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露出AlphaGo真面目的Master,刚刚在60局连胜横扫中日韩围棋高手之后,百度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又在人脸识别的“人机大战”中胜出。
而且,是在电视节目第四季《最强大脑》中公开挑战。
第四季《最强大脑》与百度深度合作,百度的AI产品百度大脑“小度”要挑战坐镇“名人堂”的人类脑力精英们。
然而,在赛制规则面前,却没有一位名人堂的选手敢毛遂自荐参与和人工智能的挑战。甚至为了推选出战选手发生了内讧。
僵持不下时,陶晶莹都有点火了——“你们根本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我拜托你们,谢谢!”
评审黑脸后,这才有了三位“脑力者”出战。本场中,最终出战的选手,要与百度大脑展开一场“人脸识别”的PK。
第一关比较有意思,要将20张蜜蜂少女队成员与她们的童年照片一一对应。这属于跨年龄人脸识别,而第二关要对比年龄跨度高达十几岁的小学毕业照和成年照,而且人脸数也达到了1500 个,难度就更大了。
而人类在前一关就不幸败给了一组双胞胎的测量上。
百度大脑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上过电视综艺的几个人工智能产品。
《蒙面唱将》里的小V主要是为了提供歌手的声线数字识别。但在实际上操作中,更多的意义是代替导演组掌控猜评难度,把握节目的可玩性。
两个月前的“双十一晚会”上,马云展示了引以为傲的AI产品阿里云ET。呈现在晚会上的,除了时下最为热门的语音识别技术,还玩起了魔术。
相比评审的可控,晚会的“秀”,小度来《最强大脑》更像是一个挑战者,更是刷足了存在感。
我们不妨以这样的视角来理解百度大脑的出现:在过去的《最强大脑》中,是人脑与人脑的PK,是同一个维度的PK。而根据百度大脑的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说法,百度人工智能算法参考人脑较少,更多基于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这就意味着是一场引入了系统,是两套全新的“算法系统”之间的PK。
这听起来跟围棋界的“人机大战”很类似,但部分科学人士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在第一期节目的跨年龄人脸识别的PK,只能证明目前的人工智能可以在“跨年龄人脸识别”上比人类出色,但并不代表其视觉上也比人类的眼睛出色。甚至某种程度上说,百度大脑“找错了对手”。
但无论如何,AI要走向大众社会,必然面临着类似的秀。这两年来,公开亮相的越来越多的AI产品通过大众传媒走向了公众舞台。谷歌凭借Alpha GO和谷歌眼镜赚足了眼球,微软的虚拟助理小冰曾出现在电视新闻的天气预报中。阿里巴巴去年也曾在一次大会中,展示语音识别技术,将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对战。以0.67%的准确率微弱优势战胜了第 50 届世界速记大赛亚军姜毅。
但无论它在节目中展示的部分有没有那么大的科技意义,单说“人机对战”走上电视的第一次实战,就值得鼓励。
虽然是一次再明显不过的商业和综艺的绑定秀,但百度大脑显然有它更充分的打算:他们试图通过与人类最擅长的部门进行较量,来测量自己的水平到底做得怎么样了。这场电视秀,至少可以验证在“人脸识别”上,AI能否代替人为操作,从而实现未来“刷脸”在内的多种可能的应用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