刷完后,再回头去点开第一集的前五分钟,埋下的雷才会一一爆完,每一个环的扣才能全部扣上。
除了结构上的巧思,《杀不死》也是混杂和囊括了几乎所有主流犯罪题材的类型,但我个人观感出发,更倾向于将它归为一部十足的公路犯罪片,它很容易让观众想起近十年内国产类型片的几部名作,无论是宁浩的“疯狂”系列,还是后期的《无人区》,或者是曹保平的《追凶者也》,人在囧途的喜剧效果,小蠢酿大错的经典套路,偶然与必然的互相渗透,无心之失与大阴谋的交叉缠绕,因果轮回的善恶观。甚至是交通工具上的使用,《杀不死》全方位展示了典型的国产公路片的特色,两位主角车行职工的职业背景,到逃亡时的外卖摩托,甚至到全剧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马的使用。这些都足以显露出,国产类型片,在犯罪题材上的继承和日趋成熟。
服化道上的短板,一直是观众集体诟病国剧时的常选项,近几年口碑大胜的国剧无一不是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才得以赢得大面积观众的许可。《杀不死》作为都市背景下的以展现小人物生活流中的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剧作,不仅客服了国剧中服化道以往失真、不重细节等通病之外,更是已经深入顾及到道具意向功能性上的连贯作用,这点是我作为一个路人观众看到这部剧比较动容的一个亮点了。
打个比方,剧作开头在介绍主角林森的出场时,并没有通过粗暴的剧情简介直接交代人物性格和特色,而是透过一系列的道具暗示来充当人物简介,在暗示林森过着一成不变的规律上班族生活时,设置了两个闹钟的特写镜头;在主角早晨起床时,背对阳光的一个逆光画面,林森低着头的面部表情是一片漆黑的,配合着床头上的一个地球仪台灯也是关闭的,无解的面部表情让观众看不到人物在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时的内心活动,在看到中后段的时候,当观众了解到,林森遭遇的一系列打破原有生活规律的偶然事件之后,回过头才发现,每一个偶然事件都在撬动着这个人物整体命运甚至引诱着其隐藏性格地爆发,而当观众看到地球仪台灯亮起时,也许才会想起,这个因家庭遭遇和责任而画地为牢的生活圈套正在主角身上慢慢松绑,地球仪暗示的是林森整个人性的复苏。
胜者代价:
《杀不死》最先让我想起的,其实是《冰血暴》这部作品,因为表面上这是一个太过于典型的科恩兄弟式的卢瑟蠢癌晚期发作导致的连环偶然事件串联起的必然犯罪案件。但看到后面观众会逐渐感受到本剧的人物设计其实另有玄妙,科恩的电影中,人性之恶是永恒的无可争议的探讨主题,所有的人物动机都是基于呈现这个主题而存在的,小人物身上的蠢导致恶的产生,甚至发酵和感染上更大宗的恶,落脚点都在对“恶”的鞭笞上。
而本剧中,对人性消极面的展示也只是基于一个犯罪案件本身的重要的参与元素,但它并非主题本身,无论是林森和哨子,这样谈不上多么正面的但本质上依旧是对生活充满了憧憬的小人物,还是左昊所代表的盗亦有道的经典港片血性黑帮人设,再到全反派的金店老板的人设,都遵循的是典型的犯罪类型片的规律来进行的创作。但又绝非扁平化处理,除了主角之外,林森母亲的人设在我看来尤为亮眼,表面上这个角色跟林森暗恋对象一样是个十足的功能化角色,不具备太多丰满的空间,但母亲的每次出场,不仅造成了人物所处环境的交待,也暗示了母亲一直维持的局面是她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母亲对儿子的真是诉求并非一无所知,也并不是一厢情愿地拿所谓的自我牺牲来绑架林森的人格发展,这个人物通过寥寥几句台词表现出她对现状和世故的洞察力和妥协。在一系列事件爆发后,通过周遭环境的变迁,这个人物的真实动机才得以揭露和显现。这一点是剧作精细化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
母亲在等林森吃饭的时候,电视中播放的也是母子亲密的画面。
在动作场面的设计和调度上,它也汲取了例如2016年的《火锅英雄》和中韩合拍的《惊天大逆转》等优质犯罪片的一些妙笔。
