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二月」: 2017戛纳唯一获奖华语电影
北京时间2017年5月29日凌晨,第70届戛纳电影节闭幕,各个奖项先后揭开。中国导演邱阳凭借「小城二月」获得短片金棕榈奖。电影「自由广场」拿到本届金棕榈。
2017年是戛纳的七十大寿,也同样是华语电影的时代转折点。时隔一甲子之后,我们有理由怀念24年前第46届影展,不仅有两部华语佳作入围,由陈凯歌导演指导,张国荣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还一举拿下金棕榈,成为影坛绝唱。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华语电影,距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自「霸王别姬」之后的这几年来,华语电影无缘进入主竞赛单元,如今贾樟柯即将开始他的商业转型,台湾地区老一辈的电影人已获尽嘉奖,香港电影尚未从辉煌十年过后的没落中找到出路。
然而今年中国导演邱阳凭借15分钟的短片「小城二月」获奖多少有点意外,虽然这部电影的片长并不起眼,国内资源和推广有限,看过的人寥寥无几,不过这次作为唯一一部获奖的中国影片,实现了中国电影在戛纳电影节该奖项零的突破,同时也终结了长达20多年戛纳电影节上,中国电影的「无奖荒」的历史。近些年华语片在艺术领域的这种窘境总让人不由地回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华语电影在戛纳发光发热的光辉岁月。
90年代:东方影坛的黄金时代
1988年,陈凯歌凭借「孩子王」撬开了戛纳电影节的大门,那是身为第五代导演代表的陈凯歌、张艺谋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为中国电影人辉煌的九十年代开了一个好头。此后,陈凯歌的「边走边唱」、「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和「风月」先后四次入围戛纳。
其中1993年的陈凯歌凭借「霸王别姬」摘得了华语片首个戛纳金棕榈大奖,并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陈凯歌独有的人文关怀,加上李碧华原作中弥漫的邪魅气息,影片从选角到拍摄,几经周折。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后,这部横跨中国50年历史的社会和人物史诗篇章终于诞生了,成就了「霸王别姬」在华语片里独一无二的地位。
张艺谋自然也不输陈凯歌,继1990年的「菊豆」首次入围,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再度入围主竞赛,一举夺得评审团大奖,葛优也因此成为了首个戛纳华人影帝。和陈凯歌、张艺谋的屡次合作更奠定了巩俐的国际影响力。
但他们的戛纳之行也最终止步于此,都开始转型做商业导演。张艺谋成了国师,拍起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商业制作,以及口碑票房皆败的中美合拍片「长城」,「霸王别姬」匠心独具的史诗格局追求,让特殊年代的上层文化领域和所属的众多内涵,同时前卫的「同性」议题也是对金棕榈的有力冲击。但近年,陈凯歌的作品频频不尽人意,在艺术和商业的拉扯下,陈凯歌也再没有拍出能媲美「霸王别姬」的神作。
中国电影从80年代崛起,90年代走向艺术创新的一个高潮,在国际电影节上的影响力,也几乎达到高峰。倒是来自香港的王家卫和台湾的侯孝贤,多年来一直都是戛纳偏爱的对象。王家卫四次入围戛纳,凭「春光乍泄」获得最佳导演,担任第59届的评委主席,还有「蓝莓之夜」作为开幕片和「东邪西毒」特别展映的经验。
而侯孝贤则一直都以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戛纳。从「戏梦人生」第一次入围开始,侯孝贤共有七次入围主竞赛。这样的纪录,已经和让-吕克·戈达尔、阿伦·雷乃和路易斯·布努埃尔这样的大师的纪录并驾齐驱了。终于在第68届的电影节上,「刺客聂隐娘」为70岁的侯孝贤拿到了最佳导演奖。
戛纳对一个电影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同时与美国的奥斯卡平衡着优质影片的输送。一个电影节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其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电影节所尊崇和倡导的艺术价值,戛纳就是电影艺术交流的载体。
陈凯歌曾在对媒体坦言,戛纳代表的首先是一种态度。「你看它的参赛影片放映前都要放映戛纳电影节标志的音乐和画面,它就是圣殿式的台阶,不断向上。电影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社会产品,文化产品,它应该能够有力量反映和折射一个时代对个人的影响。也可以反映和折射一个个体在时代下的状态。」
毕竟,在戛纳的舞台上,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但华语片在这个舞台上的力量日渐式微,戛纳电影节期间每天最具话题点的,恐怕还是关于范爷如何蹭红毯,「网红穿国旗装走红毯」的新闻的热度上。
电影节的宗旨,就是要通过电影去弘扬人性的基本态度,陈凯歌的文人底蕴,张艺谋的乡土情怀,还有贾樟柯、娄烨等关注那些生活中小人物的故事的视角。
而今华语影片出现断层,与成熟作者导演转型或创作节奏缓慢以及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有关,在高度商业化的电影环境下,电影市场急剧发展和膨胀,第五代导演转型商业,其中最为明显是追求好莱坞大片化的张艺谋;王家卫的新片遥遥无期,监制的「摆渡人」口碑扑街,一方面可以看到对整个电影工业发展的益处,同时另一方面种种问题层出不穷,华语电影在戛纳的角色也沦为了国内想火的女明星走秀的 T 台,以及片商拉投资的交易所?
已经远离的华语金棕榈,如今在怀旧之余,更多的应该是给予我们激励,20多年前就可以实现的梦想,今天,有了更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基础,艺术创新是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小城二月」是不是华语片进击金棕榈的终点不得而知,但华语片在戛纳的这根接力棒,还是会有人继续传下去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