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上要坚决抵制三种“伪劣产品”:第一种是伪文化作品;第二种是伪现实作品;第三种是伪正剧。
我们常说的文化自信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电视作品能够体现文化自信?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首场论坛,“文化自信”话题引发行业热议。
日前,白玉兰电视论坛分论坛“中国电视剧如何体现文化自信”围绕国产剧如何体现文化自信、电视剧品质和资本如何相得益彰等问题,汇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毛卫宁,慈文传媒董事长、总裁马中骏,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及导演李路等行业人士,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就此议题展开探讨。
从选片标准看文化自信内涵
“坚持文化自信,首先要践行文化自觉。”毛卫宁强调,无论在选材还是创作方向上,关于文化自信都要做到坚决、坚定、坚守、坚持。
在毛卫宁看来,现在的现实主义作品,逐渐从与公共生活相关联,发展到表现日常生活,甚至完全表现私人生活。他表示,这是文化自信上的倒退。“电视剧应该更多地从情感和时代变化的角度关照现实生活,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根植于每个创作者的细胞当中。”
“文艺作品应和当下接通。”毛卫宁呼吁,电视剧创作应该重新回归到关注公共生活,反映中国人的生活本身、反映中国社会本身。“这才体现了文化自信。”
“电视剧内容制作方要在和年轻人的互动当中,表达对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追求。”马中骏表示,慈文在投资方面依然是多元化、年轻向的路径。他强调,不管哪类题材,历史与当下的接通、与情怀的接通是其创作始终追求的方向。
王磊卿表示,东方卫视的选片标准与文化自信的要求不谋而合。“东方卫视这两年来的剧场定位是都市气质、大剧品相、新鲜多元。都市气质是以反映当代现实都市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剧,这一项是东方卫视的当家菜。大剧品相,包含对于精品剧的追求。新鲜多元,是希望作品除了现实主义、精品化的导向之外,有更多新鲜的创作元素。”
在王磊卿看来,东方卫视剧目播出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坚守了文化自信。“我们所选的古装剧,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审美,从《琅琊榜》到接下来要播出的《那年花开月正圆》,都在视觉上强化了中国诗情画意唯美的表达,在主题上体现了忠、仁、义等精神,反映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据王磊卿透露,东方卫视的储备剧目还将突出两个方向:一是反映当下现实的作品,如《国民大生活》《急诊科医生》;二是立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精品意识的古装作品,如《那年花开月正圆》《如懿传》。
在王磊卿看来,对于一个选片人,首先在选择作品时,自身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对具有主流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作品要有一定的判断力。王磊卿提出,在市场上要坚决抵制三种“伪劣产品”:
第一种是伪文化作品,即披着文化外衣,实际上戏说历史、粗制滥造。
第二种是伪现实作品,外表反应现实,但实际上是贴标签,故事还是玛丽苏、霸道总裁等。
第三种是伪正剧,为迎合宣传节点而做,号称是主旋律,但在内容上缺失社会价值意义。
王娟也表示,不要小看年轻观众的审美,对于一些跟风、粗制滥造的作品观众会自发淘汰,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提升,平台方也要根据用户的淘汰标准来提升筛剧能力。
在李路的作品中,体现较多的是温暖的时代性作品。在他看来,这些剧作中的情怀与使命都与“文化自信“一脉相承,是文艺工作者回馈观众的追求。
王磊卿最后提到,作为电视平台来说,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同样电视台也要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而做到这两点的结合,最重要的出路就是坚持做精品电视剧、做精品化的剧场。
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如何统一
近年,电视行业投资体量、明星片酬呈现上涨趋势,但展现文化厚度的精品之作寥寥无几。随着古装IP剧的泛滥和流量演员霸屏,传统的现实题材、正剧及年代剧等严肃题材剧的市场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一些精品剧的传播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相去甚远,精品剧虽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在市场上却难以掀起波澜。
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选择和取舍是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但二者也无法割裂,如何取得平衡是横亘在每个从业者之间的问题。在电视节另一场论坛“电视剧现阶段受众探究——现实题材的创新和IP改变的出路”上,针对如何做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这一问题,也有新的碰撞。
新派系(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唐丽君表示,随着一些现实题材剧的升温,尤其在年轻观众中走红,透露了一个信号,无论什么题材,好的作品、好的故事都是有市场的。
“类型不是重点,重点依旧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演员刘奕君同样认为,好的剧本、好的角色、好的团队是构成一部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通过作品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任何类型的电视剧都有成功的机会。导演蒋家骏也表示,“适当的演员演适当的角色,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在拍摄制作环节做到位,观众就会买账”。
“我看一部作品,一是故事吸引我,二是表演吸引我。”在演员张志坚看来,如果一部作品只是基于在网络上有受众群体,加上一些所谓的流量演员,这样的模式是无法长存与市场的。“过去我轻看了年轻观众,后来的经验告诉我:好的作品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局限,只要凭着良心认真去做,不糊弄市场、不糊弄观众无论什么题材都大有市场。”
天价片酬合理吗?
论坛的讨论中,也多次提及演员天价片酬的问题,引发了对于鲜肉、鲜花演员的争议。
对此,唐丽君表示,一些年轻演员的片酬确实高的离谱,而且今年和去年相比,片酬又翻了一倍。“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的结果,应该交给市场来调节。但天价演员应当配合好的表演,否则只是昙花一现”。唐丽君强调,创作者应该对作品有更多信心,不应依赖于流量演员的加持,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蒋家骏也表示,演员拿了天价片酬,要做天价的工作,给作品带来提升。“价格和价值应当对称才合理。”
“我们不能用‘存在即合理’这个口号来回避问题,存在不一定都合理。”张志坚痛批天价片酬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必须做出调整。他表示,解决这一问题仅靠导演、制作方等单一的力量是不能改善的,需要市场各方的协作。对此,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戴钟伟提出,好莱坞演员的价值评估体系值得借鉴。“他们根据作品的票房、获奖情况以及社会反响等因素,构架出一套评价系统,对于评估演员的商业价值很有帮助。而我们没有对演员的投入和回报进行勾连,这是不合理的。”戴钟伟表示,这是电视行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已经到了需要产业模式体系升级的时候,不是平台方、制作方或者演员群体自身能够解决的,“国内影视行业迫切需要建立演员的定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否则市场还是乱的”。
“在精品剧的市场开发上,我们也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戴钟伟补充说,好作品需要好传播,做好作品本身之外也要研究传播策略。其次,注重作品年轻化的表达,花更多心思去研究市场受众,学习市场最新的阶段性规律,是每个创作者要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