剧中有一些构图还蛮亮眼的。
《杀不死》的配乐我印象深刻的不多,不过十二集尾声的时候,剧中出现了美剧《嘻哈帝国》的一首OST,叫《Conqueror》,摘一段歌词:
Lifeislikeabigmerry-go-round
生活像巨大的旋转木马
You"reupandthendown
总有起起伏伏
Goingincirclestryingtogettowhereyouare
为了奔向目的地,
而原地转圈
Everybody"sbeencountingyouout
那些曾经轻视你的人
Wherearetheynow
他们如今在何方
Sittinginthesameoldplace
他们仍在原来的地方
Justfacesinthecrowd
面对人来人往
Weallmakemistakes
我们都会犯错
Youmightfallonyourface
你可能会一败涂地
Butyougottagetup
然而你要振作起来
I"dratherstandtall
我宁可站着死去
Thanliveonmyknees
也不愿跪着生存
"CauseIamaconqueror
因为我生来就是征服者
这首歌蛮好听的,前面的歌词也都和本剧的主题蛮契合的,只是最后这一句“"CauseIamaconqueror”我个人的观感倒没有那么雄心勃勃,对官方简介的那句“杀不死你的能让你更强大”也没有太多共鸣。
其实看到这句话我本能会想到《奇葩说第四季》有一期的辩题是“人应不应该感激生活的暴击”其实已经比较全面地探讨过这个主题了,我当时也是持“不应该感激”的一方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演员春夏提到那样,暴击让自己更强大,应该感谢的是自己而不是暴击,当暴击透过你去伤害到你周围的人的时候,那暴击是不值得感谢的。
因此,在观看《杀不死》的时候,在创作方明面给出的这个主题下,其实我更愿意来理解成“杀不死是因为我们死不起”,林森和哨子这样的小人物之所以打动观众,一方面是他们避免了成为一个彻底的科恩兄弟式的悲剧人物,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们并非生来是什么征服者,无论是林森的苏醒,还是哨子的浪子回头,尽管最后他们通过这一系列遭遇的考验激发出隐藏人格中非日常的一面,那一面包含着勇气、智慧和果断,但他们的主要性格绝非是由这些组成的,换句话说,他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剧终他们获得的所谓胜利,也不过是求生意志和剧作主题惩恶扬善所需要的一个必然结果,但一切成功的剧作中小人物真正的生命力在剧外,在剧情和人物互动的合理性中永生。
为什么说在我这儿《杀不死》的主题是“死不起”,因为我认为这三个字才真正囊括了这部剧一切的起承转合,林森的“死不起”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地找回自我,他还有等在家中的母亲,我并不觉得那句“我要回家吃饭”是多么值得嘲笑的妈宝人设的搞笑台词,在一切混乱发生到失控的状态时,这个人物他还能透过混乱去试图维持日常秩序,这恰恰说明:真正的生活,不是用来征服,而是用来经营的,你不需要去打败什么,你需要维持的是你内心由你主宰的秩序,而不是外人强加给你的秩序。而哨子的“死不起”,在于他是一个典型的有情有义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十足的贪生型人格,他不仅想活着,他还想活得有滋有味,他甚至还想活出以前没有的光明磊落。
比起《Conqueror》,林森更接近于他卧室里悬挂的《MONK》中有着求强烈生本能的普通人,在麻烦中艰难地找寻着自我。这也许才是平凡人真实的成长脉络,也许我们不会遇到这样戏剧化的遭遇,但是在解决麻烦中慢慢变老,是所有人的宿命。
《杀不死》是一部为“贪生怕死”重新注释的作品。里面除了有低配姜东元,还有山寨上野树里。想看全集的话,快快成为腾讯视频尊贵的会员吧~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