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从影视剧里得出的思想到底有多少价值

从影视剧里得出的思想到底有多少价值

以前学习管理学,看了一些书籍,也在网上找了些资料,当我慢慢收集资料的时候了我发现,有很多人甚至专家在讲管理学的时候,居然是从《西游记》中得出的所谓的管理的观点,同样也有人是从分析《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推导管理的观点的,这个路数也经常能够在企业家那里看到,甚至一些江湖骗子靠这些路数去骗钱,自那以后,只要看到这样的观点或者资料,一律都会非常警惕。

当我把搜索的范围扩大时,国外相关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方法跟国内很不一样,他们讲究数据,讲究调研方法,有的研究甚至跟踪数据样本长达数十年之久,才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数据,这让我很是惊讶。为什么同样是研究一项事情,国内国外差距就这么大呢?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发明创造重视经验忽视技术,忽略理论概括总结,而西方则非常重视技术理论概括。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自四大发明以后,再没有什么什么拿的出手的发明了。

当我把时下的现象和这些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也基本理解了那些二度三度解读剖析影视剧的文章了,至于那些关于管理、财商、性格、价值观、背景、奋斗、成功等结论总结是从时下热门的影视剧中推导出来的,本人实在不敢苟同,循环论证迹象太过于明显。这些总结的出发点是基于什么呢?无非是电视剧里的剧情,虚构的人物,有什么可解读的呢,无非是迎合时下男女屌丝的胃口罢了。

想想90后、00后如果看着这些内容长大,我表示担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底色,有不变的价值观,过于浮躁的当下不是这些年轻一代人、Z世代所要去接受的,同样的,我们也不应该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需求而放弃弘扬不变的价值观去创造一个虚无缥缈的价值观。

当我把思维的视角进一步延展开来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作品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出现的呢?难道是因为写这些作品的人都非常有表达的欲望吗,还是觉得处于时代弄潮下的人觉得有责任去记录这个时代的好不不好呢,亦或是有人以此为职业,是谋生的途径呢?不得而知。我更倾向于很多人写着写着都会往第二方面去走的,就是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这个时代,哪怕是以小说,以诗歌,以影视剧,以歌剧,以演唱会,以演讲,以纪录片呢?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为这个时代贡献一份力量,贡献自己的知识,贡献自己的方法论。康德如果不把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和研究书写下来,后世恐怕再也看不到哲学这般璀璨的天空了,太多人以此为信仰,何其伟大。参与时代的人才有参与感,而最好的参与感,就是身处在这个时代里,恰好这个时代看到了我们。

当我打开一些App时,发现有很多文章是写某某剧里的人物与当下的关系的,从某某人物身上我们的得到了什么,哪怕是人物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学了什么舞蹈,换了发型,新交了男女朋友等诸如此类的,都能写上一番,也是佩服。当我们被标题吸引点进去浏览的时候,不禁要问,这些从影视剧里得出的思想到底有多少价值? 大学里和朋友就读书这件事有过一次讨论,他的观点是不需要那么费力去读书,假如要看某某经典书籍,有电影直接去看电影就行了,同样也能学到东西啊,他的观点就是不一定是通过读书去获取书里的东西。那也就是说,他可以从他人对作品的解读中得到他认为能够得到的知识。

无论这个影视剧多么的虚假,有多少穿帮的镜头,有多少的不合逻辑的事情,所以的这些并不影响观众对于它的喜爱和厌恶,他们有表达的权利。有的人在时代里找不到自己,却在一部一部的小说里,在一部一部的影视剧里找到自己,有那么多人喜欢观看影视剧,是追剧一族,他们不想落下一部时下热门的影视剧,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的在剧里找到自己。他们能够从中获得存在感,我觉得这就是意义所在。这也就难怪影视剧市场是聚集了很多的流量的,那么聪明的人就会想了,如何借势,如何借力营销呢?于是这些人追踪热门事件,热门话题,进行二次“炒作”,只要能够粘上边,就往上蹭,时下有一个挺热门的词,叫做“蹭热点”,我想大概说的就是这些人吧。

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现象是,那些经典的文章和作品早已在书店的一角蒙上灰尘了,时代的发展让现代人很少再有耐心去看经典的思想了,去消化那些厚厚的经典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快餐文化占据了人们的视角。热门的公众号文章成为了人们每天必去看的一个渠道了,现在的短视频也往往控制在7分钟以内,微访谈,微介绍等大都在这个趋势上狂奔着,太长往往也会使得读者失去耐心去看,就连影响力很大的TED演讲,大部分演讲都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为什么,我想这不是一个想当然的决定,自然是经过大量数据研究的情况下来谋篇和布局的。简单来看,如果一个演讲太长的话,你也不会有太多耐心去看,也没有必要,因为如果一个主题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铺垫去展开,这个演讲可能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演讲。人们总要花最少的代价和成本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同时还要以一个产品经理的思维去考虑:如何生产内容,如何影响最大化,如何让其变得有价值,从而收获价值。

谈到TED,在国内,你问10个人,是不是经常去看呢?答案我想不是那么乐观。你再问10个人,经常去看名著吗?答案恐怕也没有那么乐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这些名著的名字他们没听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在互联网上这些名字早已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微博上微信上有很多书的榜单,哪些书是要读的,哪些书是必须读的,哪些书是哪些文化名人推荐的,哪些人因为看了什么书怎么怎么样之类的……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特别想问,发这信息的人,这些书你读过吗?若你没读过,如何去要求去鼓励去引导大家去读呢?无非还是创造一种读书的存在感罢了。人类挺有智慧的的,但凡一件事很重要,一般都会以一个节日去纪念它,一年365天,为了读书,还专门立了一个世界读书日,看来读书这件事,还是蛮重要的,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时代发展到至今,还要去通过一个读书日去解决读书的问题,挺让人不可思议的。首先应该思考的是,人,为什么不太愿意花时间去读书了?这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天天盯着大家怎么去读书,应该读什么书,这倒是挺遭人烦的,你觉得呢?

话说回来,至于从影视剧里得出的思想到底有多少价值这件事,我也不能确定,但是我能确定的一点是,这些,足够那些现实生活中孤独寂寞的灵魂去消磨时光了。

《上古情歌》邓紫棋献唱 黄晓明宋茜上演虐心绮恋

上一篇

《上古情歌》邓紫棋献唱 黄晓明宋茜上演虐心绮恋 《上古情歌》邓紫棋献唱 黄晓明宋茜上演虐心绮恋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