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每年上万集影视剧被打入冷宫,影视行业也需供给侧改革

每年上万集影视剧被打入冷宫,影视行业也需供给侧改革
<>

文化产业评论: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度成为2016年度热词。其实,除了产能过剩的重工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尤其是影视行业,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以电视剧为例,每年电视台能够播出的数量上限是8000集左右,但早在2012年电视剧年产量已经达到17000集,这几年更是有增无减,加之网络大电影、自制剧的发展,每年的影视作品数量已经远超出了市场容量,一半甚至更多的影视剧都要被打入冷宫,而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作品则是踩着这些“冷宫尸体”与观众见面的。因此,影视行业去库存已经迫在眉睫。

作者:蔡艺超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

电影产能过剩,质量却成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几年文化产业的迅速增长让众多资本看到了中国这块亟待开垦的沃土,连不少互联网公司都纷纷进军文化产业,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大文娱,腾讯和乐视则分别成立了腾讯影业和乐视影业,小米影业也曾颇受关注。《捉妖记》24.4亿、《美人鱼》近34亿的票房,让人们看到了影视行业强大的吸金能力。

不仅如此,目前中国观众年均观影人仅1.7次左右,而北美人口约为中国的四分之一,人均年观影人次却近4次,由此看来,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但这也正是电影产能过剩的诱因所在之一。

从国家放宽对民营资本进入电影制作、发行行业的限制后,我国电影行业历经了爆发式增长。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和艺恩咨询等机构的统计,2008年至2016年,全国国内电影票房收入从 43.41 亿元增长至457.12 亿元,增长10倍之多。观影人次从1.41亿增长至13.72亿,复合年均增长率40%。与国内电影票房收入高速增长相对应的是,2008年至2016年,我国院线银幕数量从4097块增长至41179块,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5%。

不仅是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的数量也大幅增长。自2014年出现“网络大电影”概念以来,网大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状态。2014-2016年全网上线网大分别为450部、700部、2200部,同比增速分别为55.6%、214.3%。而网大在视频网站大多是付费观看的内容,随着我国有效视频付费用户规模的持续增张长,2017年预计市场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亿。

但值得注意,与数量的高速增长不甚匹配的是,质量已经成为了悬在电影从业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资本的介入使得电影行业形成了不小的泡沫,票房造假、幽灵场、烂片等刺耳之词,不时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网大由于以暴力、色情等画面打擦边球而频频触到红线,下架事件不甚少见。同样由于质量或题材等原因,也有不少电影“胎死腹中”,无缘院线观众。2016年为例,全年共生产电影944部,但其中在影院上映有票房可查的不到400部,占比42%。也就是说,近六成拍出来的电影并没有上映过。

<>

电视剧行业市场集中度低,机构间实力差距大

在电视剧方面,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境内电视剧制作业务基本放开,电视剧制作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企业数量、产品数量和市场交易额的增长也堪称迅猛。

2008年到2016年,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制作机构数量从 2874 家增长至 10232 家,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7.20%,电视剧年产量则保持在 400-500 部左右,集数保持在14000-17000集左右,市场可消化压力很大。

虽然具有电视剧制作资质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真正能够进行电视剧制作并最终拍出电视剧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机构占比很低。

2013年至2015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机构数量仅为275家、295 家和 284 家,占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机构数量的 4.45%、4.07%和 3.31%。而2016年共有10232家公司获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但只有有132家机构获得电视剧甲种证,仅有1.2%。

另一方面,我国电视剧制作机构虽然总量庞大,但比较分散,能够长期规模化产出的制作机构较为缺乏。在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的公司中,近八成每年仅有1部剧获得发行许可,年产2部剧的公司比重仅为15%左右,年产3部及以上电视剧的制作公司比重更低。

除了传统电视剧,网络力量的加入在活跃电视剧市场的同时,也使市场更加饱和。去年以来,来自于视频网站的自制网剧大爆发,《余罪》《老九门》等一大批热门网剧涌现,大有超越传统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势头。

2016年网络自制剧产量井喷发展,迅速增加到2866集,增幅高达95%,全年累计播放量达229亿次,2016年自制剧市场总体规模突破5000集,比2009年增长近250倍。

事实上,目前的电视剧市场已不缺数量。每年传统制作机构产出的电视剧集数大致在14000-17000集左右,而若自制剧年产量增速保持不变,2017年也将达到126部,共计93485分钟,这个数量已经超过市场需求量。

从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路径来看,文化产业评论认为,数量只是衡量行业发展的一个初级指标,更重要的是作品质量,这才是业内人士和观众最关注的因素,也是行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

影视行业供给侧改革要敢于做“减法”

其一,去影视产品的库存。如前文提到,我国每年能够播出的电视剧只有8000集左右,因此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的电视剧制作完成后被打入“冷宫”,不仅资源极大浪费,也会引发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因此,可以加强对影视项目的甄别和管理,取消不必要的项目,从源头上减少库存积压的可能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这一点在今年2月19日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2016年度大会上也有所披露。去年有400多部剧,差不多两万集,由于质量问题、价值观模糊问题,没有通过备案公示。

《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也从源头上加强了对内容的监管,对诸如电视剧的价值取向、历史依据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相信更多更完善的监管措施和细则,能倒逼制片方提高作品质量。

其二,对“僵尸”企业进行适当关停。前文提到,虽然具有电视剧制作资质的机构数量众多,但是真正产出电视剧作品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机构占比是较低的。因此,可采取适当措施,对长期产量过低的“僵尸”企业进行关停,让更多有能力产出的制作机构进入,给市场带来活力。

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在会议中提到,处理“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重要举措。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通过财政和金融的宏观调控对僵尸企业进行处理。意见指出,多措并举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在做好存量资产清理、整合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予以盘活;依法依规实施企业破产,因企制宜实施企业破产清算、重整与和解。未来,针对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细则或将出台,对僵尸企业的处理将更加完善和多元,以深层次盘活市场力量。

其三,降低影视企业的成本。一个是生产成本,近年演员片酬的暴涨,带动了行业成本的增加。为了作品的话题度,减少无法上星或上院线的风险,我国影视作品很注重演员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主演往往采用一线明星。中国一线明星的收入基本可以达到8000万—1.5亿人民币之间,而且往往是税后。更有甚者,一些高颜值小鲜肉,已经传出了一部剧上亿元的片酬。

另一个是降低交易成本。买收视、买票房已经成为企业发行不可缺少的成本,近期豆瓣刷分高达百万成本的新闻也引起了多方关注,难登大雅之堂的水军被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这些都需要更加透明的监管机制来促进行业成本的降低和竞争的公平度。

值得欣喜的是,从证监会到广电总局都在出手调整行业乱象。今年3月1日起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亮点之处在于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同时明令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

<>

结语

当前我国影视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行业不良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除了引导和扩大消费,通过推动文化产业对传统经济的改造升级,带动影视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着力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在做好“减法”,去掉部分影视企业落后产能,对“僵尸”企业和“问题”企业进行清理,减少影视作品库存的同时,也需要做加法,通过加强质量把关和产业链的优化,增加影视作品的出口,提供文化影响力,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后劲。

求才若渴,欢迎加入我们,请点“阅读原文”

电视剧装嫩女星,最后一位你不得不服

上一篇

电视剧装嫩女星,最后一位你不得不服 电视剧装嫩女星,最后一位你不得不服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