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的时候回家里,和妈妈一起包粽子,于是我在边上打下手,老妈麻溜的包着各种馅的粽子。对面电视里放着我N年没看的国产电视剧,名字叫做《警花与警犬》。一部看名字就想吐槽的电视剧,刚开始是一个美女牵着一只拉布拉多,喊着“嗅”的口令,在一个类似灾难现场搜寻。然后镜头一转,在一个小卷帘门下面露出一个光头。美女警察奋力把门掰开,扶起一个大叔。
大叔起先一阵迷茫,看到警服以后突然一把推开,从不知道哪里掏出一个炸药(好像是鞭炮),警察美女大喊“冷静,冷静”,大叔声嘶力竭“不冷静不冷静,我要和你们同归于尽!”这时候边上男警察手里牵着的德牧突然窜出去,一口咬住炸药包就跑哈,这时候女警察一招制服大叔,边上男警察连忙去追德牧,这时候背景音乐突然开始激昂起来,我感觉这狗狗要牺牲。果然下一个镜头,狗狗在前面叼着炸药包,后面突然出现14个警察追,一遍喊着狗狗的外号,音乐开始悲切,然后一声巨响。
这时画面切回总部,老领导要给狗狗过生日,正在生日蛋糕上写字,边上几个配角在起哄写什么,突然老领导手里的奶油枪掉到了地上,一股不祥的预感袭来。然后镜头一转,葬礼开始。接着整集剧情在男主角和女主角还有配角,还有德牧的小伙伴们郁郁寡欢,走不出战友牺牲的剧情。
2、
其实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我以前会特别喜欢这样的电视剧。因为从剧情开始,拯救大叔的案例铺垫,大叔被压的事情,救出来后炸药,狗狗窜起,牺牲等等,包括后来大叔的审讯。都给我一种为什么这么巧?明明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呀?于是冒出来一种,编剧拉出这么多的巧合事件就是为了服务一个狗狗牺牲的结局,而这个结局是为了电视剧的主题。
但是,这么多不严谨的巧合真的可以嘛?什么是巧合,巧合就是小概率事件。德牧去咬炸药,然后被炸死,明明逻辑上有很大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很小概率事件,我们在生活中是很难遇到小概率事件的,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大概率事件下的平凡,是财迷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所以艺术,包括电影总喜欢从小概率事件去切,然后给我们一种不可得和不常见的向往,让我们去追求。
但是电影的小概率和大概率的比例,是和我们生活中的日常是大约一致的。也就是说用几个小概率事件推动剧情,然后用大概率的人性和逻辑叙事。这才会给我们感觉接地气,真实。像《欢乐颂》,像《潜伏》《伪装者》。好的电视剧都是尊重我们的智商的,也尊重我们的逻辑。当龙傲天真的出现在电视剧中的时候,我们只会当做喜剧,不会当做生活剧。
而我们大部分电视剧的编剧,为了电视剧而电视剧,不会去铺垫,也不会讲故事,也不会去铺设真实的逻辑线。喜欢用各种巧合,小概率幸运,离奇来强行扭转剧情,让剧情在最小概率的那条线上走到编剧想要的结果去走。
3、
好的电视剧,比如《欢乐颂》,当编剧把五个灵魂人物人设设好以后,其实他们自己是有生命的,遇到什么人,会出什么结果。都是有概率的,比如樊胜美遇到王柏川,依照樊胜美的家庭,做事,格局,如果编剧随便点,让王柏川随便浪漫一把,樊胜美就感动然后在一起,这是韩剧,现实是不可能的,就算刹那的感动也会被樊胜美的现实扭转回正常轨道。
所以樊胜美和王柏川的美好未来,只有当王柏川有钱了,或者樊胜美脱离家庭成功了,才能改变其一,而这两个都是小概率事件,需要用几十集去铺垫的事件。剩下的四美也是一样,每一个成功的角色,都是有其灵魂的,都会按照我们普通人一样,根据各自的性格人设去做决定,去走人生。
而编剧要做的事,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时代的变革,所遇的人,所遇的事,按照他想要的顺序去安排给主角遇见,主角没遇见一次很大概率发生什么,很小概率发生什么。正常人都能看得出来,而最成功的编剧就是在那个他希望我们受到感触的点,做出符合他想传达价值观的小概率对的选择。
比如好莱坞电影中关键时刻家庭和事业的选择,爱情和利益的选择,亲人和事业的选择,正是因为艰难,正因为小概率,所以我们不常见,所以伟大,所以让我们观众感动。
很多文化的价值所在,就是当道德,行为,选择在人的边界和极端的时候,该怎么做选择。而电视剧需要向我们传达的就是这一个,让我们在人生面临一样的情况的时候,告诉我哪个选择有什么后果,哪个选择有什么后果,然后我自然会选那个对的。
而不是你设定一大堆小概率的奇迹,一大堆逻辑上根本不可能的情节发展,让我们沉浸于小概率带来的新奇感中无脑思考,慢慢的,我们会懒得去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